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14 17:53:08
2024年春節前夕,優酷為慶祝《甄嬛傳》開播13周年,舉辦了一場名為《甄嬛愛不停——〈甄嬛傳〉小主節》的晚會,孫儷、陳建斌等32位原班人馬悉數亮相。這場晚會吸引了超過600萬人次觀看直播,觀眾們紛紛感嘆“熹妃回宮”。作為一部經典劇集,《甄嬛傳》不僅每年穩居重刷TOP榜,其劇情和臺詞也成為網友玩梗創作的源泉。導演鄭曉龍與優酷總制片人彭正園在晚會前接受采訪,解讀該劇經久不衰的原因。他們指出,年輕觀眾對劇中角色的理解逐漸深入,從最初關注劇情到如今挖掘話外之音,甚至形成了“甄學”生態。這種持續的二創能力和新理解使得《甄嬛傳》不斷產生新話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鄭曉龍認為,好的作品應聚焦人性,避免盲目跟風,短劇與長劇各有所長,關鍵在于內容是否深刻動人。
每經記者 畢媛媛 每經編輯 梁梟
一部經典電視作品,能有多強的長尾效應?
被觀眾“盤了”13年,不放過任何一點細節,《后宮甄嬛傳》出來打了一個樣。在各大平臺鉚足了勁做平臺晚會的時候,優酷舉辦了《甄嬛愛不停——〈甄嬛傳〉小主節》晚會,孫儷、陳建斌、蔡少芬、蔣欣等32位原班人馬亮相。
晚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畢媛媛 攝
當晚,超600萬人次觀看直播。作為陪伴了觀眾13年的互聯網“家人”,網友紛紛感嘆“熹妃回宮”。
“甄學”生態下,網友們樂此不疲地互動與造梗使得《甄嬛傳》每年都穩進電視劇重刷TOP榜。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細節也讓網友“越刷越有”。從最初級的看劇情,到找穿幫鏡頭,再到解讀話外之音,《甄嬛傳》誕生出一批批“甄嬛傳十級學者”“甄學家”。
晚會前,《甄嬛傳》導演鄭曉龍、優酷《甄嬛愛不停》總制片人彭正園接受了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解讀這部劇集經久不衰的秘密。
過去13年中,《甄嬛傳》不僅穩進每年電視劇重刷TOP榜,其劇情、臺詞更是一次次成為網友們玩梗創作的“富礦”。
“《甄嬛傳》肯定是經典,但是它不止于經典。”優酷《甄嬛愛不停》總制片人彭正園表示,時至今日關于《甄嬛傳》的內容還能常登上熱搜,說明觀眾的關注度和這部劇所蘊含的話題性始終在隨著時代不斷發展演變。“觀眾的二創能力以及對該劇不斷產生的新理解,持續催生著新的話題熱點。許多年輕朋友正是因為這些熱門話題而被吸引,進而重新觀看這部劇,所以它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
《甄嬛傳》海報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鑒于此,在2024年春節前夕,優酷與導演鄭曉龍一拍即合,決定在《甄嬛傳》開播13周年之際舉辦一場特別的晚會。彭正園透露,這場晚會的核心基調便是促成劇迷與演員之間的一場“雙向奔赴”。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團隊做了大量的信息搜集,他們仔細梳理了各個平臺上劇迷們津津樂道的經典梗和精彩段落,同時深入查閱相關史料,并對原著和劇本的改編情況進行了全面研究。
“我們專門設置了一場‘甄學’考試,所有參與晚會創作的編劇都必須對《甄嬛傳》的全部劇情以及其中的各種內容梗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精準把握網友的喜好,以及清晰了解《甄嬛傳》在歷經多年后是如何與時俱進、持續為觀眾帶來新的看點的。”彭正園進一步解釋道,“由于晚會以表演為主,所以我們需要為每一位到場嘉賓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表演形式。為此我們綜合了導演、劇迷以及演員本人的意見,三方達成共識后,每個人搭配的曲目才成型,最終呈現出晚會中大家看到的效果。”
圖片來源:優酷供圖
鄭曉龍也敏銳地察覺到,如今許多年輕觀眾在成長過程中接觸《甄嬛傳》后,也逐漸成為忠實粉絲。
“《甄嬛傳》表面上講述的是皇帝的家史以及后宮生活,但實際上反映的是封建帝王家庭內部的復雜關系。”鄭曉龍指出,如今的年輕觀眾更加敏銳和深刻。“這部劇蘊含著對封建落后的婚姻制度和等級制度的強烈批判色彩。在該劇剛播出的時候,很多觀眾對安陵容極為反感,甚至出現過飾演安陵容的陶昕然的車被人劃傷的情況。但現在,情況可能截然不同,她的車或許會有人主動幫忙擦拭。這種變化體現了觀眾對角色的理解發生了巨大轉變,他們的眼光和以前大不一樣了。”
鄭曉龍坦言,在拍攝該劇時,他對不同演員和角色有著自己的認知,但如今通過網友們的討論,他也了解到了許多新的觀點和解讀。“比如對于皇上這個角色,現在看來他也有著諸多無奈。在封建社會,皇上看似威風凜凜,但他無法專情于一人,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在劇中,太后、皇后等對皇上有諸多約束,小主們之間又互相謙讓,皇上身處其中想必也十分難受。如今很多年輕人能夠從人性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問題,這是非常難得的,我覺得這也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甄嬛傳》主演合影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畢媛媛 攝
“我一直認為好的藝術作品是有生命力的,經得住時間考驗,有生命力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鄭曉龍鄭重表示。
在廣大網友口中,《甄嬛傳》被稱為“電子榨菜”。名場面、經典臺詞、場景解讀、表情包、接梗、考古、神評論、甄嬛體??該劇衍生的“甄學”讓網友們在社交平臺上樂此不疲地討論,上微博熱搜更是家常便飯。
但當談及《甄嬛傳》的成功是否能夠被復制這一話題時,鄭曉龍反問:“干嗎要復制呢?”他表示:“連我自己都不愿意再復制,我們希望能夠有更好的題材,更好的故事,更好的演員,拍出更好的片子。”
這兩年,短劇、微短劇在影視領域異軍突起,是否會對長劇集的創作造成沖擊?在探討新一代創作的前行方向時,鄭曉龍表示:“在我看來,當下的創作確實存在一些方向性的關鍵問題。倘若一味地沿著古裝偶像、古裝仙俠之類的既定路線前行,或許能夠在短期內引發關注,但從長遠的角度考量,這樣的創作模式難以持久。”
導演鄭曉龍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畢媛媛 攝
鄭曉龍認為,文藝作品最為重要的使命是落地生根,深入地刻畫人物形象,細膩地展現人性的復雜多面。畢竟,人作為社會性的群居動物,內心深處始終渴望通過文藝作品去洞察他人的生活,去體悟人性的奧秘。倘若創作僅僅停留在追求表面的華麗與虛幻的美感上,忽視了對人性的深度挖掘,必然難以獲得成功。
“美”也是具有多面性的,不同的時代對于“美”有截然不同的標準。“就如唐朝以豐腴為美,而現代社會則可能更傾向于苗條之美,未來又會以何種標準為美,實難預測。所以,表現復雜的人性,才是文藝創作的核心所在。”
鄭小龍接著強調,千萬不能盲目跟風,看到某個題材或類型火了,就不假思索地追隨其后。“短劇的火爆在當下的影視環境中是正常的現象。在影視創作里,我們遵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的原則。只要是有話,認真地創作,長劇是可以,短劇也是可以的。”
近些年來,電視劇的篇幅“越拍越長”,這與電視臺、平臺出于廣告收益的考量密切相關,也成為特定時代背景下的一種行業現象。但隨著網絡平臺的蓬勃發展與廣泛普及,觀眾對于電視劇的需求變得日益多元化,短劇也因此逐漸興盛起來,為觀眾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選擇。
圖片來源:優酷提供
甚至在行業,橫店已被戲稱為“豎店”。鄭曉龍表示:“橫店一年大約會產出上千部微短劇,成為一種全新的影視創作樣式。傳統短劇遵循著以人物塑造和故事講述為主線,通過蒙太奇手法進行組合的創作方式,而微短劇在結構上則有了更為大膽的創新與突破。”
“盡管微短劇大量涌現,在一定程度上搶奪了收視份額,但與長劇以及傳統的電視劇相比,其在數量上仍然相對較少。”鄭曉龍認為目前微短劇尚處于較早的發展階段,需要經過大量的創作實踐積累,才有可能形成系統的理論總結。因此,當下要對微短劇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總結還為時尚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