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7 17:17:41
2月7日,嵐圖汽車宣布完成與DeepSeek模型的深度融合,嵐圖知音將成為汽車行業首個融合該模型的量產車型。此前,嵐圖逍遙座艙已完成接入和部署。2月14日起,嵐圖知音用戶可通過OTA更新體驗。前一天,吉利汽車也宣布其自主研發的星睿大模型已成功與DeepSeek-R1完成技術融合。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則在開工信中稱,小鵬汽車的目標是成為“全球AI汽車公司”。當前,智能化已成為汽車產業趨勢,AI技術將為汽車行業帶來變革,如加速自動駕駛功能訓練效率、提升智能座艙用戶體驗、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等。此前,不少車企已開始布局AI技術領域,國內新勢力車企更為積極。業內分析認為,AI技術正在推動汽車行業發展,未來應用將更廣泛深入。
每經記者 孫桐桐 每經編輯 孫磊
DeepSeek火了,當前不少自主車企開始積極尋求與其深度融合,以搶占“AI汽車賽道”。
2月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嵐圖汽車獲悉,其已完成與DeepSeek模型的深度融合,嵐圖知音將成為汽車行業首個融合DeepSeek的量產車型。此前,嵐圖逍遙座艙已完成DeepSeek全系列模型接入和部署。2月14日起,嵐圖知音用戶將可通過OTA更新體驗,嵐圖后續也將逐步開啟DeepSeek的更多能力。
就在前一天,吉利汽車也宣布,其自主研發的星睿大模型已成功與DeepSeek-R1完成技術融合。通過DeepSeek的認知大模型與車載AI系統的深度整合,吉利旨在解決智能汽車長期存在的兩大難題:模糊意圖理解與主動服務能力。這一技術革新將為用戶帶來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體驗。
據悉,吉利將與DeepSeek-R1模型攜手,對星睿車控FunctionCall大模型、汽車主動交互端側大模型等進行深度蒸餾訓練。訓練完成后,吉利的智能汽車AI將能夠精準理解用戶的模糊意圖,并準確調用約2000個車載接口。同時,它還能基于車內外場景主動分析用戶的潛在需求,并主動提供車輛控制、對話交流、售后服務等一系列智能化服務。這將大幅提升智能汽車的交互體驗,加速AI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普及進程。
同時,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行穩致遠,2025向藍海進發》的開工信中,罕見地用近三分之一篇幅談論DeepSeek:“除夕前后,DS大模型給全球科技圈帶來震撼——它既實現了媲美OpenAI的體驗,又將成本壓縮到極低。未來十年,AI將驅動汽車發生遠超電動化的變革。”
這番表態揭示了小鵬的戰略轉向:從“汽車+AI”到“AI定義汽車”。何小鵬直言,小鵬汽車的目標是成為“全球AI汽車公司”,這意味著AI將深度滲透至研發、制造、服務全鏈條。例如,在智能駕駛領域,DeepSeek的多模態能力可加速復雜場景決策模型的訓練效率;在用戶運營端,結合車載大模型的個性化服務或成為新的盈利增長點。
當前,智能化已經成為汽車產業大勢所趨,而AI技術將在智能汽車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為汽車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在智能駕駛方面,AI通過傳感器實時感知環境,結合深度學習算法進行物體識別、路徑規劃和決策。通過高算力AI芯片和大數據分析,汽車廠商能夠實現更加精準的自動駕駛功能。
在智能座艙方面,AI可以實現語音交互、情感識別、個性化推薦等功能,全面提升用戶體驗。在車輛安全方面,AI可以實時監測車輛的運行狀態和周圍環境,提前預警潛在的危險,如自動緊急制動、車道偏離預警、盲點監測等功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率。
實際上,在DeepSeek之前,不少車企已經開始布局AI技術領域。
例如,梅賽德斯-奔馳計劃在新款CLA車型上搭載谷歌云最新推出的汽車人工智能助手,提供多模式推理和多語言支持,使AI助理實現自然對話。
寶馬集團與科技公司合作研發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通過AI算法優化車輛的行駛性能和安全性。福特和通用汽車也不甘落后,福特加大了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投入,利用AI技術實現更精準的路況識別和決策;通用汽車則與AI芯片制造商合作,提升車輛的算力,以支持更復雜的AI應用。
國內新勢力車企在布局AI技術上則更為積極。去年年底,小鵬汽車在“小鵬AI科技日”上展示了公司自研的“圖靈AI芯片”。這款芯片擁有40核處理器,專為AI大模型定制,具備在AI汽車、AI機器人、飛行汽車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潛力。
理想汽車也于去年年底正式發布了AI大模型產品“理想同學”,并宣告了理想汽車將成為人工智能企業的愿景。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強調,電動化只是上半場,而真正的智能化,即人工智能才是下半場,是造車的必經之路。
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也堅定地認為,智能電動汽車行業是人工智能最好的應用場景,一個成功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必須具備AI的研發和運營能力。
業內分析認為,AI技術正在推動汽車行業向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車企通過布局AI技術提升產品競爭力和用戶體驗。未來,隨著技術進步,AI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和深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