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主席特別顧問兼北京辦公室主任張政偉:ESG工作不是“白象工程”,而是“白馬工程”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17 18:46:50

1月14日,由思盟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發起,商道咨詢與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主辦的“2025 CSO全球可持續發展論壇”在深圳順利落幕。在論壇主旨演講環節,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主席特別顧問兼北京辦公室主任張政偉代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北京辦公室熱烈祝賀“2025 CSO全球可持續發展論壇”的舉行,并以《把握可持續信息披露新機遇》為題發表演講。

每經記者 黃宗彥    每經編輯 董興生    

2025年1月14日,由思盟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發起,商道咨詢與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主辦的“2025 CSO全球可持續發展論壇”在深圳順利落幕。論壇以“可持續,驅動未來商業——中國ESG新元年”為主題,聚焦企業可持續發展和ESG(環境、社會、治理)新趨勢,邀請全球企業經理人、政府代表及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可持續案例及經驗,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

在論壇主旨演講環節,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主席特別顧問兼北京辦公室主任張政偉代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北京辦公室熱烈祝賀“2025 CSO全球可持續發展論壇”的舉行,并以《把握可持續信息披露新機遇》為題發表演講。

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主席特別顧問兼北京辦公室主任張政偉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ISSB用“四合”的方式打造全球基準

2023年6月,ISSB(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正式發布首批可持續披露準則IFRS S1和IFRS S2,被視為全球范圍內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的里程碑事件。2024年以來,財政部、證監會、交易所等監管機構接連出臺ESG信披指引等系列新規,對標國際準則的同時體現中國特色議題,持續健全我國可持續信息披露制度體系,中國上市公司ESG報告將邁向規范、可比的價值時代。

張政偉指出,可持續準則的制定與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談判進程緊密相關,并在認識發展過程中逐步深入。從國際來看,可持續信息披露面臨高成本、低可比、劣質量這三大挑戰,ISSB成立的使命就是要打造高質量、高可比的全球基準,使所有企業能在一條起跑線上報告可持續信息。兩年來,ISSB通過“四合”(合并、合作、合報、合力)方式打造全球基準。目前,全球已有超過30個司法管轄區已決定使用或正在采取措施在其法律或監管框架中引入ISSB準則,這些司法管轄區總共代表了全球GDP的60%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50%。

立足當前國家戰略與政策,張政偉分析指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特別強調三個關鍵字:一是新,二是綠,三是高。談到新質生產力,非常重要的是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或者新型生產關系,而ESG是新型生產關系的非常重要的內容,ESG要對新質生產力形成有力的引領和促進作用。

因此,企業可持續發展也正迎來明確的制度變化。張政偉認為,所有企業都將感受到可持續信息披露的制度變化,對企業碳管理的影響預計將更早顯現出來。“企業做可持續信息披露這件事,已經大局已定。”

ESG工作不是“白象工程”,而是“白馬工程”

談到企業應如何落地ESG工作,張政偉形象地表示,ESG工作不是“白象工程”,而是“白馬工程”。所謂“白象工程”,源自一個古老的典故,象征著那些耗費巨大卻無實際效益的項目。他認為,企業要做“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白馬,將ESG打造成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首先,ESG工作是企業響應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然選擇。《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發展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的行動,中國政府也已做出莊嚴承諾,推動雙碳目標實現。企業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要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這一全球共識高度上,ESG工作不僅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更是企業適應未來市場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其次,企業需要將這些風險和機遇的財務影響核算出來,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這不僅是對環境和社會的貢獻,更是企業自身價值的提升。張政偉表示:“沒有數據就沒有管理,而ESG工作能為企業提供這些關鍵數據。按照ISSB準則開展可持續信息披露工作,企業可以對可持續相關風險和機遇做到‘心中有數’‘眼里有錢’‘手中有鉆’‘臉上有光’。”

此外,企業還應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過程,成為規則的塑造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只有這樣,國際規則才能更好地反映中國企業的訴求,為中國企業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制度環境。

在張政偉看來,目前,在企業中推動ESG工作還面臨諸多現實挑戰,需要從業者從多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企業需要提高對ESG工作的認識,將其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其次,企業應建立專門的團隊或與專業機構合作,提升自身在ESG領域的專業能力。最后,企業可以積極參與行業交流,與其他企業互動、分享經驗,共同推動ESG工作、提升實踐水平。“別人的不會,就是我們的機會,別人的不給力,就是我們的競爭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企業 ESG 可持續發展 綠色低碳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