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9 12:12:13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已突破75億元,躋身全球影史票房TOP50及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TOP10。作為今年春節檔的票房冠軍,《哪吒2》的成功反映了中國電影IP續作電影的崛起趨勢。專家認為,IP續作的優勢在于其基于原IP穩定的粉絲基礎和品牌認知度,降低了投資風險并提高了回報預期。此外,成熟的IP具備多維開發潛力,如衍生品、實景娛樂等。
每經記者 黃博文 每經編輯 魏官紅
截至2月9日9時30分,據貓眼專業版平臺數據,《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票房已超75億元。據悉,《哪吒2》已進入全球影史票房TOP50、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TOP10,而且相關數據還在不斷刷新中。
作為今年春節檔電影的票房冠軍,《哪吒2》也顯示出一個趨勢,即IP續作電影占比增強。IP續作電影的優勢在哪里?中國電影IP又該如何更好出海?對此,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采訪了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副主任、研究員慕玲和四川省文創產業聯盟IP文創專委會主任、中羲文創智庫發起人鞏強。
慕玲認為,IP改編或續作電影的優勢主要建立在原IP的基礎之上。“原IP穩定的粉絲基礎和品牌認知度,無形中為IP電影提供了堅實的受眾基礎。這能夠降低電影投資的風險,并提高回報的預期。同時,原IP本身作為成功的文化產品,往往擁有成熟的故事和角色,這也為電影的開發提供了基礎,更為后續的衍生品開發提供可能,進一步增強回報預期。”
鞏強則建議,在國際化傳播層面,中國電影可以參考漫威“本土內核+全球外殼”模式,在傳統母題中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構建兼具在地性與全球化的“人類文明IP符號”。在內容創作和營銷策略上,中國電影的出海需要以文化基因解碼為基礎,甚至可以利用前沿數字技術手段,開發動態文化適配算法,運用AI(人工智能)分析不同市場的情感共振點,提升內容創作和營銷策略的精準性。
在今年春節檔,以《哪吒2》為代表的重磅IP電影集中亮相,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統計了近年來春節檔票房數據。數據顯示,系列電影在春節檔中愈發重要。以2018年為例,當年春節檔票房前5名均為系列電影,票房同比增長69%。
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標紅電影為系列作品)
IP續作電影集中搶占春節檔期這一現象,反映了中國電影市場怎樣的結構性變化和發展趨勢?
在鞏強看來,這一現象標志著中國電影在IP內容商業化、電影工業流程化水平等方面的巨大進步。“依托春節檔短期的集中消費紅利,制片方通過觀眾認知度成熟的IP續作建立‘內容模板-觀眾預期-市場反饋’的閉環機制,可以有效對沖市場風險,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壓縮了中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間。”
慕玲認為,大IP續作電影集中亮相春節檔,首先顯示了中國電影工業體系的成熟。“工業化的特征之一就是標準化,以尋求安全、可控和高回報,那么它的結果就導向成熟的大IP的改編、重復和系列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哪吒2》的片尾字幕上,共有全國138家跟動畫制作相關的公司出現。據悉,《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2》前作)共有1400多個特效鏡頭,而《哪吒2》的角色數量是第一部的3倍,全片共2400多個鏡頭,其中特效鏡頭就超過1900個。
圖片來源:豆瓣
此外,結合近10年的春節檔票房數據,鞏強表示:“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好萊塢‘大片’及偶像藝人的票房號召力紛紛失靈,切中社會話題、提供情緒價值的影片以及取材中華傳統文化、弘揚東方美學的電影不斷破圈,電影口碑成票房逆跌的關鍵。”
慕玲也認為,IP續作電影持續占領春節檔期,意味著電影觀眾的某種結構性變化。“據統計,三、四線城市觀眾占春節檔購票人次比例已超過50%,相比于一線城市觀眾而言,三、四線城市觀眾更偏向于認知度高、娛樂性強的內容,超級IP系列電影正符合這種消費偏好。”
事實上,不只是春節檔,在暑期檔、賀歲檔等重要檔期,很多經典IP續作電影名列前茅。以今年為例,票房靠前的多為IP續作電影,除了《哪吒2》,還有《唐人街探案》系列的第4部《唐探1900》、《封神三部曲》系列的第2部《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等。
圖片來源:豆瓣
在電影工業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IP化運營似乎已成為行業共識。從投資回報和風險控制的角度,IP續作或改編電影相比其他原創作品具有哪些獨特的市場優勢?
在慕玲看來,IP改編或續作電影的優勢主要建立在原IP的基礎之上。“原IP穩定的粉絲基礎和品牌認知度,無形中為IP電影提供了堅實的受眾基礎。這能夠降低電影投資的風險,并提高回報的預期。同時,原IP本身作為成功的文化產品,往往擁有成熟的故事和角色,這也為電影的開發提供了基礎,更為后續的衍生品開發提供可能,進一步增強回報預期。”
鞏強也持有相同觀點。他表示,IP續作或改編電影可復用已有世界觀架構、數字資產庫,降低單部制作成本。系列續作自帶流量轉化優勢,前作形成的文化符號可有效降低宣發中的信息損耗。此外,成熟的IP具備游戲、衍生品、實景娛樂等多維開發潛力,比如最近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的《哪吒之魔童鬧海》,系列電影周邊和手辦盲盒紛紛賣斷貨。
據貓眼專業版平臺數據,截至發稿,《哪吒2》票房已突破75億元,進入全球影史票房TOP50、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TOP10。據悉,在國內火熱上映之后,《哪吒2》還將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國上映。
近年來,也有不少中國IP走出國門,如去年引爆全球的《黑神話:悟空》。那么,中國電影IP如何突破地域文化限制,實現國際化傳播?在內容創作和營銷策略上又需要做出哪些創新?
鞏強建議,在國際化傳播層面,中國電影可以參考漫威“本土內核+全球外殼”模式,在傳統母題中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構建兼具在地性與全球化的“人類文明IP符號”。
在內容創作和營銷策略上,中國電影的出海需要以文化基因解碼為基礎,甚至可以利用前沿數字技術手段,開發動態文化適配算法,運用AI分析不同市場的情感共振點,提升內容創作和營銷策略的精準性。
慕玲則建議,在內容創作上,要進一步梳理中華文化的共享性內容,如親情、友情、愛情、正義等各個文化普遍能夠認可和接受的主題,以尋求跨文化的情感共鳴;要講好中國故事,將中國元素與國際元素有機結合,以國際化的視聽語言呈現中國故事,同時注意避免文化上的誤解。
“《哪吒2》是一個比較好的案例。美國IMDB平臺顯示,《哪吒2》未映先火,分數達8.2分,這跟該片的共享性內容(親情、個人成長、責任等)、優秀的劇作、精良的制作關系密切。”她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豆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