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6 23:56:27
來自河北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末,河北全省常住人口由長期凈流出轉變為凈流入2萬人。不久前才實現萬億城市“破零”的河北,又迎來了人口回流的成績單。2萬人,從數量來說,規模并不算大,但從時間維度來看,這是河北常住人口由長期凈流出轉變為凈流入,用當地媒體的話說,是具有“拐點”意義的歷史時刻。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694626
據河北日報報道,來自河北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末,河北全省常住人口由長期凈流出轉變為凈流入2萬人。
從年齡看,流入人口以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主,占比為88.2%。其中,20-29歲、30-39歲兩個年齡段流入人口比例分別為30.2%和27.4%。
從受教育程度看,高學歷人口占比較高,大專及以上學歷占76.1%,其中大學本科占50.2%,大專占14.4%,碩士研究生占10.2%,博士研究生占1.3%。
解讀:不久前才實現萬億城市“破零”的河北,又迎來了人口回流的成績單。2萬人,從數量來說,規模并不算大,但從時間維度來看,這是河北常住人口由長期凈流出轉變為凈流入,用當地媒體的話說,是具有“拐點”意義的歷史時刻。
雄安新區成為河北吸引人口凈流入的關鍵區域。根據這次公布的數據,2024年河北有7個地區人口凈流入,其中,雄安新區占31.1%。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設立近八年來,各項功能逐步完善。當前,央企在雄安設立各類分支機構300家,還有4000余家北京來源企業扎根創業。
人口流向往往與區域經濟活力正相關。曾有觀點指出,地處京津冀地區,北京作為吸納人口的主力,自2014年開始主動“減量發展”,作為人口外溢承接地的河北,在此前以“動批”為代表的北京商貿服務業外遷過程中,曾承接大量人口,2014年至2020年常住人口年均增加22萬人。
但受產業發展限制,人口流向再次發生變化。表現在數據上,自2021年河北常住人口開始出現負增長,同年,作為華北第一省會、千萬人口城市的石家莊,常住人口也比上年末減少3.68萬人。這是石家莊20多年來首現負增長,在當時引發不小的關注。
不過第二年(2022年),石家莊就扭轉人口下滑趨勢。根據眼下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石家莊常住人口凈流入3.28萬人,已連續三年實現正增長。放在河北全省來看,除了人口凈流入占全省超三成的雄安新區,省會石家莊和新晉萬億城市唐山的占比也均超過20%。
人才流向取決于就業崗位、營商環境、公共服務品質等各項因素變化。從當前河北流入人口的行業分布來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成為占比最高的行業,達到12.9%。此外,占比較高的還有制造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占比分別為12.5%、11.7%、11.3%。
就在2月5日,蛇年春節后首個工作日,河北召開全省優化營商環境企業家座談會,對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再動員、再部署。這也是河北連續三年將“新春第一會”的主題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此外,會上還提出,要抓住用好雄安新區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
上海首次出臺促工業經濟發展的全面性規劃土地政策
2月5日,上海規劃資源部門首先正式發布上海市2025版《關于支持工業經濟發展加強規劃資源要素保障的指導意見》,聚焦產業形勢態勢和工業裉節問題、企業急迫訴求進行“攻堅”“突圍”。這是上海首次全面系統梳理、集成現行產業用地政策,突出通俗易懂,方便企業查詢掌握;針對裉節、難題,提出一系列創新性、突破性政策舉措。如首次明確統籌規劃產業基地、聯動飛地、科創高地和物流洼地的布局體系,首次提出著力推進創新型街區建設和創新型生態營造,首次明確工業用地期滿再續要求等。
湖北實施支點建設七大戰略
2月5日,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推進大會舉行。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忠林出席大會并強調,要按照“一年開新局、五年大變化、十年結碩果”的步驟,重點實施七大戰略、整體提升七個能力。七大戰略包括能級跨越戰略、科創引領戰略、產業倍增戰略、樞紐提能戰略、美麗湖北戰略、文化創新戰略、區域聯動戰略。
濟青聯手建設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文件,在全國優化布局14個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國家中歐班列(濟青)集結中心成功獲批,濟南與青島將聯合建設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據了解,以入選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國家隊”為契機,青島將發揮與濟南的陸海聯動優勢,加快構建與鄭州、西安等沿黃城市集結中心“樞紐對樞紐格局”,推動建設黃河流域面向上合、輻射亞太的陸海貿易新通道。
重慶大力發展低空經濟,聯合布局打造成渝低空經濟帶
2月6日,2025年重慶市推進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新聞發布會消息,在促進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集聚成勢方面,重慶市將加快打造北斗規模應用先行區、國家時空信息服務核心樞紐,力爭空天信息產業規模超過300億元;大力發展低空經濟,聯合布局打造成渝低空經濟帶,推動跨省低空飛行架次年增長20%。在加力推動現代服務業集聚成勢方面,將加速推進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高能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20個以上。
中泰高鐵二期獲批,預計2030年完工
據泰國總理府當地時間4日消息,泰國內閣當天上午開會批準呵叻至廊開段高鐵工程,工程預計于2030年完工。泰國總理府發言人集拉育說,此次批準的是由泰國交通部提出的高鐵二期工程,全長約357公里。作為中泰兩國共建“一帶一路”項目,中泰高鐵是泰國第一條高速鐵路,一期工程連接曼谷和泰國東北重鎮呵叻,二期工程將延伸至泰國東北邊陲廊開,實現與中老鐵路銜接,可直接抵達昆明。
廣東已正式成立民營經濟局
2月5日,2025年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舉行。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艾學峰表示,企業是產業發展主體,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離不開廣大企業和企業家的強力支撐和砥礪奮進。
廣東將全力支持企業作創新主角,大力推廣深圳6個“90%”經驗做法(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研發資金、職務發明專利、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集中在企業),推動創新資源向優質企業集聚。
“我們還將加強與廣大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及時解決企業發展難題,省發展改革委已正式成立民營經濟局,下一步將積極支持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廣大企業在粵發展。”艾學峰說。
2024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
2月6日,工信部網站披露電子信息制造業運行情況。2024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增速分別比同期工業、高技術制造業高6個和2.9個百分點。12月份,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
主要產品中,手機產量16.7億臺,同比增長7.8%,其中智能手機產量12.5億臺,同比增長8.2%;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3.4億臺,同比增長2.7%;集成電路產量4514億塊,同比增長22.2%。
分區域來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京津冀地區實現營業收入8878億元、同比增長17.8%,較1-11月提高0.6個百分點,營收占全國比重5.5%;長三角地區實現營業收入45435億元、同比增長8%,較1-11月提高0.2個百分點,營收占全國比重28.1%。
全球汽車銷量出爐:比亞迪位列第五,吉利進前十
2月5日,根據各大車企最新公布的銷量數據整理,2024年全球車企銷量排行榜前十出爐,豐田、大眾、現代起亞位居前三,銷量分別為1086萬輛、902.74萬輛、723萬輛。
中國車企比亞迪以427萬輛位列全球第五,較去年躍升4位;與此同時,吉利以333.6萬輛的成績首次躋身前十,位居日產之后。這是我國首次兩家車企同時進入全球銷量前十榜單。
據GlobalData數據,2023年比亞迪首次躋身全球前十大汽車制造商,以超過302萬的銷量排名第九位;2024年比亞迪年銷量攀升至427萬輛,同比增長41%。
另據吉利之前發布的數據,2024年其銷量增長達到22%,其中新能源銷量148.79萬輛,同比增長約52%,新能源滲透率約45%;海外銷量122.18萬輛,同比增長約2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