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9 20:17:43
◎2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探訪中信城開旗下元灣府項目,該項目計劃于今年2月20日開工,2027年12月21日竣工。元灣府位于南山后海大道與望海路交匯處東北角,三面環海,周邊豪宅小區較多。該項目基坑已建設完成,正進行工地圍擋,多臺工程機械已入場。元灣府項目發展至今已歷經25年,期間歷經多次股權變更等波折。目前,該項目尚未公開具體戶型等相關信息。
每經記者 陳榮浩 每經編輯 魏文藝
近日,中信城開旗下的元灣府(一期)項目(又名:中信深圳灣)已成功獲得主體工程施工許可證,并計劃于今年2月20日正式開工,預計于2027年12月21日竣工。
2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元灣府(K709-0004地塊)現場看到,目前該項目基坑已建設完成,正進行工地圍擋。工地內已有多臺工程機械入場,但當日并未看到現場有工人作業。
該項目附近一房產中介人士告訴每經記者,南山蛇口片區目前待售的頂級豪宅項目并不多,元灣府是關注較高的項目,未來銷售價格有可能達到20萬元/平方米。
每經記者注意到,元灣府項目發展到如今臨近動工已歷經25年時間。自1999年以來,該項目從圳華港灣立項到轉手至佳兆業,再到中信城開最終接手,期間歷經多次股權變更等波折。
根據公告,元灣府所在的K709-0004地塊總用地面積約4.4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筑面積大約為31.8萬平方米,其中計容總建筑面積約為24.5萬平方米;建筑高度最高為249.79米,最大層數為55層。
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11日,中信深圳灣項目就曾發布動態信息顯示,項目定名為“元灣府”,共分為兩期,一期為K709-0004地塊,二期為K709-0003地塊。
2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元灣府現場了解到,目前該項目已建設完基坑,正進行工地圍擋。在項目現場可以觀察到,已有多臺工程機械進駐,但當日并未發現有工人在現場進行作業。
項目現場張貼的公示牌顯示:項目一期擬建5棟住宅塔樓,設2層地下室。
“元灣府項目去年就在傳要入市,并被業內稱為‘打新天花板’。現在項目拿到施工許可了,快的話今年應該能入市。因為這兩年部分豪宅價格出現松動,不知道屆時該項目單價能否突破20萬元/平方米。”該項目附近一房產中介人士向每經記者表示,南山蛇口片區目前待售的頂級豪宅項目并不多,片區內關注度較高就是元灣府和半島城邦五期,這兩個項目都是片區內的稀缺海景樓盤。
據每經記者了解,目前元灣府項目尚未公開具體的戶型等相關信息。不過有市場消息稱,該項目的售價約在18萬元/平方米左右。
每經記者查詢第三方平臺發現,目前元灣府項目周邊已經建成的小區包括半島城邦、翡翠海岸、澳城花園等高端住宅項目。同時,在項目周邊三公里范圍內,還分布著恒裕濱城、海境界家園、招商雙璽等深圳人所熟知的豪宅項目。
其中,澳城花園的二手房掛牌價在11萬—14萬元/平方米不等;半島城邦四期的二手房掛牌價在11萬—17萬元/平方米不等;翡翠海岸的二手房掛牌價在12萬—19.7萬元/平方米不等。
事實上,元灣府項目發展到如今臨近動工已經歷了25年時間。從圳華港灣立項目到佳兆業取得控股權,再到中信城開最終接手,期間歷經股權變更等波折。
上世紀80年代,圳華港灣(由深圳航運總公司與香港達力集團合資成立)將深圳東角頭地塊用于經營碼頭。1999年,圳華港灣與深圳市規劃國土局達成協議,允許圳華港灣將東角頭貨運港口重建開發為綜合商業項目。
但因資金鏈斷裂及股權糾紛等問題,該項目陷入長達十余年的停滯。2013年,深圳航運改制,佳兆業通過收購一系列私人持股,以超過58億元的代價實現了對深圳航運70%股權的控制。不過后來佳兆業也出現流動性危機,該項目的開發計劃再度擱淺。
轉機出現在2022年。當年6月,佳兆業將東角頭項目正式轉讓給了中信城開,總金額達300億元。而此時的東角頭早已今非昔比,隨著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的崛起,片區土地價值飆升,周邊二手豪宅如半島城邦、澳城花園等成交均價普遍突破15萬元/平方米,成為深圳頂豪市場的“風向標”。
從區位來看,元灣府項目位于南山后海大道與望海路交匯處東北角,三面環海,周邊豪宅小區較多,北邊是翡翠海岸和澳城花園等豪宅小區;西邊靠著蛇口山公園;南邊與深圳歌劇院一街之隔;東邊毗鄰深圳灣口岸,可遠眺深圳灣和香港。
據官網資料,中信城開為中信集團一級全資子公司,是中信集團對國內房地產業務進行整合并重新定位后成立的專注于城市開發運營業務的專業發展平臺。
據每經記者梳理,目前中信城開在深圳開發的重要項目包括中信深圳灣、中信城開?紅樹灣、中信金沙灣、中信城開大廈等,而上述項目均與佳兆業有關。
如中信金沙灣前身為佳兆業金沙灣國際樂園項目,后由中信城開接手盤活;中信城開大廈前身為佳兆業科技中心,被中信城開接手后于2022年7月重啟建設;中信城開?紅樹灣前身為佳兆業航運紅樹灣,后由中信城開接手。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榮浩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