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6 20:22:20
◎2月5日,農歷蛇年開工第一天,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聚焦房地產市場發展。重慶市委召開會議,市委書記袁家軍強調全力推動房地產和建筑業企穩回升。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指出,地方政府“新春第一會”對全年工作部署有風向標意義,明確責任分工有助于有序推進房地產工作。
每經記者 劉頌輝 每經編輯 陳夢妤
農歷蛇年開工第一天,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提及房地產市場發展,并明確責任分工。
2月5日,重慶市委召開“新春第一會”,市委書記袁家軍強調,要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力推動房地產和建筑業企穩回升。
河南省印發《關于明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5年重點工作責任單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2025年重點工作進行分解并明確責任單位,在加力穩住樓市方面,明確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持盤活閑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等政策,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重慶市“新春第一會”提到,全力推動房地產和建筑業企穩回升。
重慶市住建委數據顯示,1月28日~2月4日春節期間,重慶中心城區商品房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長25.5%。1月全市二手房成交25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3%;中心城區二手房成交13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0%。
得益于節前“迎新年購房安家”活動,成功吸引部分購房者提前入市。據克而瑞,春節期間重慶新房成交量達到近4年峰值,同比上漲281%,均價同比下降7%,成交項目多以特價房和新春特惠等活動為營銷點,“以價換量”促進成交。
具體來看,渝北區是成交主力,成交產品以性價比剛需、剛改產品為主,面積段在80~100平方米區間的產品成交占比高達46%,總價在120萬元以下的產品成交占比49%。
而在加力穩樓市方面,河南省政府發布的《通知》提出,明確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持盤活閑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等政策,新增保障性住房5.7萬套。推動城市閑置房產向旅居長租功能房轉變。
充分發揮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推動“白名單”項目擴圍增效,全面完成保交房項目交付任務。擴大商品房“以舊換新”“賣舊買新”規模,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拓展“物業+生活服務”,更好滿足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
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方面,河南省明確開展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加強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市更新項目3910個,改造城中村416個、老舊小區1459個,統籌改造一批老舊街區、廠區。加強無障礙環境、適老化設施建設,建成一批完整社區。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推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加強生活環境、交通秩序、低洼易澇整治,讓城市干凈整潔、有里有面、充滿生機活力。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地方政府“新春第一會”對全年工作部署有風向標意義,其中提及房地產相關內容,說明其對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明確責任分工與各地工作狠抓落實是有關系的,頂層會議提出持續用力發力穩住房地產市場,實際上要求節奏要快、行動要迅速,因此落實責任對于有序推進房地產工作有著積極作用。”嚴躍進表示。
當日晚間,國家發改委官微發布消息顯示,國家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在《學習與研究》雜志發表署名文章,并提及“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文章指出,2024年,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力有效,房地產方面,多項房地產支持政策出臺實施,市場信心有所修復,房地產市場呈現止跌回穩的積極勢頭,前11個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降幅已連續6個月收窄,銷售額降幅連續7個月收窄;11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92.62,連續7個月回升。
鄭柵潔表示,2025年,要強化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置換工作。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聘導師柏文喜認為,開年以來,監管層再次提及房地產并明確責任分工,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首先,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明確的政策信號和責任分工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增強購房者、開發商和投資者的信心。這種信心的提升對于房地產市場的穩定至關重要。
其次,促進供需平衡,通過明確責任分工,各地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政策,如盤活閑置土地、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更好地平衡房地產市場的供需關系。房地產行業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拉動作用,穩住房地產市場不僅有助于解決住房問題,還能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動力。
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衛表示,“新春第一會”提及房地產,說明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仍然比較嚴峻,也關乎到經濟發展全局,房地產在2025年仍然是經濟發展和調控的重點。
在其看來,2025年仍然是房地產政策、市場、購房者多方博弈的一年,但在2025年,市場風險一定會加速出清。如果上半年風險能夠出清,全國樓市有望在下半年筑底。
需要注意的是,資產定價邏輯發生重大變化,未來房地產開發也好,購房者投資置業也好,一定要參考新的實體經濟面定價的邏輯。這也是為何2025年樓市資產價格會進一步分化的原因,一部分房子可能會創新高,大部分房價可能會面臨持續下跌趨勢。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琳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