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22 17:13:45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N型G10L單晶硅片價格從2024年12月26日的1.05元/片漲至2025年1月9日的1.18元/片,推動PERC與TOPCon電池價格上漲。潤陽股份市場部人士表示,行情好轉,但未普漲。此輪漲價由市場自發調整為主,引發下游抵制,庫存上升。盡管上中游漲價,組件價格仍未回暖,行業面臨考驗。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預計2025年產出與需求失衡將緩解,企業更理性。
每經記者 朱成祥 張寶蓮 每經編輯 梁梟
進入2025年,光伏硅片、電池片價格持續上漲。
2024年12月26日,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N型G10L單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256mm)成交均價為1.05元/片,至2025年1月9日數據,N型G10L單晶硅片已漲至1.18元/片。
硅片價格上漲也助推電池片價格上漲。SMM光伏視界微信公眾號2025年1月14日文章顯示,硅片漲價推漲PERC(發射極和背面鈍化電池)與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技術)電池價格。
對于電池片價格上漲,江蘇潤陽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陽股份)市場部相關人士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行情有點好轉。但我們都是一個項目一個價,沒有普漲的做法。”
那么,此波漲價是源于行業自律還是市場自發調整?上述潤陽股份市場部相關人士認為:“都有,市場自發可能多些。”
值得注意的是,硅片的漲價給下游帶來較大壓力。SMM光伏視界微信公眾號1月21日稱,目前硅片低價訂單隨著交付正在減少,高價資源遇到下游抵制正在加強。庫存方面,硅片本周庫存出現環比上升,臨近春節,下游采買基本停止,造成庫存出現累積。
盡管硅片、電池片環節連續漲價,但組件價格卻并未回暖。行業機構InfoLink于1月16日發文稱,近期,硅片價格在供需牽引下有所上漲,帶動整體供應鏈中電池價格的漲勢。然而,作為供應鏈壓力承擔環節的組件端,組件價格卻仍呈現持穩甚至下行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上中游供應鏈的漲價維持難度將加大,進一步考驗市場平衡能力。
展望后市,InfoLink認為,要格外關注春節后的市場動態變化。若硅片價格持續上漲,可能促使企業調整排產計劃。一旦企業為應對市場變化而提高稼動率,不排除節后價格反轉下行的可能性。
2025年1月21日,SMM光伏視界信息顯示,1月硅片排產,目前來看頭部企業提開工情況較為普遍,產量將環比上升。
關于2025年光伏行業走向,據隆基綠能(601012.SH,股價14.61元,市值1107.15億元)方面提供的資料,公司董事長鐘寶申認為:“展望2025年,從產能和需求對比其實沒有緩解,但是在產出和需求之間,我相信一定會得到緩解。我相信2025年所有的經營者都比2024年更加理性,大家肯定會沿著‘市場究竟需要多少’‘我能做什么’‘我做什么能夠賺錢’‘做什么能夠不虧錢’‘做什么能少虧錢’這樣的思路去做工作。”
鐘寶申表示:“2025年產出和需求之間的失衡,比2024年應該會有很大的好轉。2024年恰恰是調整最激烈的一年,觀念需要轉變,過去的觀點需要得到教訓。我相信,2025年總體經營情況會比2024年整個行業平均水平有所好轉,當然每一個企業的情況可能不一樣。”
可以看出,由于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能龐大,一旦價格上漲明顯,產能利用率便迅速提升。而產量的提升又將壓制產品價格。
除了行業自律外,技術迭代也會極大影響行業供需情況。隆基綠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認為:“競爭激勵并非完全沒有機會。不同環節有不同的技術迭代,迭代程度也不一樣。有些環節技術相對成熟,基本上沒有大的迭代,這種環節產能出清難度就很大。但有一些環節,還有技術替代的機會,存在較大的技術臺階的變化。特別是在光伏行業最主要的電池片環節,未來還有我們認為的確定性的臺階要上。”
其言下之意是,電池片技術將有大的技術迭代。而隆基綠能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第二代HPBC(復合鈍化背接觸電池)產能建設。
近期,兩大組件龍頭也開啟專利戰。1月3日,晶科能源(688223.SH,股價6.2元,市值620.32億元)100%持股的上饒新源越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起訴包括隆基綠能在內的2家公司,要求其立即停止侵害相關發明專利權,并賠償經濟損失,案件已被江西省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受理,開庭時間為2月13日。
近日,隆基綠能在美國反訴晶科能源專利侵權,涉訴相關技術為TOPCon。
針對光伏行業的激烈競爭,李振國表示:“在光伏慘烈競爭之初,有一些企業本能反應是自己跑快一點,把別人甩到后面,但后來發現并不奏效,因為價格是在成本下運行,跑得越快失血越快,并不是誰跑得更快就能讓別人出局。”
他補充表示:“隆基很早就在行業呼吁低價競標存在不合理性。最近一兩個月,越來越多從業人員意識到通過低價競爭無法逼迫競爭對手退出,最后只能讓行業陷入更加悲慘的境地,所以行業已經變得更為理性。行業的主管部門也逐步意識到,如果繼續無序競爭,這樣一個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產業會逐步喪失研發和創新能力,會實質傷害到行業的發展前景。”
關于行業自律,李振國認為:“目前,行業協會也在發揮作用,大家也愿意坐在一起探討。但行業自律的效果還需要再觀察一段時間。”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5706182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