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21 23:57:56
1月20日,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成都開幕,省長施小琳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報告。報告回顧了2024年的重點工作,并給2025年工作劃重點。從成績看,2024年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7%,高于全國0.7個百分點,經濟總量超過6.4萬億元,保持全國第5位。從目標看,今年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每經記者 淡忠奎 余蕊均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236263
6.1%、5.4%、5.3%、5.7%。
這是四川2024年四個季度的經濟增速,一條前高中低、企穩回升的堅強曲線,直觀詮釋了什么叫“承壓前行、克難奮進”。
1月20日,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成都開幕,省長施小琳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報告。報告回顧了2024年的重點工作,并給2025年工作劃重點。
從成績看,2024年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7%,高于全國0.7個百分點,經濟總量超過6.4萬億元,保持全國第5位。
從目標看,今年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這里面有兩個信號不容忽視。
首先是“保持全國第5位”。也是去年此時,四川正式官宣站上6萬億新臺階,在全國的排序首次超越河南,站到了粵蘇魯浙四個沿海經濟大省的身后。
第二是“5.5%以上”這個指揮棒。按照官方解釋,盡管四川現在總量居全國第5位,但人均GDP僅約為全國的80%,發展協調性均衡性有待提高。若能在現有體量上實現預期目標,意味著一年將增加一個經濟大市的體量。
無論是當期穩增長,還是長遠強動能,四川都必須“全力以赴”,尤其是面對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內外部形勢,更要“跳起摸高”。
下一步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拼經濟”的實現路徑如何鋪排?能否坐穩“中西部經濟第一大省”?我們試圖從四川省兩會現場尋找答案。
1月20日,雖是“大寒”,成都氣溫回升,甚至有了點初春的暖意。
不過,對于剛定下“5.5%以上”增長目標的四川來說,卻有點“無心曬太陽”——因為春節即將來臨,等節后再復工,2025年第一季度就將盡過半,必須“能早則早、能快則快”,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
一個客觀情況在于,四川盡管不會像北方省份那樣經歷較長時間的低溫天氣,但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夏季防汛、高溫等,都可能對地方生產生活產生影響。所以,抓緊抓早,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
“抓緊謀劃儲備交通、能源、水力、安全、城市更新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以及科技、產業、民生、礦產、新基建等領域有根產業、有效投資、有稅源的好項目;
加快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速實施西寧至成都鐵路、綿遂內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
加快實施京東方第8.6代柔性顯示生產線等在建產業項目,推動比亞迪半導體產業化、通威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等項目竣工投產……”
我們注意到,這份2萬余字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抓緊”“加快”,透露出強烈的緊迫感。
當然,操盤一個8000多萬人口、6.4萬億元的經濟體,工作必然千頭萬緒,除了行動要快,方向更要準。
拿提振消費的舉措來說,近年來,文博演藝市場“一票難求”、賽事經濟活躍“出圈”,嘗到“甜頭”的四川,今年還將繼續挖掘新興消費,不僅僅是加快發展演藝賽事、游戲電競、國風國潮等新業態,還要培育集聚演藝賽事運營主體和人才隊伍,力爭“叫好又叫座”。
以成都武侯區為例,去年因承辦“2024年成都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杯”,既掙了流量,也賺了一筆真金白銀。
圖片來源:武侯發布
這次,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也專門提到要爭取更多世界級、國家級重大單項賽事落地,而從實操層面來講,高能級、高品質的重大賽事往往需要提前兩年做準備。
除了瞄準消費市場精準發展,外貿領域的突破口則有點“驚艷眾人”——北歐的三文魚最快48小時可從捕撈地端上成都餐桌,今年將持續擴大優質消費品進口,打造三文魚等特色單品全國集散中心。
據我們了解,這主要是基于成都離歐洲近的區位條件,發揮空中通道優勢降低物流成本,以一條小小的三文魚“攪動”整個對外貿易環節提質增效。
四川科教資源富集,釋放這部分“智力”潛能,將極大激發“新質”活力,加速新舊動能轉化,實現彎道超車、換道領跑。
為此,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提到,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核心要義是瞄準實體經濟主攻方向,讓第一動力“打頭陣”,通過開展有組織的科技創新,促進技術革命性突破、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川字牌”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一個細節是,1月20日晚舉行的四川省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預算草案專題審議會,就是在聽取預算草案情況報告的基礎上,專門選取了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專項資金開展專題審議,可見工業和科技受關注的程度。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對四川來說,眼下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難題不只是錢“怎么花”、怎么用到“刀刃”上,還有很多關乎創新生態完善的“關鍵點”需要打通。
以中試平臺為例,作為實現科技成果從1-100的關鍵一點,好的中試平臺其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初創企業在最初階段活下來,并且加速發展。
不過,一位來自科技工作一線的四川省人大代表調研發現,目前四川還沒有專門針對中試平臺項目的用地性質、環節評審以及安全評審準入標準和規范,也存在部分新興產業需要的中試平臺得不到滿足,缺少既懂技術又懂產業化市場化需求的中試工程師等問題。
所以,我們看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四川也提出,要加快構建從創新成果發現、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到產業化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推進成都科創島“四鏈融合”先行先試,深入開展“校(院、所)企業雙進·找礦挖寶”等系列活動,推進“1+N”中試研發平臺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外溢轉化。
站在6.4萬億的臺階上繼續“生長”,并且肩負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的重任,四川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搶抓機遇、爭先創優。
當然,所有謀劃都要用最終的呈現效果檢驗。
正如一位長期關注地方營商環境建設的四川省人大代表強調的,政策出臺一定不能畫句號,而是要畫冒號,后續效果持續的跟蹤才能增強政策合力,提升企業“體感”。
當前,四川面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機遇疊加,戰略牽引力加速轉化釋放。而要爭取更大力度支持,推動一系列重大戰略有效銜接,無疑需要市場主體去承接,才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在此背景下,如何為920萬戶經營主體降低融資、物流、用地、用能等生產經營成本,真正做到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的確是一件非常“考手藝”的事情。
我們注意到,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中特別強調,不僅要拿出務實管用的真招實招,還要推動工作閉環,把“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貫通起來,確保各項工作一抓到底、終端見效。
一邊是降低溫差、減少落差,一邊還要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要加強對外賣小哥、送餐騎手、網約車司機、自媒體從業人員等新就業群體的關心服務和權益保障,建設更多“暖心之家”,打造更多友好社區,講好更多友善故事,讓每一個努力奔跑的奮斗者都能被看見、被關愛、受尊重。
說到此處,會場響起的熱烈掌聲,無疑是對四川友好包容的直接肯定。作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剛剛突破60%的經濟大省,如何構建起“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有挑戰,更有機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