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2 08:37:29
近幾日,國際金價持續新高。就在1月31日,COMEX黃金期貨再創新高,現貨黃金首次升至每盎司2800美元上方,續創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實體黃金價格也水漲船高。記者走訪多個品牌黃金門店發現,多個品牌黃金的報價一度超過每克840元,創歷史新高。不少機構堅定看漲黃金,高盛重申做多黃金。
每經編輯 畢陸名
近日,國際金價大幅上漲,連續創歷史新高。1月31日晚間,倫敦現貨金強勢拉升,漲0.66%報2813.21美元/盎司,首次突破2800美元大關,再創歷史新高;COMEX黃金漲0.51%,報2864.2美元/盎司。
春節作為黃金消費的旺季,隨著黃金價格的持續上漲,金飾價格也水漲船高,周大福、六福珠寶等零售品牌金飾掛牌價達到846元/克,雖然不少消費者積極購金,但金飾的需求明顯走弱。
2月1日,金價相關話題再次登上微博熱搜,有網友表示,“上熱搜還以為降價了”“現在想囤就囤吧,以后降的可能應該不大”……
不少機構堅定看漲黃金,高盛重申做多黃金。有分析師認為金價如果明確突破2800美元/盎司關口,將很容易漲向3000美元/盎司。
2024年黃金屢創新高,2025年首月黃金再度刷新歷史高點,吸引全球投資者目光。
1月31日,倫敦現貨金強勢拉升,首次突破2800美元/盎司大關,大漲0.66%,報2813.21美元/盎司,再創歷史新高;COMEX黃金漲0.51%,報2864.2美元/盎司,續創歷史新高。
據央視新聞2日報道,當地時間2月1日,美國政府宣布,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征收25%的關稅。
IG市場分析師Yeap Jun Rong表示,“反復的關稅威脅助長了避險資金流入黃金,通脹數據中的任何下行驚喜都可能表明美聯儲有更大的政策靈活性,可能會提出降息預期,并為黃金提供進一步的支撐。”
KCM Trade首席市場分析師Tim Waterer表示,如果關稅威脅從討價還價的概念轉變為經濟現實,黃金可能會進一步上漲。
近期,多家機構表示看好2025年的金價表現。華源證券指出,在保護主義+大國博弈背景下,央行增儲對金價形成強有力底部支撐。短期看,2025年美聯儲降息預期擾動以及特朗普上臺后的加關稅政策驅動通脹預期交易或將短期主導金價走勢。長期看,在美國貨幣和財政政策雙寬松,美元信用收縮及去美元化的大背景下,預計黃金中長期仍具備上漲空間。
中金公司表示,展望2025年,金價或仍處牛市通道,2025年或有望突破3000美元/盎司,人民幣金價或將較之美元金價實現更大漲幅。
此前,中信證券也指出,基于其黃金價格分析框架,看好2025年金價。全球央行購金行為有望持續,央行宣布購金的宣示效應可能更加明顯。全球市場黃金投資熱情可能延續,結構上或為“亞洲下,歐美上”。2025年中東、俄烏等地緣沖突可能更不穩定,有利于金價上行。中期內,加密貨幣和黃金在避險配置中尚不構成競爭關系。根據模型預測,中性假設下,2025年年中COMEX黃金期貨價格可達到3100美元/盎司以上。
春節作為黃金消費的傳統旺季,隨著黃金價格的持續上漲,金飾價格也水漲船高,周大福、六福珠寶等零售品牌金飾掛牌價達到846元/克。不過,金店在春節期間有克減活動,金額在40元至60元不等。
據證券時報報道,記者走訪多個品牌黃金門店發現,多個品牌黃金的報價一度超過每克840元,創歷史新高。
1月31日,記者走訪深圳水貝市場發現,金飾金價也達到每克668元。記者采訪得知,過往的春節長假期間,水貝市場都處在關門休息的狀態。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有黃金賣場打出“春節不打烊”的招牌,還吸引了不少顧客。
“我們也沒想到金價越漲越高。”有水貝金飾柜臺的負責人表示,“留深和來深過年的人越來越多,最近幾天來買黃金的顧客就有不少是來深過年的外地游客,我們也想抓住這波金價小高潮,多做點生意。”
“春節放假前來水貝看,那個時候的黃金克價是650元,沒想到就過了一周時間就漲到了668元。”有現場的顧客表示。
記者采訪發現,很多顧客都把目標放在設計感十足的生肖蛇金飾上,包括項鏈、手鏈和耳飾等。與此同時,“小而美”已經成為黃金品牌商家的新賽道,例如“網紅”產品黃金手機貼特別受歡迎。記者在現場看到,許多設計精美的手機貼克重僅0.02克,售價在20到25元左右,成為許多店鋪的主打產品。
雖然不少消費者積極購金,但金飾的需求明顯走弱。不僅是中國,高企的金價,壓制了全球消費者購金的需求,包括印度等消費大國。
據了解,印度的黃金需求低迷,印度經銷商本周提供比國內官方價格至多35美元/盎司的折扣,而上周折扣為38美元/盎司。黃金進口銀行駐孟買的一位交易員表示,本周初折扣很高,但到了周末,折扣大幅下降。
《2025年中國黃金市場展望》顯示,我們的模型預測2025年金飾需求將持續下滑約3%;大多數其他情境也指向金飾需求將會同比下跌,但如果金價大幅下跌,而其他條件保持不變,金飾需求則可能會迎來小幅反彈。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時報、央視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