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25 08:56:22
1月24日,中國精算師協會發布的新能源車險賠付信息顯示,2024年,新能源車險承保虧損57億元,共承保車系2795個,賠付率超過100%的高賠付率車系有137個。
每經編輯 盧祥勇
近兩年,新能源車“投保難、投保貴”現象愈演愈烈,車主叫苦不迭。與此同時,險企也在喊虧。
1月24日,中國精算師協會(以下簡稱“精算師協會”)和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銀保信”)聯合發布的新能源車險賠付信息顯示,2024年,新能源車險承保虧損57億元,共承保車系2795個,賠付率超過100%的高賠付率車系有137個。
虧損原因涉及這四方面
披露信息顯示,2024年保險行業承保新能源汽車3105萬輛,保費收入1409億元,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06萬億元,承保虧損57億元,呈現連續虧損。保險業共承保車系2795個,其中賠付率超過100%(尚未考慮財險公司日常經營管理費用成本)的高賠付車系有137個。
從客車看,承保車系1654個,承保2982萬輛;承保車輛數超過1萬輛的車系301個,其中賠付率超過100%的車系有99個。從貨車看,承保車系1141個,承保123萬輛;承保車輛數超過0.5萬輛的車系55個,其中賠付率超過100%的車系有38個。
有關負責人介紹,新能源車階段性出現賠付率高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個是維修成本較高。新能源汽車智能化、一體化程度較高,智能設備和配件局部損壞通常需要成套維修更換,對維修經濟性的考慮還有所不足。多數新能源汽車企業和動力電池企業采用維修授權模式,不同企業維修體系之間相對封閉,社會化程度較低,零配件和維修工時價格偏高。
第二個是出險率較高。新能源汽車憑借低使用能源成本優勢,成為營運類車輛的優先選擇,2024年新能源汽車中營運車占比較燃油車高10個百分點,使用強度偏大;新能源車主相對年輕,35歲以下車主占比較燃油車高14個百分點,車主駕齡相對較短;新能源汽車提速快、噪音小,行駛過程中外界不易察覺,相對容易出險。
第三個是部分車險價格與車輛使用性質錯配。新能源汽車在投保時,存在兼職網約車按家用車投保、兼職營運貨車按非營運貨車投保等情況,但非營運車輛保險平均價格僅為營運車輛的一半左右,導致保險價格與車輛使用性質存在錯配,保費充足度不夠。一些車型在家用車狀態下,其賠付率本屬于正常水平,但由于這些車型有不少數量用于網約車,卻是以家用車性質投保,交的保費少了,所以導致這些車型整體賠付率高于100%。
第四個是部分車險價格與車輛風險不匹配。新能源汽車發展時間短、車型迭代快,保險數據積累不足,基準費率存在偏差;目前,新能源車險自主定價系數范圍為[0.65,1.35],即保險公司可在基準費率基礎上最高上浮35%,最低下降35%,與燃油車自主定價系數范圍[0.5,1.5]相比,保險公司的調價空間受限,不能充分反映車輛的真實風險水平。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投保難”
本月初,陜西一位貨運司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去年年初我花費30余萬元買了一輛純電動牽引車,當時的交強險和商業險加起來一共有1.7萬元。”這位司機表示,“現在保費即將到期,我還想續保,但保險公司直接拒絕了,說今年新能源商用車一概不做。”
這并非個案。河南一位貨運司機也向記者坦言:“我近期也被保險公司告知有可能今年不能成功投保,要等他們(保險公司)2025年的任務指標下來,看看有沒有給新能源商用車的額度。如果名額很少,保費也會上升。”
不只是“投保難”,“投保貴”也讓大多數新能源購車者有苦難言。北京一位網約車司機稱:“這兩年我的車在車未出險的情況下,續保保費每年上漲的額度至少也在1000元,目前一年的保費接近1萬元。”
“新能源汽車的高出險率和高賠付率,有可能讓保險公司遭遇承保越多、虧損越多的問題。”一位財險公司的內部人員告訴記者,“從我們2024年的保單數據看,新能源車的出險率是燃油車的兩倍。”
據新華社報道,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汽車車均保費比燃油車高63%,扣除車齡等因素,新能源新車保費仍比燃油車新車高約10%。
不過,新能源車險投保難、投保貴問題將迎來“破局”。據上海保險交易所官微1月24日消息,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上海保險交易所發布關于新能源汽車領域上線運行“車險好投保”平臺的公告。“車險好投保”平臺將于2025年1月25日上午10:00正式上線。首批有10家大中型財險公司接入,第二批20家左右財險公司將在今年2月接入。“車險好投保”平臺為高賠付風險新能源汽車提供線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新能源車主可通過平臺鏈接保險公司進行投保,保險公司不得拒保。
精算師協會與中國銀保信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動跨行業溝通與數據共享,持續跟蹤分析新能源車險有關賠付情況,根據實際需要,在必要時公布賠付率超過100%的有關具體車系信息,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提高新能源車險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編輯|盧祥勇 易啟江
校對|劉小英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精算師協會、新華社、每經App(記者 段思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