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對話騰訊集團副總裁李強:大模型日趨理性,生態應用需要伙伴來實現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17 23:17:46

近日,騰訊集團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李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和過去高歌猛進的時代不同,現在云計算行業也面臨著一系列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且降本增效的實踐在各個領域均在持續推進。“所以,在進行云計算相關產品的采購流程中,越來越多的客戶向我們明確提出了降本增效的訴求,部分大型客戶甚至期望能夠制定出詳盡的年度降本規劃。”

每經記者 黃婉銀    每經編輯 董興生    

2024年,受逆全球化、地緣政治等影響,全球經濟進入溫和增長新常態。擴大內需成為國內經濟發展的重點話題,部分產業“內卷”也一度引發“價格戰”,給云計算產業發展造成挑戰和壓力。

1月16日,在“2025騰訊產業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直言,過去靠燒錢擴張團隊、靠低價搶客戶的策略,邊際收益已經越來越低。騰訊云的生態政策也會更精準、更聚焦,不做“大水漫灌”,引導伙伴聚焦于高質量客戶;不搞“野蠻采摘”,用過硬的產品、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而不是單純地“拼價格”“拼人情”,與伙伴共建健康可持續的產業生態。

“和過去高歌猛進的時代不同,現在云計算行業也面臨著一系列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且降本增效的實踐在各個領域均在持續推進。所以,在進行云計算相關產品的采購流程中,越來越多的客戶向我們明確提出了降本增效的訴求,部分大型客戶甚至期望能夠制定出詳盡的年度降本規劃。”近日,騰訊集團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李強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

李強認為,傳統云計算的“價格戰”會日漸趨緩,但與大模型相關的應用,也許還會有一些價格方面的競爭,不過這部分在整體云計算的市場中占比并不大。

李強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野蠻生長時代已過,云計算需要精耕細作

如今,云計算行業也需要擺脫低質量價格戰的惡性循環,回歸技術創新和產品品質提升,通過深度服務贏取市場份額。

據了解,2024年,騰訊云生態伙伴實現公有云收入同比兩位數增長,高于市場平均增速,SaaS收入增速高于市場平均增速3倍,騰訊會議三年業績增長超過900%。

在李強看來,云計算行業還是一個增量市場。在行業降本增效的要求下,騰訊云過去一年在供應鏈、技術、產品等方面進行優化和提升,做了大量的技術降本。

“這也倒逼我們做了很多工作,因為降本不可能僅僅是降價,首先還要源自于技術的創新和提升、供應鏈效率的提升。我們還是堅信,價格本身的變化如果不是基于技術創新而來的,很難長期持續,甚至對于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是有傷害的。”

騰訊云副總裁、產業生態合作業務負責人楊晨認為,當前市場競爭態勢激烈,都說處于“內卷”狀態,但究其根源,在于部分領域存在局部過?,F象。市場要健康發展,真正要做到健康可持續,還是要靠價值驅動,非價格驅動。云計算的野蠻生長時代已經過去,未來需要精耕細作,騰訊云也打算繼續投入精力,希望賦能、幫助伙伴一起轉型。

騰訊云副總裁吳奇勝觀察到,國內的云計算行業正慢慢加深在垂直領域的發展,專門擅長做SaaS細分領域的企業內部管理、企業服務等,雖然規模不大,但增長很快。

因此,騰訊云也有計劃依照生態伙伴的類型和擅長的領域劃分伙伴體系,根據不同的能力模型給他們不同的內部培養體系。

楊晨補充道,騰訊云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改變是,對具有復合能力伙伴的需求在加大。“我們更需要這類伙伴來幫我們頂在前面,把我們的利潤、生意讓給他們,而不是說我們什么都頂在前面。”

李強也強調,“把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這是深入騰訊血液里的。騰訊云也在不斷把一些不健康的業務剔除掉,支持合作伙伴,希望他們也完成這樣的轉變。

大模型日趨理性,生態應用需要伙伴來實現

AI大模型的興起為云計算行業注入了強大動力,智能算力需求呈爆發式增長,成為云計算廠商的關鍵增長引擎。騰訊宣布,將全面開放騰訊云智算、騰訊混元大模型、大模型精調工具TI平臺等在內的智能工具箱,共同加速大模型在各行各業的落地。

李強指出,如果純粹從大模型調用本身來講,雖然今天市場很熱,但是產生的收入非常有限。“但這樣的熱度,我個人認為從長期來講,會帶來更多大模型行業化的應用、推理相關的計算需求。”

從公司自身來講,一方面,騰訊在提供底層的算力;另一方面,也在提供一些完整、穩健的智算網絡。因為對最終的大模型創業公司而言,“他們要確保實用,考慮更多的是大模型的穩定、高效,包括運行的成本”。

楊晨補充道,大模型的生態應用還是要靠伙伴來實現。“我們希望通過伙伴的賦能,讓他們利用混元大模型的技術,更好地服務他們所在行業的新興AI場景,這是我們致力于做的一件事情。我們不光要做生意,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把生態帶動起來。”

目前,騰訊云一方面積累了覆蓋金融、交通、醫療、教育等20多個行業的50多種行業大模型方案,另一方面以全鏈路的大模型產品矩陣,助力企業大模型訓練加速和高效算力應用,服務了包括百川、MiniMax等90%的大模型頭部企業。

“隨著大模型日趨理性,我們認為,大模型還是個長跑。所以,無論在提升方面還是從商業化的角度來講,我們并沒有在這方面展現更多激進的舉措。”李強表示,可以看到,在通用大模型訓練領域,整體大模型公司的數量在減少,真正走到最后的是少數頭部企業。

從實際產生收入的維度分析,應用的爆發式增長催生了大量推理場景,這無疑為云計算廠商帶來了一波較為顯著的增長紅利。然而,就token本身的調用情況而言,一方面存在著價格“內卷”的現象;另一方面,從市場規模及收入絕對值來看,盡管其增長速度可能較快,但實際規模或許并未達到想象中的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騰訊 云計算 大模型 降本增效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