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7 19:13:13
專家分析,1月外儲規模小幅回升,主要受當月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整體上漲帶動。黃金儲備方面,2025年1月末官方黃金儲備連續三個月增加,符合市場預期。專家指出,央行連續三個月增持黃金,或與未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出現新變化,國際金價有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易漲難跌等有關。這意味著從控制成本角度出發而暫停增持黃金的必要性下降。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張益銘
2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25年1月末外匯儲備規模數據。截至2025年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90億美元,較2024年12月末上升67億美元,升幅為0.21%。
外匯局表示,2025年1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及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將為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提供支撐。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溫彬分析,當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進一步上升,國際貿易領域摩擦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延續高波動態勢。
展望未來,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判斷,央行增持黃金仍是大方向。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90億美元,較2024年12月末上升67億美元,升幅為0.21%。
溫彬分析,2025年1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及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貨幣方面,美元指數(DXY)下跌0.1%至108.4,非美元貨幣總體升值。資產方面,以美元標價的已對沖全球債券指數(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Total Return Index USD Hedged)上漲0.4%;標普500股票指數上漲2.7%。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溫彬判斷,當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進一步上升,國際貿易領域摩擦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延續高波動態勢。隨著我國國際貿易產品和區域結構日益多元化,對外貿易韌性不斷增強,為國際收支總體平穩奠定了堅實基礎,將為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提供支撐。
王青分析,1月外儲規模小幅回升,主要受當月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整體上漲帶動。可以看到,1月全球主要股指普遍上漲,與上年末相比,1月末美債收益率基本保持不變,美債價格變化不大,但歐元區公債收益率出現一定幅度上升,歐債價格下行。受此影響,1月我國外儲金融資產價格整體出現一定幅度上升,帶動外儲規模小幅擴大。值得一提的是,1月美元指數略有下行,但跌幅較小,匯率波動因素對當月外儲規模變化影響不大。
王青提到,近年來,我國經常賬戶和非儲備性質金融賬戶呈現較為穩定的“一順一逆、自主平衡”格局。這意味著從跨境資金流動角度看,我國外儲有望在當前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按不同標準測算,當前我國略高于3萬億美元的外儲規模都處于適度充裕水平,短期內大幅增加外儲規模的必要性不大。
王青指出,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外貿保持一定規模順差,國際收支自主平衡,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是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的基礎。
2025年1月末黃金儲備規模為7345萬盎司,2024年12月末為7329萬盎司,環比有所上升。
王青分析,黃金儲備方面,2025年1月末官方黃金儲備連續三個月增加,符合市場預期。央行連續三個月增持黃金,或與未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出現新變化,國際金價有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易漲難跌等有關。這意味著從控制成本角度出發而暫停增持黃金的必要性下降。
展望未來,王青判斷,央行增持黃金仍是大方向。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國際儲備中的黃金儲備占比偏低——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國官方國際儲備資產中黃金的占比為5.5%,明顯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此外,黃金是全球廣泛接受的最終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黃金能夠增強主權貨幣的信用,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創造有利條件。由此,從優化國際儲備結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等角度出發,未來央行增持黃金仍是大方向。
王青指出,我國國際儲備主要由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構成。央行持續增持黃金,或在一定程度上會耗用外匯儲備。不過,考慮到與外匯儲備的龐大規模相比,央行增持黃金規模有限——2021至2024年,黃金儲備余額變化幅度分別為-42.9億美元、41.1億美元、309.9億美元和431.1億美元;由此,央行增持黃金對外匯儲備規模變化的影響不大。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8238502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