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12 17:39:22
本周,A股市場震蕩,周五上證指數再創本輪調整以來的新低。全周,上證指數下跌1.34%,深證成指下跌1.02%,創業板指數下跌2.02%。從題材熱點來看,除了AI方向部分領域表現較好之外,其他多數板塊的表現相對比較疲弱。
那么,這種行情還會持續多久?未來的機會在哪里?今天,牛博士和達哥就大家關心的問題展開討論。
牛博士:達哥,你好。又是一周我們聊市場的時間。經歷元旦節后第一周的調整之后,本周市場震蕩,但賺錢效應缺乏,這種疲弱態勢給投資者的感覺不是很好。對于當前的行情,你怎么看?
道達:當前市場最主要的是沒有信心。我在周一的時候也講過,圖形走勢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重塑市場信心。
市場信心恢復之后,走勢也就慢慢會修復并好轉,而市場信心要好轉,必須出現賺錢效應;同樣,指數圖形走好之后,市場信心會慢慢恢復,賺錢效應也會出現。
市場信心、賺錢效應、指數走勢,這三者是緊密聯系的,其中一到兩個好轉,就會帶動另外的一到兩個迎來好轉的契機。
就在周五市場調整之后,消息面就傳來了重要消息。
證監會近日召開專題座談會,本次會議提到了“更加注重投資者回報的市場生態進一步形成,對各類資金的吸引力明顯提升”“更加注重投融資平衡”“加快公募基金改革,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拓展優化QFII和滬深股通機制,持續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在國新辦周五的新聞發布會上也釋放了重要信息。比如,2025年財政政策方向是清晰明確的,非常積極;2025年的赤字規模將有較大幅度增加;隨著赤字率提高,再加上財政政策的乘數效應,必然會帶來更多的銀行信貸和社會資本投資,進而促進有效需求的增加。
此外,在本次新聞發布會上,也出現了“請大家放心”的罕見表述。“安排更大規模的政府債券”中,出現了“大規模”3個字,說明力度可能會有點大。
以上消息,在我看來,對市場情緒會有一定的安撫作用。
當然,對于投資者來講,走勢可能才是比較關心的。
從我觀察的A股主要的9個寬基指數來看,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中證500指數在本輪調整中,都創下了10月中旬以來的新低。上證指數距離10月中旬的低點也不遠。
多個指數創下10月中旬以來的新低,這說明本輪調整距離結束還需要時間。
以市場最為關注的上證指數來說,在我看來,要止跌企穩,可能要看30分鐘級別能否出現底背離,這方面大家可以關注MACD是否會出現金叉。而要形成中期底部,則需要出現日K線級別的底背離或小跨度的二次底背離。
在A股調整期間,外圍市場又傳來擾動市場情緒的消息。
美國非農數據“爆表”,12月非農新增就業25.6萬人,超出預期的16.5萬人;此外,12月失業率下降至4.1%,低于預期和前值的4.2%。
消息出來后,交易員大幅削減對上半年美聯儲降息的押注,比如減少2025年降息次數的預期。美國銀行甚至認為降息周期已經結束,若通脹預期上升,下一步應是加息。非農數據的消息,對A股來說,偏利空多一些。
牛博士:當前我們只有耐心等待市場調整結束了。本周,人形機器人板塊爆發,下周還會繼續發力嗎?下周還有哪些機會?
道達:人形機器人本周爆發,與馬斯克的“畫餅”有關。按照馬斯克的說法,2027年Optimus的產量將是2025年的100倍。
在連漲3天之后,人形機器人板塊周五迎來高潮。由于大盤調整,部分個股之后出現了回落。
從行業層面來看,2025年人形機器人行業將進入量產階段,獲得頭部廠商定點和技術認可的企業,更容易獲得大資金的關注。
細分領域方面,執行器、靈巧手、行星滾柱絲杠、六維力傳感器這些關鍵零部件,價值量高,而且有技術壁壘。此外,在新技術方面,靈巧手、觸覺皮膚和Peek輕量化材料,也值得關注。
周末,腦機接口方面傳來重要消息。
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已將腦機芯片植入第三名受試者體內,均運行良好。馬斯克宣布,該公司計劃在2025年再植入約20至30例。
此外,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近日印發《上海市腦機接口未來產業培育行動方案(2025—2030年)》,其中提出,2027年前,實現高質量腦控,半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在國內率先實現臨床應用,侵入式腦機接口研發取得突破,腦機接口創新生態初步構建。
據麥肯錫預測,腦機接口在醫療應用市場規模有望在2030年達到400億美元,并于2040年達到1450億美元。
雖然腦機接口市場前景廣闊,但在達哥看來,其距離商業化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宗商品方面,國際原油、金屬品種均上漲,再疊加美元指數上漲,給人一種有資金賭全球通脹的味道。這方面,重點觀察有色金屬板塊是否會有反應。
最后達哥作一個總結:周末消息面多空交織,但調整行情尚未結束。短期能否止跌反彈,可以觀察上證指數30分鐘級別是否會出現底背離共振(MACD金叉),以及上證指數能否在3152點上方企穩。
板塊方面,從最近幾個月的行情來看,市場資金主要在AI方向的內部騰挪。因此,以調整到位的科技股為主,但對交易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對于大多數投資者來說,當前以控制倉位為主。
PS:想了解達哥的更多觀點,或想和達哥交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道達號”。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