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14 00:19:42
每經編輯 段煉
英偉達近8成員工都是百萬富翁?其中一半人的資產上億元?
近日,有投資人透露,英偉達78%的員工已成為百萬美元富翁,其中一半的人凈資產達到2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3億元)。
目前,英偉達市值達3.22萬億美元,已成為全球市值第二的大型公司,僅次于蘋果。
不過,近期英偉達股價大幅跳水。1月13日開盤,英偉達股價繼續下跌,截至發稿股價已跌至131.32美元,盤中一度跌破130美元。其總市值近4個交易日內已蒸發超4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萬億元)。
消息面上,美國政府宣布推出美國制造AI芯片管制新規,規定美企向大多數國家出售芯片的算力上限。對此,英偉達在官網發表聲明,怒斥拜登政府在任期最后還要“作妖”。
“英偉達78%員工是百萬富翁”
“每周工作7天,經常加班到凌晨”
據界面新聞1月13日消息,投資人Ruben D透露,芯片巨頭英偉達78%的員工已成為百萬美元富翁(約合人民幣733萬元),但在這一財富奇跡的背后,需要適應高強度的工作文化和“黃金手銬”的束縛。
自2019年以后,英偉達的股價一路飆升了超3700%。正是得益于此,其在擁有巨大市值的同時,也給員工帶來了大量財富。Ruben D稱,英偉達78%的員工當中,有一半人的凈資產甚至達到2500萬美元。
盡管這些員工在個人財富上收獲頗豐,但也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
面對英特爾、AMD、博通等競爭對手的奮力追擊,英偉達需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來保持領先地位。
為了支撐英偉達的高市值表現,不少英偉達員工反映,他們每周工作7天,經常加班至凌晨2點,同時還面臨密集的會議和嚴格的時間管理要求。很多員工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家人,甚至開始考慮“半退休”狀態,以緩解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最近的一次全員會議上回應了這一問題。當被問及如何處理那些處于“半退休”狀態的老員工時,黃仁勛表示,每位員工都應像CEO一樣管理自己的時間。
盡管如此,英偉達在2024年Glassdoor的“最佳工作場所”評選中仍位列第二。
新品剛發就遭拜登政府“當頭一棒”
英偉達怒了:任期最后還要“作妖”
就在剛剛結束的2025年CES展上,英偉達再度成為焦點,眾多新產品的發布引發全球關注。
美國當地時間1月7日,黃仁勛在2025年CES上發表開幕主題演講。在長達兩個小時的演講中,黃仁勛先后發布了英偉達新款GPU RTX50系列、下一代汽車處理器“Thor”等產品。黃仁勛稱Blackwell已全面投產,所有主要云服務提供商均已建立系統,提供約200種不同型號和配置,來自約15家硬件制造商。
此外,英偉達在CES上發布世界基礎模型Cosmos,該模型可以將圖像和文本轉換為機器人的可操作任務,集成視覺和語言理解來執行復雜的動作。同時,英偉達通過其Omniverse平臺和Cosmos仿真引擎,提供了從虛擬到現實的全鏈條解決方案,加速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和測試進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過,英偉達商業帝國的最大“敵人”可能是美國政府。
當地時間1月13日,美國政府宣布推出美國制造AI芯片管制新規,規定美企向大多數國家出售芯片的算力上限。美國對18個關鍵盟友與合作伙伴的芯片銷售無任何限制,除此之外的大多數國家則將面臨總算力限制,每個國家在2025年至2027年期間最多可獲得約50000個AI GPU。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各家企業將有為期120天的評論期。
英偉達和甲骨文兩大科技巨頭日前批評美國AI芯片管制新規。英偉達在官網發表聲明,指責拜登政府在任期最后的日子里,試圖通過一份在秘密中起草、未經適當立法審查的文件,對半導體、計算機、軟件系統的全球營銷施加官僚控制。英偉達表示,拜登政府這一“廣泛越權的行為”將威脅美國來之不易的技術優勢。
甲骨文則表示,這項新規可能成為美國科技行業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政策之一,“直接將美國公司的全球芯片市場縮小了80%”。
此外,據彭博社,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也反對此計劃。該協會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拜登政府在沒有與行業進行有意義的磋商的情況下,不應在過渡期間做出如此迅速和重大的政策轉變。
CNBC則稱,美國科技行業組織信息技術產業協會(ITI)上周曾敦促拜登政府不要在卸任前最后一刻發布控制全球獲得AI芯片的規則,ITI方面指出,“匆忙完成一項重要而復雜的規則,可能會產生重大的不利后果”。
1月13日開盤后美股半導體股集體暴跌,費城半導體指數盤初跌超2%。除英偉達外,超微電腦美股盤初跌9.83%,納微半導體跌6.21%,美光科技跌5.94%,Arm控股跌3.76%,Nova、臺積電ADR、萬機儀器MKSI、ONTO、MaxLinear等至少跌超3%。
(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段煉 杜恒峰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界面新聞、財聯社、每經網、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