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東風、長安重組在即,有望成全球第五大車企 ,知情人士:合并到什么程度尚未確定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0 19:51:05

2月9日,長安汽車、東風股份及東風科技發布公告稱,其間接控股股東正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洽談重組事宜。2月10日,相關概念股異動,多家上市公司大漲。有媒體報道稱,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以及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旗下其他汽車業務將重組,合并成一個全新汽車集團。若重組完成,新主體有望晉升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五大車企。對此,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方面并未回應。

每經記者 孫桐桐    每經編輯 董天意    

中國汽車產業傳來重磅消息。

29日,長安汽車(000625.SZ)、東風股份(600006.SH)及東風科技(600081.SH)分別發布公告,提到其間接控股股東正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洽談重組事宜,不過公告中強調,雖然控股股東將發生變化,但實際控制人不會改變。

上述幾乎同時發出的公告,以及相似的內容,引發業界猜測:東風集團與長安汽車兩家汽車央企或將合并重組。

“現在合并到什么程度,以怎樣的節奏推進,都還沒有確定。”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上述消息傳出后,210日,相關概念股出現異動。其中,東風系、兵裝系多家上市公司股價大漲。截至發稿,A股東風股份、東風科技,長城軍工(601606.SH)、東安動力(600178.SH)、中光學(002189.SZ)漲停;華強科技(688151.SH)漲幅接近20%。港股東風集團(0489.HK)股價漲幅超25%

重組后有望成全球第五大車企

有媒體報道稱,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以及中國兵器裝備集團(長安汽車間接控股股東)旗下其他汽車業務將重組,合并成一個全新汽車集團。這家全新汽車集團將會深度整合,相關運作良好的汽車品牌會保留,但是不會再有東風和長安兩大汽車集團的存在。上述信息暫未得到東風集團與長安汽車方面的確認。

數據顯示,2024年,長安汽車全年銷量268.3萬輛,同比增長5.1%,自主品牌與新能源汽車分別售出223萬輛、73.4萬輛,海外市場銷量達53.6萬輛。 同年,東風集團全年銷量248萬輛,同比增長2.5%,自主品牌銷量137萬輛,占比55%。兩者合計銷量為516萬輛,若重組完成,新主體有望晉升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五大車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星 攝(資料圖)

此外,上述報道稱,全新組建的汽車集團,董事長將由現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青出任,總經理將由現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治平出任,常務副總經理則由現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俊出任。但這一信息并未得到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方面的確認。

值得注意的是,國央企汽車公司在此前也有合作先例,擬通過重組整合加速資源協同。去年925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推進會,1226家單位專業化整合項目集中簽約,涵蓋礦產資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動力電池等領域,其中包括中國一汽、兵器裝備集團、東風集團與中國誠通動力電池領域專業化合作項目。中國一汽擬投資控股中國誠通所屬力神青島,兵器裝備集團、東風集團同步參與,共同打造國資動力電池頭部企業,推動中央企業新能源汽車業務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如果要重組整合,兩家可能在電動化、智能化這些方面強強聯合,整合資源,以發揮資源效率,使汽車行業在電動化、智能化以及其他方面創新提升,這是具有戰略性的思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重組或可實現國有資本效率最大化

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的重組消息看似突發,實則并非偶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推進汽車行業戰略性重組,國資委近年也多次強調央企需聚焦主責主業、減少同業競爭。有觀點認為,東風集團與長安汽車同屬央企陣營,但在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領域均存在業務重疊,導致資源分散。重組可通過消除內耗,實現國有資本效率最大化。

此外,新能源戰略布局中的結構性缺位,正在推動國有車企啟動更深層次的改革。國資委主任張玉卓曾指出,一汽、東風、長安三大汽車央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不夠快,需通過考核機制改革和資源整合實現突破。

202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47.6%,新能源賽道呈現兩極分化”態勢:比亞迪、新勢力強勢崛起,而部分汽車央企轉型滯后。數據顯示,2024年,長安汽車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73.4萬輛,同比增長52.8%,在總體銷量中占比約為27.38%。其中,定位高端市場的阿維塔銷量7.36萬輛,同比翻倍;深藍汽車總交付量24.38萬輛;長安啟源累計銷量達14.63萬輛。

而東風集團2024年新能源汽車銷售約86.1萬輛,同比增長64.4%,占比約為34.72%。其中,定位高端市場的嵐圖汽車全年銷量約8.01萬輛,同比增長59.3%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資料圖)

相較之下,2024年,國內新造車企業如蔚來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22.2萬輛、理想超50萬輛、問界近45萬輛、小鵬汽車19萬輛、零跑汽車29萬輛。從銷量來看,阿維塔、嵐圖、深藍等品牌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有觀點認為,東風集團與長安汽車雖在混動、智能化領域有所布局,但研發投入分散、核心技術突破緩慢。合并后研發資金池預計擴大30%以上,有助于集中攻堅三電系統、車規級芯片等卡脖子環節。

此外,在政策驅動和生存推動的雙重邏輯下,選擇重組或許可以加速發展。業內有觀點認為,東風集團與長安汽車的重組可實現聚合研發資源、重構產銷體系、整合供應鏈條,有望降低國有車企新能源綜合成本,最終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有汽車產業集團。

汽車產業刮起“重組整合風”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處在劇烈動蕩與變革期,重組整合并不鮮見。在日本,日產汽車與本田汽車此前已謀求合并重組,但最近談判陷入僵局。在中國,各大汽車集團都在內部重新調整架構體系,重點整合品牌運營、產業鏈技術體系,以強化和提升一體化力量。

“兩家(東風和長安)企業若實現重整,實際上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一個就是效益要最佳化,同時在汽車市場激烈的科技競爭中,如何發揮國字頭企業或者說領軍企業的資源優勢,這對于地方國企,或者說是包括不同體制下、不同機制下的企業間互相進行補充借鑒,具有比較重大的意義。其中一個目的就是促進創新技術革命,來帶動企業科技進步,在電動智能化方面更加具有領先性,增強我們中國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顏景輝表示。

另有觀點認為,東風集團與長安汽車的重組絕非簡單的“1+1”規模疊加,而是中國汽車工業從政策保護到市場競合、從跟隨創新到定義標準的關鍵躍遷。若整合成功,將為中國培育世界級汽車集團提供范本。

在顏景輝看來,體制內的企業進行合并重組應該不是首例,此前都有一些做法可以參考。但整體來說,兩家公司若要重組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能否夠達到“1+1>2”的效果,還要看有關的整合方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汽車 重組 車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