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09 22:10:43
1月8日晚,馬士基率先調降第四周亞歐航線運價至3400美元/FEU,隨后地中海航運(MSC)及其他主要船公司如達飛、海洋網聯航運等紛紛下調報價,大柜定價在3700至4600美元不等。此舉源于年前貨量減少,船司降價攬貨意愿增強。海通期貨研究所航運組負責人雷悅認為,春節假期臨近,貨運需求見頂回落,班輪公司提前為淡季調整運價。
每經記者 張韻 每經編輯 梁梟
以馬士基和地中海航運(MSC)為首的班輪公司已開始下調亞歐運價。
根據最新船司報價,海期航運方面1月8日晚指出,馬士基二次調降今年第四周報價,至3400美元/FEU。航運分析公司Linerlytica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馬士基已采取攻勢,成為首批大幅削減運價的航運公司之一。
由于馬士基采取了激進的定價策略,這也促使MSC地中海航運下調報價至3840美元/FEU。緊接著,達飛(CMA)、海洋網聯航運(ONE)、現代商船(HMM)等船公司的線上報價紛紛下調,大柜定價在3700美元至4600美元不等,東方海外(OOCL)部分航次則推出特價大柜定價3950美元。
1月第三周至第四周,歐線即期市場運價的走弱速度超預期,周均跌幅約500美元/FEU。對此,海通期貨研究所航運組負責人雷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的確是有價格戰的跡象,主要還是年前貨量減少,船司有降價攬貨的意愿。
當前,歐洲航線運輸需求增長乏力,供求平衡情況不理想,市場運價小幅下跌。上海航運交易所1月3日表示,歐洲地區2024年經濟增長較為緩慢,制造業PMI長期位于榮枯線以下,主要國家德國增長陷入停滯的局面。消費者信心指數低位徘徊,導致消費數據表現略顯低迷,在新一年歐洲經濟將繼續面臨考驗。
運去哪方面觀察認為,目前歐地線艙位較為充足,預計歐地線運價在1月中旬左右向下微調,因貨量低于預期,船東節中或減班控艙。進入2月,部分運價或大概率進一步下行。Linerlytica在上述報告中指出,班輪公司正在下調1月份的報價,以填補即將到來的春節后的淡季航班。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雷悅告訴記者,中國農歷春節假期處于常規需求淡季,歐線貨運需求基本在1月上旬逐步見頂,降價攬貨是行業常態,預計節后還會繼續降價。
由于歐線運價已經正式進入下行通道,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主力合約也整體呈現出相同走勢。1月9日前,盤面整體情緒偏空,EC2502更多進行交割估值定價,EC2504基于其常規淡季屬性和現貨走弱背景承受更多空配壓力,近月合約整體表現偏弱,遠月則更多跟隨地緣變化維持寬幅震蕩。
1月9日,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出現異動,午后大幅拉漲。其中,EC2502收漲3.24%,報2056.0點。EC2504、EC2506合約分別收漲2.90%、1.29%。
對此,南華期貨分析師在1月9日報告中指出,期價低開,一方面來自船公司繼續下調歐線現艙報價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美東港口罷工對歐線帶來的潛在影響因最新協議的簽署而暫時消弭。
而之后期價大幅抬升,雷悅則認為,是因為市場本來預期馬士基會三次調降第四周報價,但是最新決定維持不變,因此盤面悲觀情緒有所修復。
就市場供需情況,根據海期航運整理的船期所得,2月份較1月份的周均運力將有所下降,3月回升。2月初是新舊聯盟交接的關鍵時間點,多數新聯盟的首航將在今年第7周逐步開始,屆時其新定價策略和攬貨方案也會逐步清晰。聯盟重組標志著集運市場變革時代的開始。除了海洋聯盟保持穩定外,2025年2月起,馬士基和赫伯羅特組成雙子星聯盟,MSC獨立并與陽明海運、ONE、HMM組成的PA聯盟在部分歐線上合作。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馬士基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月就要開始慢慢切換到雙子星網絡,現在是保證平穩過渡。但市場普遍認為,新網絡布局期間,各大新聯盟存在爭搶市場份額的動機。
價格內卷的背后是對市場份額的爭奪。國投期貨分析師在2024年12月26日的研報中指出,雙子星聯盟將主要采取“樞紐—輻射網絡”的方案,通過支線船轉運觸達非樞紐港口;MSC則力爭實現更多港口的直掛,形成更為緊密的航線網絡。
對于貨主而言,直掛模式意味著時效性、穩定性更好,貨物損耗風險更小。因此雙子星聯盟則在線上系統采取了更為激進的報價策略來完成攬貨目標。
而就歐線未來整體運價走勢,雷悅預測,在不復航的前提下,以季節性分析,即期歐線運價下行態勢有望在4月企穩,6月后進入旺季將呈現常規季節性波動。當前,紅海繞行后的航線已經形成穩態,可以視作一條新的航線,因此可以說受紅海擾動的歐線價格已見頂。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