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16 22:59:50
每經記者 陳榮浩 每經編輯 魏文藝
2025年伊始,信達地產(SH600657,股價4.47元,市值127.48億元)在盤活地產行業存量資產方面又有大動作。
信達地產于1月9日公告稱,公司與中國信達、鑫盛利保共同發起設立房地產行業存量資產紓困盤活基金,母基金認繳總規模達200.01億元。其中信達地產和中國信達各認繳100億元,鑫盛利保認繳100萬元,作為普通合伙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發起設立房地產行業存量資產紓困盤活基金的三方同屬“信達系”,因而此次共同投資事項構成關聯交易。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信達地產之前已成功盤活了多個地產項目,包括鄭州信達未來公元、海南南麗湖壹號二期、深圳云禧公館保障房和合肥寶能城等,這些項目中有不少是在停工后得以“盤活”的。
不過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信達地產雖然超額完成年度銷售目標,但歸屬凈利潤卻出現顯著波動。2024年前三季度,信達地產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1.954億元、1.064億元和-0.8673億元。此外,信達地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也一直處于“凈流出”狀態。
成立200億元紓困基金
2025年的房地產行業,實現“止跌回穩”與“保交樓”是關鍵詞。
此次信達地產與中國信達、鑫盛利保共同發起設立的200億元房地產行業存量資產紓困盤活基金,在業內引發廣泛關注。
具體來看,該基金全稱為信達紓困盤活(天津)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母基金認繳總規模達200.01億元。其中,鑫盛利保作為普通合伙人,認繳100萬元,占比0.0050%;中國信達作為優先級合伙人,認繳100億元,占基金規模的49.9975%;信達地產則作為劣后級合伙人,同樣出資100億元,占比49.9975%。
該基金期限為8年,主要聚焦于房地產行業問題企業的紓困解難,以及問題項目的盤活重生。無論是參與破產重整,還是投身法拍等特殊機遇投資,都旨在助力項目保交付,推動相關工程建設順利開展。
在投資方式上,將根據具體項目的不同情況靈活選擇,既可以直接對項目進行投資,也能采用母子基金的形式,通過引入產投人、其他資金方和合作方等,另行發起設立子基金參與投資。
“設立此基金是為了響應房地產行業及上下游企業的紓困需求,通過拓展項目機會,盤活行業存量資產,進一步優化公司投資結構,創新業務與盈利模式。”信達地產在公告中表示,盤活基金后續待公司實繳出資后,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公司將負責具體紓困項目的投后管理工作,本次共同投資不會對公司未來資金流動性產生重大影響,未來經營成果將取決于投資項目運行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2022年4月起,監管部門便鼓勵AMC(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積極介入房企的資產處置和項目紓困工作,部分AMC已獲準發行金融債券,以支持重點房地產企業優質項目的風險化解和處置工作。
2022年三季度,不少紓困基金入場存量風險項目,通過項目收并購等方式對問題樓盤進行解困。如中信金融資產針對徐州市潘安湖紓困項目成立專項工作組,通過“資產重組+管理重組”形成了“項目隔離+聯動國資+引入資金+實質管控+聯合開發”的紓困模式。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過去實踐中紓困以項目為主,此次信達地產發起設立200億元房地產行業存量資產紓困盤活基金,釋放出明確的救房企信號,將促進房地產企業風險化解。”
在劉水看來,紓困基金配合保交樓專項借款等政策的快速落地,在部分省市起到了一定的化解項目風險的作用。未來或將有其他問題房企以重整方式實現風險化解,將加速問題房企走出困境,加快行業風險出清,有助于行業止跌回穩。
新模式能否緩解業績頹勢
作為中國信達旗下的專業地產平臺,信達地產近年來已成功推動了多個房地產出險項目的化解工作。
如鄭州信達未來公元、海南南麗湖壹號二期、深圳云禧公館保障房、合肥寶能城等項目,均是在信達地產的介入下迎來了轉機。其中不少項目曾面臨資金短缺、工程停滯、業主維權等諸多難題。
據中國信達微信公眾號披露,2022年至2024年9月底,中國信達參與房地產風險化解項目152個,投資737億元,帶動3220億元項目復工復產,實現了4.4倍的風險化解效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信達地產紓困房地產出險項目的模式主要包括傳統債權收購、增量資金投入、地產公司代管代建,以及通過發起設立子基金的方式參與投資等。
如鄭州的“未來公元”項目,采用的是增量資金投入方式,信達地產接手時該項目僅剩5億元左右貨值,而完工尚需要17億元資金。信達地產通過多項目資源共享、協同紓困的方式,實現多個出險項目共同“破局、修復、造血”,直至項目順利交付。
而對于鄭州的其他幾個出險項目,信達地產則是采用“法拍方式隔絕風險與協同紓困模式”。其中,時代國著是信達地產花費6.2億元法拍的項目,天樾九章和未來公元是信達地產自康橋集團接手的出險項目。信達地產通過法拍方式隔絕不良資產的法律風險,剝離項目債務債權問題,之后對上述三個項目資產進行共同盤活、協同紓困。
值得一提的是,信達地產是2024年初公布年度銷售目標的少數房企之一,同時也是超額完成年度銷售目標的三個房企之一(其余兩個房企為濱江集團和保利置業)。
據中指研究院數據,2024年信達地產實現銷售額153億元,目標完成率為102%。在2024年房企銷售榜上,信達地產排在第65位;而2023年,信達地產以265億元的銷售額排在行業第59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以往盤活出險項目的過程中,信達地產更多地采用“金融機構接管+委托代建”的模式,即接管項目后注入資金,再尋找平臺代建,最終實現保交樓。其中,由中國信達輸出現金,而信達地產則扮演“代建”等相關角色。
此次設立的房地產行業存量資產紓困盤活基金,由中國信達和信達地產共同作為主要出資方,這不僅能帶來代建收入,還能增加投資收益,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信達地產的業績表現。
記者注意到,從信達地產的財務表現來看,自2024年以來,其營業收入出現顯著下滑,凈利潤表現也并不穩定。
2024年三季報數據顯示,信達地產實現了34.99億元的營收,但較上年同期下滑了10.87%;歸屬凈利潤為負,達到-8673萬元,這也是其近年來首次出現虧損情況。
此外,進入2024年以來,信達地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一直處于“凈流出”狀態。2024年前三季度,信達地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5.07億元、-7.888億元和-26.66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