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14 19:02:40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專訪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盛松成。他表示:“促進消費要兼顧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促改革相結合,特別是通過增加收入和完善再分配機制來提振消費。”未來,服務業將成為提振消費的重點領域,包括家政、托育、養老及城市旅游等,有望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
每經記者 李玉雯 每經編輯 馬子卿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2025年重點工作的首要任務。其中,消費是擴大內需的主攻方向之一,亦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當前我國的消費恢復態勢如何?此前出臺的各項消費刺激政策能否起到提振信心作用?怎樣才能讓老百姓放心大膽地消費?今年要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可以在哪些領域發揮更大的成效?未來還可以挖掘哪些新的消費增長點?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近日專訪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盛松成。
在他看來,促進消費的政策應兼顧短期與長期,將穩增長與促改革相結合,這在此前出臺的政策中也有所體現。2025年“以舊換新”政策的加力擴圍仍應堅持這樣的原則和理念。在此基礎上,他建議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的政策傾斜,同時鼓勵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積極參與“兩新”政策,在支持品類方面也可進一步拓展。
增加收入則是促進消費的關鍵。盛松成對記者表示,“完善再分配機制對老百姓放心大膽消費是很重要的。對中低收入人群來說,增加轉移支付是短期內調節收入較為直接有效的手段。我建議特別國債資金的使用可以較多地向這方面傾斜。”
談及未來提振消費的重點領域,盛松成認為,這將主要集中于服務業,例如家政服務、托育領域、養老領域、城市旅游等都會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NBD:如何看待我國目前的消費恢復態勢?從需求結構看,哪些領域消費降級、哪些領域消費升級態勢更為明顯?
盛松成:我國消費總體延續恢復態勢,但面臨一定制約。2024年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與1-10月持平。10月、11月兩月社零平均增速(3.9%)好于三季度,較三季度月均增速(2.7%)提高1.2個百分點。在促消費政策提振下不乏結構性亮點,如汽車、家電消費均實現了高速增長。同時,我國服務消費增長較快。1-11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1%,較1-10月回升0.1個百分點,結束了一年多來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總體下行的趨勢。但居民消費信心仍待增強。為保證未來的剛性支出,如房貸、車貸、教育費用等固定開銷,以及對未來職業穩定性的擔憂,人們在消費支出時更加謹慎。
當下,汽車、服裝鞋帽、餐飲等日常剛需消費均呈現降級趨勢,旅游市場亦是如此。盡管旅游市場規模在擴大,可增長多源于出行頻次上升,而非單次消費額增長,省內游和國內游的占比明顯增加,這些都體現了消費降級態勢。
與之相對,消費升級領域多元發展。伴隨科技進步,人們對產品需求更迭,通訊器材、智能家居、健康保健等升級勢頭顯著,持續催生新需求,推動供給優化。
NBD:從2024年數據來看,一線城市消費有所走弱,但一些地方鄉村消費市場較為亮眼,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盛松成:2024年3月以來,城市CPI同比增速總體低于農村(2024年全年,城市累計同比上漲0.2%,農村上漲0.3%),表明城市居民購買力偏弱。
一線城市消費數據走弱是由多因素造成的。從產業角度看,地產、金融、互聯網行業下行沖擊顯著。這些行業從業者大量集中在一線城市,行業不景氣引發裁員、降薪潮,收入減少直接抑制消費欲望。人口回流也是重要因素。隨著二、三線城市發展機遇增多,部分人群返鄉尋求新機會,一線城市消費群體規模縮小。此外,一線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在收入增長放緩時,居民為應對日常開銷,不得不削減非必要消費支出,如在中心城區租房負擔重,人們就會減少外出就餐、娛樂消費頻次,導致消費數據下滑。
而鄉村消費市場表現亮眼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收入增長,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效,農民手頭寬裕,有資金用于購物。二是基建完善,道路、通信、物流通達,既方便農民網購商品,又助力鄉村特產外銷。三是政策助力,實施家電、汽車下鄉等優惠,激發消費欲望,并有電商扶持提升消費便利。
盡管當前一線城市消費出現不及鄉村的階段性現象,但長遠看,一線城市仍為消費主戰場。一方面,從產業發展著手,針對地產、金融、互聯網行業變革期,應引導其向高端服務業、綠色科技等新興領域轉型,催生新就業崗位,穩定居民收入,吸引人才回流,重燃消費熱情。
同時,順應未來新型城鎮化趨勢,加強一線城市與周邊城市協同,構建都市圈消費生態,拓展消費輻射范圍,使周邊城市居民便捷共享一線城市商業資源,擴大消費腹地。
此外,借消費稅改革增加地方財力契機。一線城市可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更新、公共服務的投入,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消費環境,吸引本地居民與外來游客消費,再造消費優勢地位,與鄉村消費形成差異化、互補性發展格局。
NBD:目前已出臺的各項消費刺激政策能否起到提振信心作用?您如何看待“以舊換新”對消費的帶動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要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對此有何建議?
盛松成:國家目前已經實施和部署了一系列促消費的政策。
一方面,通過發放消費券、提供購新補貼等方式,直接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刺激了消費需求的釋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消費品“以舊換新”。2024年,為支持“兩新”發行的3000億元特別國債中,1500億元左右用于消費品“以舊換新”。2025年還將進一步加力擴圍。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措施是既有利當前、又惠及長遠的,能改善預期、提振信心。例如,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部署的重點工作中,就包括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實際上關系到還沒有退休的人員;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貼標準,從而減少居民在醫療方面的支出,既有助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還給老百姓提供了更大力度的保障。這些措施對現在的消費和未來的消費都會有促進作用。
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政策應兼顧短期與長期,將穩增長與促改革相結合。這在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政策部署中也有所體現。比如,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很注重鼓勵消費者更換使用智能型、綠色型、低碳型消費品,如新能源汽車、高效節能電器等。這種消費行為的轉變,將逐步提升社會整體環保意識,推動資源循環利用,減少對原材料的消耗和浪費,為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堅實的民生基礎。同時,以舊換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創造了新的市場需求。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新產品的要求,會加大研發投入,加力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進一步普及新技術和新產品。
2025年“以舊換新”政策的加力擴圍仍然應該堅持這樣的原則和理念。在此基礎上,我建議可以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的政策傾斜,推動這些地區的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縮小區域發展差距;鼓勵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積極參與“兩新”政策,提高整體消費水平;在支持品類方面也還可以進一步拓展。此外,建議建立政策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和處理企業及消費者的反饋意見,不斷完善政策內容和實施機制。
NBD: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愿和層級。您覺得可以從哪些方面發力讓老百姓放心大膽消費?
盛松成:增加收入確實是促進消費的關鍵,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近年來我國居民部門收入增速是趨緩的。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均的工資漲幅從2021年的9400多元下降到了2023年的6669元。也就是說,雖然工資在上漲,但是漲幅在下降,2023年工資漲幅已經回落到了2017年的水平。
同時,我國居民部門杠桿率持續提高。居民部門杠桿率是居民部門債務與GDP之比,2020年達到了62.3%,已經超過居民部門在初次分配當中所占的比例62.2%。截至2024年三季度,居民部門杠桿率已經高達63.2%。居民部門的債務主要是房貸。從最近二十年的發展態勢看,我國居民部門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占比幾乎沒有大的變化,基本上是在60%~65%左右,但是居民部門的杠桿率持續上升,而且提高得很快,這就影響了居民部門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
如果看一下再分配的數據,就會發現,2000年以來我國居民部門初次分配收入的比重持續高于可支配收入比重,這反映出我國再分配的調節效應比較弱。因為居民部門轉移支付支出大于收入,再分配后,居民部門的收入比重反而低于初次分配時。也就是說,我國再分配對住戶部門的轉移調節力度是不足的。由于對居民部門真正有意義的是可支配收入,也就是再分配以后的收入,如果再分配以后,居民部門收入占比反而更低了,人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實際上也會受到影響。
因此,完善再分配機制對老百姓放心大膽消費是很重要的。對中低收入人群來說,增加轉移支付是短期內調節收入較為直接有效的手段。我建議特別國債資金的使用可以較多地向這方面傾斜。
一是增加對醫療、養老、教育、生育等民生領域的支出,這有助于改變政府參與經濟活動的方式,合理引導市場預期,推動經濟需求結構進一步向消費傾斜。
二是增加對特定人群和特定領域的轉移支付。此前,我國曾調整完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加大對在校學生的獎優助困力度。類似舉措仍有擴展的空間,如針對靈活就業人員、多孩家庭等群體。
三是加速完善居民住房保障體系。通過住房供應主體的多元化降低住房成本,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減輕老百姓的住房負擔,將一部分收入從按揭中釋放出來。這對促進消費是大有裨益的。
四是考慮提高個稅起征點、降低中低收入群體個稅稅率。我們做了初步測算,如果將個稅起征點從目前的每月5000元提高至8000元,會使全國稅收每年減少300多億元,約占2023年稅收總額的0.2%。目前年收入10萬~20萬元的個稅稅率為10%,20萬~35萬元的個稅稅率為20%。建議各降低5個百分點,即年收入10萬~20萬元的稅率降到5%,20萬~35萬元降到15%。由此稅收每年減少約1000多億元。以上兩項加起來,每年減少稅收大約1300多億元,是實實在在惠及民生的,會讓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加,由此促進消費。
NBD:未來提振消費的重點領域還有哪些?可以挖掘哪些新的消費增長點?
盛松成:未來我國提振消費的重點領域及增長點主要集中于服務業。
在家政服務方面,據商務部服貿司聯合發布的報告,2026年其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3萬億元。隨著需求旺盛,家政服務可向專業化、品牌化發展,獲得更大增長空間。在托育領域,生育政策調整使普惠托育成為剛性需求,政府需加大投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構建更多普惠機構,培養托育人才以消化就業人群。在養老領域,2024年我國智慧養老市場規模或達6.8萬億元,未來可開發銀發經濟產業園區吸引資本,滿足老人養老需求。
對于城市旅游,尤其是一線城市,可借消費稅改革資金優化旅游景觀,強化首發經濟優勢,在熱門商圈打造全球首發旅游商品旗艦店,鼓勵旅游企業與知名品牌合作推出首發旅游線路、住宿等產品,滿足多元需求。結合首發經濟,鄉村旅游也有諸多可行路徑,可憑借鄉村基礎設施與環境引入旅游項目,以首發效應提升吸引力,搭配其他設施延長消費鏈條,為旅游消費注入活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