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24 15:29:06
全力推動培育壯大綠色新質生產力。
每日經濟新聞 趙博淵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近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印發了《關于落實“進解優促”和“立園滿園”決策部署高效服務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
據悉,《政策措施》深入推進“進解優促”工作和“立園滿園”行動,發布五個方面35條具體措施,推動區(市)縣特色發展、園區優化提質、產業集聚發展、企業做優做強、項目高效落地。
當前,促進地方綠色發展,是生態環境部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著眼點和立足點之一。
據了解,此次《政策措施》在服務支持區(市)縣精準定位、特色發展方面,提出要支持區(市)縣開展改革試點示范、中省環保資金項目包裝入庫、美麗成都建設、生態賦能文旅發展等。同時,拓展優化區(市)縣建設項目大氣總量指標路徑,進一步優化服務支持區(市)縣工作機制,全面推進與地方黨政形成責任共擔、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工作格局。
成都各區(市)縣在發展定位、生態本底、工作基礎等方面特征各異,需要通過差異化支持精準施策,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能,這在具體支持措施中也充分體現。例如,支持天府新區、龍泉驛區、雙流區開展全鏈條生態環境管理制度聯動改革試點,支持高新區開展環評文件標準化編制、智能化輔助審批試點;支持青白江區建立園區環保工作站創新試點;配合推進彭州市、邛崍市、大邑縣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等。
在支持區(市)縣開展美麗成都建設方面,《政策措施》則提到,支持龍泉驛區、新都區、新津區、簡陽市、崇州市等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支持崇州市、蒲江縣等開展美麗四川建設先行試點;支持都江堰市推動“山水林田湖草堰”項目建設等。
長期以來,企業作為推動地方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也在污染減排、節能降碳、保護生態、綠色轉型升級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在發展綠色新質生產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為進一步服務支持企業降本增效、做優做強,此次《政策措施》提出,將從常態化為企業解憂紓困、提升大氣重點行業企業提高環保績效、降低園區企業治污成本、優化涉企環境監督執法、指導失信企業及時重塑環保信用等5個方面入手,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助力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環境優化、舒心發展。
其中,繼續深入開展“進解優促”工作是一大重點。具體做法方面,包括組建一套工作專班、推行一套“網格化”服務模式、做實一支支撐隊伍、推行一站式服務流程、完善一張問題清單、搭建一個“生態優園強企會客廳”等,最終要實現企業反饋問題分類閉環解決,將“無事不擾、有求必應”落到實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當前部分園區入駐項目存在產污相仿、排污較低、自建污染治理設施成本較高等現狀,圍繞園區企業這一群體,《政策措施》針對性提出要支持其降低治污成本。具體措施包括探索推進“綠島”環境治理模式,按照“集約建設、共享治污”原則,指導園區(平臺公司)統一建設、運營、管理治污設施,實現環保設備統建共享,為小微企業提供“拎包入住”服務。
不止如此,《政策措施》從園區層面出發,還有更多著眼長遠的舉措。
在服務支持園區優化提質、賦能增效方面,《政策措施》表示,通過建立園區環保首席服務制度、選派生態環境局干部駐點服務園區、差異化精準授權賦能園區發展、支持園區開展近零碳園區建設、支持園區開展危險廢物相對集中管理、提升園區環境應急管理水平等11個方面具體措施,從人才隊伍、資金政策、授權賦能、安全保障等方面為園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活力。
其中,在差異化精準授權賦能園區發展方面,將圍繞“園區事園區辦”改革目標,統籌園區區域特點、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等差異,結合園區自身需求、承載能力,按照“對需下權、能下則下”原則,差異化形成園區環保審批事項授權清單,采取直接下放、委托行使等方式向園區賦能。這也是對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提出的“深化園區綜合體制改革”的具體落實之舉,將助力“立園滿園”行動開展,加快打造一批現代化園區。
此外,在服務支持產業圈鏈融合、集群發展方面,《政策措施》提到,要通過建立重點產業項目專人專班、搭建供需平臺、專項行動、綠色通道等機制,支持全市重點主導產業、生態環保產業、綠色低碳產業、傳統產業等高質量發展。同時,出臺中試項目環評辦理工作指引,服務國省重點實驗室項目落地,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促進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
《政策措施》還明確提出服務支持項目高效審批、多投快建,具體措施涵蓋探索承諾制項目環評“受理即批復”、推進重點項目環評“容缺辦理”、推行建設項目“多評合一”、推進排污許可“竣工即核發”、探索豁免“工業上樓”項目環評等方面,將大幅壓縮項目前端審核時間,探索推進政府買單、企業免單的高效準入模式,推動項目實現早落地、早見效。
“生態環境部門不僅是監管部門,也是經濟部門、服務部門。”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針對企業發展的難題,在前期,我們與企業面對面交流,收集了不少訴求。接下來,我們將加快解決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持續優化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的體制機制。同時加快推出小切口、大成效、易兌現的微改革、微創新,為園區環保手續辦理、環保設施建設和日常監管執法等提供一站式指導服務,確保各項改革舉措對癥下藥、切實管用。”
據悉,今年,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將重點做實服務屬地、服務園區、服務產業、服務企業、服務項目“五個服務”,聚焦“立園滿園”“進解優促”,全力推動培育壯大綠色新質生產力,以綠色低碳發展賦能地方、企業高質量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