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7 23:58:23
每經記者 謝陶 每經編輯 孫志成 唐元
《哪吒2》,再一次“登頂”。
2月7日21時12分,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以67.93億元的票房打破2015年上映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在北美市場創下的67.92億元的票房紀錄,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冠軍,刷新了這個塵封了10年的成績。
據燈塔專業版AI預測《哪吒2》內地總票房為98.4億元,貓眼專業版預測數字為108.5億元,該片將有望躋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0,創造更多新的歷史。
《哪吒2》的成功不僅在于其在制作方面所創造的行業高水準,更在于其創新的敘事方式和廣泛的元素融合迎合了不同觀眾的需求。
制片人王晶透露,這部電影經過五年的精心籌備,旨在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而在這部“五年磨一劍”的爆款作品背后——是一個成都“原生”動畫制作產業鏈以及一個不斷內生的數字文創產業生態。
《哪吒2》成為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榜冠軍 圖片來源:燈塔專業版
10分鐘的路程
匯聚起頂級動畫產業鏈
作為國內數字文創產業的高地之一,成都動畫人才鏈、產業鏈日益完善,產業聚集度在國內處于名副其實的第一梯隊。
有業內人士直言,“在成都,只需要10分鐘的路程,就能任意排列組合出一支理想的制作團隊。”
在《哪吒2》的片尾字幕中,一串成都數字文創企業的名字分外引人矚目——
可可豆動畫承擔核心劇本開發,星閱辰石打造動態分鏡系統,艾爾平方負責三維場景渲染。除此之外,墨境天合、成都千鳥文化等也積極參與到電影特效、配音等多個環節。
上述這些成都數字文創的領頭羊企業,雖屬不同細分領域,但在成都日益完善的產業生態之中,他們之間有著“異于常人”的聯系密切度與業務契合度。而他們之間的物理距離,不過10來分鐘的車程。
以可可豆動畫所在的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為例,聚焦“科技+文化”,這里匯聚起騰訊新文創總部、愛奇藝潮流文化坊等60余家數字文創企業,形成了從IP開發、內容制作到衍生品運營的完整產業鏈。
參與《哪吒2》特效制作的墨境天合公司視效總監邢明禮透露:“我們與可可豆僅百米之隔,這種‘面對面’協作極大提升了效率。”
不夸張地說,在成都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喝杯咖啡,吃個午餐的時間都能把制作過程中的難點卡點一并解決。
產業鏈的高度聚集與拓展,離不開一個日漸強韌的數字文創人才產業鏈。連續六年榮獲“中國最佳引才城市”稱號,成都正以其強大的“磁場”不斷吸引青年人才匯聚。
畫心科技美術制作人王敏敏在游戲美術制作領域已有20多年經歷,在其看來,曾經成都作為游戲美術外包基地,積累了大量制作經驗和人才儲備。
如今,《哪吒2》是對成都動畫產業人才的一次練兵與吸附,帶動了更多人在成都投身于文化創作行業。
以影視行業為例,目前成都的影視相關公司總營業收入已達到533.31億元,行業從業人數超過10萬人,在校的影視專業學生更是達到22萬人。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引導下,影視產業的青年人才紛紛選擇在此扎根、生長。
成都城市夜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資料圖
五年磨一劍背后
多元內生的數字文創生態
《哪吒2》用一千九百多個特效鏡頭、一萬多個特效元素,貢獻出一個代表了國內動畫制作最新水準的“視覺盛宴”。過去五年時間里,可可豆將所有精力都傾注在《哪吒2》的制作上。
這種“慢即是快”的傾心投入,在如今略顯浮躁的、追求“短平快”收益的電影行業中顯得尤為難得。
可可豆反其道而行之,選擇集中所有資源,深耕一部作品,這無疑是對《哪吒2》品質的極致追求與寶貴的創作初心。
《哪吒2》特效場面 圖片來源:微博@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
與此同時, 這也離不開成都這座城市多元內生的文化與產業生態——它為不同“段位”的數字文創玩家創造出優質的生長土壤。
成都數字文創產業已孕育出《王者榮耀》這樣的全球領先手游團隊,誕生了《哪吒》《漢化日記》《萬國覺醒》《十萬個冷笑話》等精品力作。
在成都千鳥文化CEO孫路看來,成都作為西南地區的文化中心,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傳統的川劇、蜀繡、茶文化等,都為影視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成都街頭的茶文化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資料圖
無論是影片中太乙真人的“椒鹽普通話”、三星堆青銅面具元素,還是川西民居飛檐設計,無不浸潤著巴蜀文化的基因;而AI輔助動畫制作、物理渲染、動作捕捉等前沿技術,則彰顯成都科技創新的硬實力。
導演餃子坦言:“成都的包容性與文化底蘊,為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而政府搭建的產業生態,則讓技術落地成為可能。”
圖片來源:微博@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
而事實上,依托成都日益完善的數字文創產業生態,越來越多的“成都造”影片紛紛嶄露頭角。
這個春節檔,除了《哪吒2》之外,另一部同樣備受關注的影片《唐探1900》,則是是由成都影視城入駐企業壹同制作(成都)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
以動漫、影視為代表的數字文創產業在這座城市持續內生與爆發,絕非一日之功。早在2022年,成都就發布了《成都市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成為全國首個針對數字文創產業制定“十四五”規劃的省會和副省級城市。
《規劃》提出,成都將打造千億元級數字文創產業集群,到2025年,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要素支撐體系和政策保障體系,數字文創產業發展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成都城市夜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資料圖
2023年,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2500億元,同比增長13.9%,占GDP比重11.65%。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成都市文創產業增加值達到2250.79億元,完成全年目標進度的80.39%。
隨著成都文創產業的8大細分賽道持續進化,一大批獨具引領性的新場景、新賽道持續涌現。
未來,隨著成都數字文創產業,不斷提升產業吸納、企業服務、資源配置能力,越來越多像“哪吒”一樣的現象級數字文創力作將從這里誕生。
記者|謝陶
編輯|孫志成 唐元 杜波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