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三年前幾乎從零起步,如今年產200余萬斤 四川白對蝦何以異軍突起?

川觀新聞 2025-01-10 17:45:41

“天不亮就開始發貨了。”揉了揉雙眼,宋永科說,臨近春節,訂單越來越多。2025年1月的前半個月,宋永科任總經理的四川省邑川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將實現南美白對蝦(以下簡稱“白對蝦”)出塘3萬斤。

與此同時,樂山沐川縣富新鎮清涼村人陳國兵、資陽市安岳縣石羊鎮園門村人周元和雁江區豐裕鎮人陳華,都在忙著清理蝦塘。他們和宋永科一起,構成了四川南美白對蝦養殖的中堅力量。去年,這四位養蝦大戶出塘白對蝦50多萬斤,占全省25%以上。

過去的三年,地處內陸的四川加快摸索“海鮮陸養”新模式,實現白對蝦產量的爆發式增長。從2022年幾乎的忽略不計,到去年突破200余萬斤,四川白對蝦產業逐步受到業內關注。

四川省邑川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的南美白對蝦。韋維 攝

動力:四川人每天吃掉20萬斤,產能卻集中在沿海地區

“產量年年攀升。”川內養殖大戶中,雅安人宋永科是最早接觸白對蝦養殖的人。

2015年,宋永科在大邑縣安仁鎮流轉200畝水面,探索白對蝦露天養殖。花了7年時間完成技術積累后,2022年,宋永科斥資2000萬元,在安仁鎮五合社區建成了西南片區最大的工廠化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目前,基地占地29畝,擁有78個標準化養殖池,年設計產能50萬斤。去年,實現出塘40多萬斤。

其他三人起步不算早,但步伐也很快。2023年初,陳國兵、周元和陳華分別著手流轉土地,建設露天蝦塘。去年,三人實現出塘量已突破8萬斤。預計今年,這三人的總出塘產量有望達到14萬斤。

大戶們給力,讓四川成為西部乃至全國白對蝦產量最大的內陸省份之一。那么四川人為何突然熱衷養殖白對蝦?

四川省邑川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的南美白對蝦。韋維 攝

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杜軍介紹,這首先與白對蝦的特性有關。南美白對蝦是十足目對蝦科對蝦屬動物,又稱白皮蝦、白對蝦。其特點是殼薄體肥、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當今世界養蝦類產量最高的三大品種之一。

其次,作為全球知名的“減肥餐”主角之一,近年來在國內特別是四川的年輕消費者群體中,對白對蝦的消費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業內估算,去年,四川每天要消費白對蝦20萬斤,且每年增速在5%左右。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目前國內白對蝦養殖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山東、福建和海南。數據顯示,2023年,這五個省(區)的白對蝦年產量達到122萬噸左右,占全國比重約八成。

這種產業布局,讓四川養殖戶們看到了商機。

“冰凍的白對蝦,一斤要四五十塊,實在是太貴了。”陳國兵算了一筆賬:露天養殖白對蝦,每畝年產量800—1200斤,地頭價為24元/斤,“一年畝產值2萬左右。”他說,這也是他選擇回鄉創業養殖白對蝦的主要原因。

破局:技術積累不斷成熟,逐步邁過“海鮮陸養”這道坎

“技術進步,是產量快速增長的主因。”省水產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積累,白對蝦養殖的“海鮮陸養”模式已經成熟,這為四川養殖戶布局相關產業提供了契機。

1月6日上午,在完成全身消毒殺菌后,記者跟隨宋永科走進了工廠化養殖基地內部。完全封閉的基地內氣溫足有27℃,水溫也在25℃左右。宋永科說,作為廣溫廣鹽性熱帶蝦類,白對蝦對水溫要求極高。而這個溫度,是他在安仁鎮養殖期間反復驗證后的白對蝦最佳生長溫度。

除了智能控制溫度,工廠化養殖基地最為關注的,是水質。工廠化養殖基地通過使用海鹽、海洋藻類和淡水按比例搭配,調配出最適宜白對蝦養殖的“類海水”。除此之外,每個一分地大小(66.7平方米)養蝦池面前,記者還見到了循環水處理、水體凈化、增氧等設備。宋永科說,這個工廠化養殖基地的所有參數在2023年試產期間反復驗證后,如今已經基本定型。在此條件下,工廠可以實現一年出塘白對蝦6—8批,產量可達800—1200公斤,單位面積產量,是室外露天養殖的10倍以上。

四川省邑川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廠化的養殖場。韋維 攝

露天養殖的技術要求也不低。曾在沿海地區“拜師學藝”的陳華說,露天養殖的最難一關,是讓白對蝦逐步適應淡水生活環境,實現“海鮮淡養”。

這意味著,從采購蝦苗開始,就要每天對蝦塘定時定量注入一定規模的淡水,直至蝦苗適應淡水生長環境。“這個時間有三四十天,哪一天出問題都不行。”周元說,每天何時注入淡水、注入淡水溫度如何控制、注入淡水量、注入后如何投食,都只能靠養殖者根據當地氣候等條件一點點摸索。周元坦言,2023年,自己就因為注入淡水過多,“直接導致一個養殖池蝦苗團滅。”

不過,只要渡過淡水的適應關,蝦苗的生長速度明顯快于“類海水”養殖模式。“但由于是露天養殖,每年只能出塘兩批,冬春季節水溫不行,養不了。”周元說,在2023年的探索之后,他和大部分同行都已初步掌握了相關技術要點,為接下來的擴產增添了底氣。

展望:產能有望保持高增長,但支撐配套體系等亟需完善

“我們計劃在這搞二期項目。”1月6日中午,指著工廠化養殖基地附近的地塊,宋永科透露了下一步計劃:再次斥巨資,打造50畝工廠化白對蝦養殖基地。三年后達到滿產,僅四川省邑川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一家的白對蝦出塘量就能達到120萬斤。

而陳國兵、周元和陳華等人,也表達了接下來要繼續擴產的意愿。

本土力量發力之外,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的養殖企業也開始紛紛前來考察選址,計劃落子四川。

“我們專門做四川市場十來年了,這幾年明顯感覺四川本土養殖企業在成長。”廣西北海市養殖大戶覃志遠說,直面競爭的辦法,就是縮減廣西白對蝦輸往四川途中的品質下降、損耗和配送等成本。由此,他正計劃在川選址,建設年產10萬斤白對蝦工廠化養殖基地。

業內人士估算,隨著四川本土企業的加速崛起和省外養殖企業的落子,全省白對蝦年產量將迎來快速攀升期。預計到2025年,全省白對蝦產量有望突破300萬斤。

“但是,四川這邊的配套體系還是需要進一步完善。”廣東汕頭市養殖大戶陳宗連坦言,自己來川考察已有三次,但遲遲下不了投資建場的決心。

原因是,四川本地的海鮮預冷、儲存和運輸條件相對滯后。

“既然要在四川養,就要確保四川人能吃到活的白對蝦,不然在四川設場的意義不大。”陳宗連坦言,自己看中的場址周邊五公里范圍內并無可用的冷鏈設施,“這意味著,我還要投資建一個冷庫。”

此外,四川本土的水產金融支撐體系仍有待完善。例如,針對白對蝦養殖戶的險種、定災理賠辦法等都尚屬空白。

“四川的白對蝦養殖處于剛剛破題階段,很多東西確實要提升完善。”省水產局有關負責人透露,該局正在調研摸排全省白對蝦產業發展情況,以制定相關配套措施,推動全省白對蝦產業加快健康發展。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四川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