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7 00:46:28
每經記者 杜蔚 每經編輯 陳柯名 楊夏
近日,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推理大模型DeepSeek-R1,憑借其優越的性能表現和令人驚嘆的技術創新,在全球范圍強勢崛起的同時,也迅速帶動了產業鏈公司股價。
2月5日晚,網絡文學(以下簡稱網文)行業的頭部企業閱文集團(HK00772,股價29.05港元,市值294億港元)宣布旗下作家輔助創作產品——作家助手已集成獨立部署的DeepSeek-R1,邀請全行業網文作家共同探索AI賦能創作的消息發布后,2月6日開盤,閱文集團股價一度漲超11%,當天報收29.05港元,總市值294億港元。
圖片來源:閱文集團官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23年7月,閱文集團就發布了國內首個網文大模型“閱文妙筆”,被行業冠以“網文百曉生”。而今旗下AI產品接入DeepSeek迭代,進一步強化其AI創作能力,會對閱文集團未來的發展戰略造成哪些影響?
近年來,《慶余年2》《墨雨云間》《柳舟記》《斗羅大陸》等熱門影視劇、游戲,均由網文作品改編,作為動漫、影視、游戲等產業的IP之源,網文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擁有1.76億月活用戶、每年碼字超390億的閱文集團,又是否擔心AI對作家創作的“輔助”會削弱網文的情感和獨特性?
借力DeepSeek提升網文付費訂閱和IP衍生業務
“作家助手”集成的DeepSeek-R1大模型,是DeepSeek首次應用于網文領域,將為IP創作賦能。對此,閱文集團方面表示,晉級后的大模型,在智能問答、獲取靈感和描寫潤色三方面得到顯著升級,能為網文作家提供更智能的創作輔助。
以“智能問答”為例,閱文方面進一步表示,該功能可以為作家提供極具啟發性的思路梳理,不僅是作家創作過程中“查資料、找靈感”的絕佳助手,還可用于輔助推演作品劇情走向及其連鎖反應,幫助作家在錯綜復雜的情節中找到最佳敘事路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新人創作者身份體驗后感受到,集成DeepSeek-R1大模型后,“閱文妙筆”在幫助寫作者挖掘熱門題材、引導創作思路以及增強文本潤色上,具有較強表現。
閱文集團集成了DeepSeek-R1大模型使用體驗?圖片來源:“作家助手”截圖
《2023—2024網絡文學生態價值發展報告》顯示,中國網文作者規模已達到2405萬,目前30歲以下網文作者占比超過七成,網文寫作正成為受年輕群體歡迎的新職業形式。
作為行業龍頭,閱文集團每年不僅新增海量作家,還憑借旺盛的創作力,為行業“碼出”數百億文字的小說。《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閱文集團歷年財報看到,從2021年到2023年,閱文集團在線閱讀平臺新增作家數量分別為:70萬、54萬、38萬;新增網文作品數量分別為:120萬部、95萬部、67萬部;全年新增字數分別為:超360億、超390億、超390億。
對于網文作家來說,集成更先進的AI大模型在創作工具中是否會改變他們的創作習慣?“我們的作家群體中,90后、00后已經成為主力軍,大家非常樂于探索新工具新方法。”閱文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AI能力的提升和作家的應用實踐是相輔相成的,作家們會根據能力特點來挖掘輔助創作的場景,一旦發現某些用法對創作很有幫助,就會在作家群體中快速傳播流行起來。
“比如DeepSeek-R1在推理能力上有非常顯著的突破,作家們發現‘卡文’的時候,可以讓DeepSeek來幫助推導出多個可能的劇情路線,并評判哪條路線最精彩的。”閱文集團相關負責人進一步告訴記者,推出“作家助手”的目的是提高全網作家的創作體驗,因此迭代后的大模型尚未考慮提供付費服務。
在上述閱文集團相關負責人看來,“通過DeepSeek輔助作家,能提高行業整體的創作效率,還會對現有的網文付費訂閱和IP衍生業務產生極大促進作用”。
“強烈反對‘不勞而獲’的‘AI水文’”
“IP在影視動漫以及衍生等不同鏈條的開發上,都是滯后、割裂的。還不可避免地要面對IP熱度下降、用戶流失等價值折損。”閱文集團CEO侯曉楠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閱文集團每年數十萬部作品,但最終能進入IP改編的不足0.5%。
的確,《慶余年》系列、《贅婿》等熱門影視劇,往往都經歷了以年為單位的漫長開發階段。以《慶余年》為例,其原著小說于2009年完結,但改編的劇集第一部2019年才得以播出,第二部2024年播出,第三部2027年待播。
《慶余年》系列劇集 圖片來源:豆瓣截圖
數據顯示,通過AI輔助創作,閱文集團的IP漫改效率提升了20%左右,而更多的網文作品也快速走入國際視野。截至2024年11月底,WebNovel(起點國際,海外網文閱讀平臺)上2024年新增的由AI翻譯的網文作品超2000部,占WebNovel所有出海網文總量的三分之一。
“使用AI輔助網文創作是行業的一大趨勢。”閱文集團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DeepSeek具備更強的助手能力,來幫助作家“打下手”。
但矛盾點在于,AI對作家創作的“輔助”,是否會削弱網文作品的人文情感和獨特性,讓“慶余年們”丟失靈魂?“從行業大量實踐中,我們發現恰恰在產生好故事、理解人文情感這類任務上,人類具有非常大的優勢,AI發展至今還遠遠‘未入門’。”閱文集團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在可見的未來,AI都不具備寫出優秀獨特故事的能力。
行業需要關注的是,AI網文作品的泛濫,以及如何確保作家的創意和知識產權等數據在與大模型交互的過程中不被濫用。
“直接使用大模型生成的低質‘AI水文’毫無意義,我們強烈反對這類‘不勞而獲’的行為。創作必須以作家為主體,AI可以幫助作家講好‘想講的故事’。但如果作家自己都沒有‘故事’,任何AI其實都幫不上忙。”上述閱文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自研的大模型嚴格禁止獲取作家創作的內容進行訓練。“本次部署的DeepSeek-R1是固定參數版本,從原理上就不需要在使用中再進行任何訓練。”
此次集成DeepSeek-R1大模型與閱文集團而言,是一個新的起點。閱文集團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未來將以開放的形態同更多AI企業、研究機構深入合作,將AI技術有效應用于內容創作、IP衍生等業務場景。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杜蔚
編輯|||陳柯名?楊夏 杜波
校對|段煉
封面圖片:海報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