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成都:“冷資源”變身“熱經濟”

錦觀新聞 2025-01-15 16:00:01

就在剛剛結束的周末,西嶺雪山迎來消費高峰,1月11日、12日兩日接待游客近2萬人次,比上一個周末增加一倍多,創下近5年客流新高。

受學生放假和第25屆南國國際冰雪節啟動等多重利好因素疊加,成都周邊冰雪游目的地也是生意火爆;朋友圈里,賞雪、滑雪、玩雪,成為高頻熱詞。

推陳出新 冰雪節“上新”夜游、組團游、花季游

“原以為山上會很冷,結果動起來一點也不冷!”昨天下午,錦觀新聞《柯探新春季·冰雪成都 “火熱”上線》直播團隊記者周茜茜在鏡頭中對觀眾說道。

直播鏡頭中,雖然是工作日,但西嶺雪山的滑雪場依然人頭攢動。“因為現在放假了,所以游客數量暴漲。”成都文化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嶺雪山運營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隨著全市冰雪季的啟動,“夜游西嶺”新業態也全新呈現。炫彩的氛圍燈光、熊貓滑雪3D光影秀以及面向游客開放的雪上飛碟、冰雕長城、雪地香蕉船等雪地運動項目,不僅讓“夜滑”升級為更有童話氛圍感的“夜游”,交通索道(第一段索道)運營時間也延長至21點半,游玩項目運營時間持續至21點。此外,景區在冰雪季期間還從成都組織發團,每周從周五到周日不定時發團,為非自駕游客提供便捷一站式服務。

在邛崍,則將“冰雪+賞花”組成今年的文旅CP,閃亮登場。“冬日的天臺山,不僅可以賞雪景,還可以觀賞雪中花季——雪景和盡情綻放的山茶花組成唯美的冬日新景,可遇不可求。” 成都天臺山景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

拉動消費 “惠民禮包”不斷上線

就在1月11日,2025年成都市第六屆冰雪運動季啟動儀式中宣布,成都在全國首創開展“冰雪場館開放日”,今年開始,每月第二周的周二固定為“成都冰雪場館惠民開放日”,市民可以免費體驗冰雪運動。首批免費場館有冠軍冰場、大零冰場、冰紛萬象滑冰場、雪樂山等。

在今年成都的“冰雪季”,20家市場主體推出80余條優惠措施,發放3000萬元文旅大禮包,還將疊加“芙蓉花開 樂游天府”第三批200萬元文旅消費券效應,給市民和游客提供實實在在的優惠。

在這個冬季,成都還聯動各區(市)縣,將舉辦200余場配套活動,以優質暖心的服務吸引廣大游客來蓉感受冬日里的激情與溫暖。

其中第十一屆寶山冰雪溫泉嘉年華于2024年12月21日,在彭州市龍門山鎮寶山村正式拉開帷幕,活動主辦方精心設置了太陽灣大自然玩雪營、溫泉療愈工坊、雪人燃野營、云上手作工坊、太陽雨在山集五大營地,集中推出小堆堆咖啡屋、小雪人主題快閃店、雪怪小屋、雪地微笑販賣機等主題消費體驗,同時特別推出高階必徒峽谷冰瀑線、太陽灣時尚輕戶外玩雪線、寶山溫泉冬日限定私湯線、在山集潮酷夜游線、舒適輕松鄉村微度假線等五條游玩線路;崇州則推出了包括鞍子河社區琉璃壩上壩,茍家村大木坪、雞冠山村柴家壩和長河壩等賞雪游玩路線……

全國出圈 “冷資源”悄然轉化為“熱經濟”

“組合拳”之下,效果立竿見影——以西嶺雪山景區為例,自2024年進入雪季以來,游客量比2023年同期增長約285%;除了成都周邊游客外,還有很多來自廣東、福建等地的游客,“冷資源”悄然轉化為“熱經濟”。數據顯示,2023-2024年冬季,成都累計接待“冰雪游”游客超10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超100億元。2025年,預計還將掀起更為火爆的熱潮。

“冰雪游”也帶動了群眾增收。昨日,臨近中午,崇州市文井江鎮古月小院的主人朱濤正忙上忙下給客人準備午飯。“山上一下雪,游客來的就多起來了。這個冬天,一個月能掙個幾萬塊錢。”他開心地表示。像古月小院這樣可提供住宿的民宿、酒店、農家樂等業態,在這里共有100多家,大家紛紛在這個冬季接住了“冰雪游”帶來的“潑天富貴”。

成都火爆的“冰雪游”市場,引起了眾多關注。去年12月底,央視《新聞聯播》《經濟信息聯播》就同時聚焦成都冰雪旅游經濟,“跟著冰雪游成都”成為新的城市文旅IP,成都作為“南國冰雪”崛起的新勢力在全國出圈。

在各大OTA平臺上,成都更是位列冰雪目的地搜索熱度及增幅排名全國第二;以成都為主要節點的“蜀山冰雪·安逸四川”冰雪旅游精品線路,還成為文旅部官宣的12條全國冰雪旅游精品線路之一。

成都有基礎——擁有南方唯一的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西嶺雪山,亞洲最大規模的室內真雪場都江堰融創雪世界,還有國內最大規模的大跳臺新都尖峰旱雪四季滑雪場;有優勢——眾多頂流文旅資源,一年四季不間斷運營,使成都成為“南方冰雪運動首選地”,冰雪經濟自然“火力全開”。

一句“走,去成都耍雪”,將成為這個冬天的流行語。

部分圖片據受訪單位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