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24 17:46:27
1月22日,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1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該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問題,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旨在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堵點、構建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優化投資者結構,減少市場波動,增強資本市場穩定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對話華夏基金。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每日經濟新聞》獲悉,1月22日,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穩住股市、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推動專業機構投資者建立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機制,提高權益投資比重”的重要決策部署,近日,經中央金融委員會審議同意,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1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中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重要的專業投資力量,也是維護市場平穩健康運行的“壓艙石”“穩定器”,而公募基金是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和買方力量。《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并從考核制度、投資政策、市場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一些適配長期投資的制度安排,將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堵點、構建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同時通過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能夠進一步優化投資者結構,減少市場波動,增強資本市場穩定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此對話華夏基金,以下是對話摘錄。
NBD:以往國新辦的發布會大部分都是從10點開始,這次9點開始,而且五個部門負責人都出席,您怎么看這樣的一些細節所傳遞的信息?為什么這次的方案這么重要?
華夏基金:國新辦9點召開發布會,確實罕見,這個細節從側面反映了相關部門的“良苦用心”,要在股市開盤前把發布會的信息傳遞給投資者。五個部門負責人都出席,也說明了發布內容的重磅性,這些部門從不同的角度,形成工作合力,重點引導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保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是落實2024年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又一頂層設計,堅持問題導向,抓住了當前市場發展的關鍵,相關部門形成工作合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是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離不開“耐心”政策。《實施方案》通過一系列“耐心”政策,通過頂層設計構建支持“長錢長投”的管理制度和政策環境,讓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沉下心,為資本市場注入活水,有利于A股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NBD:中長期資金里的養老基金、社保基金等等都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穩定且有收益都是需要追求的,但資本市場又容易有波動,這兩者會有矛盾嗎?從專業角度您怎么看?
華夏基金:短期或許有矛盾,但長期是統一的。投資者為什么要投資資本市場?核心目的是想要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收益。整體上看,A股上市公司是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不管是營業收入還是利潤,都要優于GDP的平均增速。以滬深300為例,過去5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速8.2%,高于GDP的5%,科創板的話復合增速更是達到了21%。
所以從本質來說,證券市場掙的是經濟發展和企業盈利增速不斷提升的錢。短期大家感覺沒掙到錢,是因為短期的市場波動沖抵了企業的盈利,而且企業發展需要時間和投入,只是一年的話,不能保證企業能盈利,但時間期限越長,最后投資者賺到的收益和企業發展本身獲得的收益越接近。所有更長期的投資,就是希望分享中國優秀的上市公司創造的長期價值。
NBD:對各方關注的保險資金入市,方案明確要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這意味著將有更多來自保險業的資金進入A股。這個硬指標,能夠解決怎樣的問題?
華夏基金:商業保險資金來源穩定、償付周期長,是典型的長錢。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國商業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約32萬億元,并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穩步增長,權益投資比例政策上限平均約為25%,目前持有A股流通市值(含權益類基金)約3.2萬億元,占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的10%,距離政策比例上限還有較大空間。其中,五家大型國有保險公司14萬億元的保險資金運用余額中,權益投資比例政策上限平均為30%,但目前實際投資A股比例僅約為11%。
此次設立硬指標,不僅僅是打通了保險資金的入市障礙,還能取得三贏的效果。對于保險行業,在目前債券市場利率整體下行大背景下,通過提高A股投資比例,并配套實施長周期業績考核有利于保險資金逐步增厚長期收益。對于資本市場,保險資金規模大、來源穩、久期長,是資本市場稀缺的長期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等硬指標后,意味著將每年至少為A股新增幾千億元的長期資金。險資入市有助于改善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增加長期價值投資者的比重,減少市場的短期波動,提升市場穩定性和韌性。對于實體經濟來說,保險資金入市后,可以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實體經濟和民生保障,特別是國家最需要的重大發展戰略、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建設等領域,以保險高質量發展推進金融強國建設。
NBD:此次最重要的一個措施,就是實施長周期考核,不用短期利益指標去考核是否意味著資本市場的穩定性會更好?這樣的做法在多大程度上助力資本市場的發展?
華夏基金:中長期資金是維護資本市場平穩健康運行的“壓艙石”“穩定器”。長周期考核“指揮棒”是提升投資運作穩定性的關鍵舉措之一,通過拉長考核期引導長期投資,為市場引入更多增量資金,更好發揮其作為市場“穩定器”的作用。
各類中長期資金的入市還將改變當前投資者結構,隨著中長期資金占比的提高,有助于增強市場的穩定性,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而市場波動性的降低,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投資體驗也會更好。
NBD:明確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怎么理解?對于基金來說,難度在哪里?對市場來說利好怎么看?
華夏基金:明確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這也是通過硬指標,鼓勵公募基金穩步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占比。2024年公募基金規模32.3萬億,其中股票+偏股混合基金規模合計6.9萬億,增長10%將為市場帶來數千億元的新增資金。
公募基金不僅為中小投資者管理資產,也是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保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等中長期資金的投資管理人,考核周期拉長后,我們就可以更長的視角來進行資產配置,為投資人創造更好的收益。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6416440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