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5-02-10 18:51:16
2月6日,“綠巨人”動車組穿過安寧河流域的米易縣共富農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海洋 攝
游客在資陽雁江水上運動基地劃船。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郝飛 攝
四川鳳生紙業年產15萬噸特種紙技改項目現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海洋 攝
春節檔新片票房突破130億元——隨著“四川造”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高開瘋走”,今年春節中國電影市場一舉創下多項歷史紀錄。國家電影局的統計顯示,在全國,四川省的票房提升最為顯著,其中成都高居全國城市票房第三。
從預售勢如破竹,到影院人潮涌動,乙巳蛇年新春的火熱景象走出影院,映照在整個巴蜀大地上:消費市場“熱氣蒸騰”,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處處涌現;生產現場全速運轉,新項目、新技術、新產品加速投放市場……
站在新的出發點,如何進一步激發消費潛能、做大做強有效投資,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重任?
春節后開工首日,2025年“萬千氣象看四川”主題采訪活動首季賡即啟動,報道組分赴全省7市州,在市場中感受發展的信心與活力,在創新中窺探熾熱的新增長點和新需求,在千姿百態的場景中觸摸融合轉型催生的勃勃生機,在看不見的“政策土壤”中探尋更多可能。
邁邁時運,穆穆良朝。天府之國萬象皆更新。
啟示一
火熱開局的背后,是經濟回暖向好的態勢,是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帶來的動能
冬去春來的消費市場有多熱?消費潛力在何方?我們一路行走,看到巴蜀大地的“熱力升騰”,感受到春回大地的信心滿滿。
一個古村,有60多家旅拍門店。身著彝族傳統服飾,在快門聲中定格微笑瞬間。在涼山州西昌市海南街道大石板古村,“民族風”旅拍成為游客打卡的熱門方式。以“景區+民族服飾”模式帶來新流量,春節期間約1.6萬人次涌進這里體驗打卡。
一條600多米長的街道,分布著四川轉轉酒、云南歌舞勸酒、貴州高山流水等10個酒文化館。在瀘州市納溪區“山河明月·醉酒城”特色街區,每當夜幕降臨,人流如織。50余萬人次游客出游的盛景,讓當地居民張清芳驚呼:“在這里生活了40多年,從沒見過這么大的陣仗!”
一個改造而成的新街區核心載體,帶動全縣春節共接待游客32.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82億元。在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的“記憶峨邊”歷史文化街區,彝族非遺沉浸式、互動式演繹接連上演,文創集市搭建、農特產品展銷等活動極大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
一年之計在于春。消費市場火熱一片的同時,全省各地的生產車間同樣熱火朝天。
在西昌創潤新材料有限公司廠房內,直徑1米、高2.34米,純度可達99.999%的高純鈦金屬錠出爐下線,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高純鈦金屬錠。自開年以來,該企業已成功簽訂70噸高純鈦銷售合同,屢創銷售佳績。
作為目前四川最大的兩輪車出口企業,四川易行時代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一開年就啟動重大轉型決策:迅速推動內貿銷售,從主營外貿出口向內外貿業務并濟。本月底新工廠就將竣工,5月即將面向國內市場投放新產品。該公司負責人張勇感慨:“訂單已在手,只等新產線投用。”
趕工期、加快建設進度,比張勇更著急的是同在資陽臨空經濟區內的四川仕凈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制造基地廠務部經理熊家亮。作為資陽市首個百億級投資項目,四川仕凈必須確保在今年3月28日完成首片太陽能電池片產品下線,而產品身后將是全球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廠房面積最大、產線最長的“巨無霸”。“盡管工廠還未正式建成,但目前訂單已供不應求。”
從消費端、市場端到生產端,火熱的場景既呈現出濃厚的節日氛圍,也映照出四川全方位擴內需、提振投資消費的巨大潛力與市場信心,成為這個春天的最佳“注腳”。
據第三方機構監測,節日期間四川線下共發生消費855億元,同比增長11.5%,比全國高3個百分點,消費繼續成為拉動全省經濟發展的一大優勢。
啟示二
唯有創新搏市場,才能不斷催生新的增長點、激發新的市場需求
去年年底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挖掘新興消費,釋放更多消費潛能。到底什么是新興消費?又該怎么打造?一路行走,答案越來越清晰。
在成都高新區打造的國內首個騎行主題商業公共空間“此地CyPARK”,一改傳統購物中心店鋪形態,4層樓的商業中心變成全程無障礙騎車購物的場所,甚至隨時可以把車停在過道上,喝杯咖啡、看個影展。再通過拓展寵物、戶外、滑雪等垂類細分領域場景,按照社群化消費分類引流,僅開業半年,該商業中心客流就達320萬人次。
在成都雙流區的澳康達名車廣場,一個專做二手車銷售的門店被官方認定為主題旅游目的地。依托汽車銷售的主營業務,這家企業在銷售場地跨界舉辦藝術展、汽車研學、滑板和輪滑比賽。去年開業10個月,銷售額就達8億元,最近兩月的單月銷售額更連續破億元。
在鹽邊縣“馬掌·KUANG野”營地,西部民俗風情與現代電音文化跨界融合,在牛仔巡游表演、牛仔體驗活動中,為游客提供沉浸式娛樂體驗。使其成為當地網紅打卡消費地,單日客流達1000人次。
通過跨界融合,提升體驗附加值,將消費者情緒價值拉滿。一路走來我們看到,隨著新業態、新場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新的消費需求被不斷激發創造,“消費+”成拉動市場的新引擎。
消費,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千行百業。當前,隨著大眾越來越追求品質生活,生活用品制造不斷涌現新賽道。
近期,犍為縣四川鳳生紙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建的全省首條食品醫療級特種紙項目即將投產。讓這家生產傳統竹漿紙的企業砸下10億元完成技改的關鍵,是食品醫療級特種紙的巨大市場潛力。加快實施智改數轉,相關產品不僅可間接出口到海外,毛利率也從2%提升到10%—15%。
兩個月創下了超去年半年的銷售業績——在瀘州時代云谷新經濟產業園,園區負責人艾宗宇將其總結為企業與園區共同的功勞。當前白酒市場競爭激烈,園內企業聚焦電商領域發力,在直播間持續推出生日蛋糕禮盒酒、可愛大熊貓造型酒等外觀獨特的新品,帶動酒企銷售額翻番。園區則采取“產業帶+產業鏈”的模式,將全國優質電商資源向園區集中、為企業助力,走出一條電商致富的新路子。
一路走來,我們感受到跨界而來的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新體驗、新價值。
一路走來,我們看到各地通過抓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創新,實現消費升級與產品技術升級相互牽引,已然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
啟示三
只有因地制宜挖潛能,才能以差異化、稀缺性贏得市場
今年開年以來,數字、綠色、健康、個性化趨勢的消費新產品銷量喜人。巴山蜀水間,首發經濟、冰雪經濟、夜間經濟、銀發經濟等系列新場景持續推動四川消費市場供需兩旺。
因地制宜挖潛能,以獨特、稀缺的地方資源稟賦升級老項目、包裝新項目,逐漸走出一條差異化的發展路線。
一個無人問津的舊礦庫,蝶變成了攀枝花的城市新地標、熱門打卡地——1月27日,攀枝花阿署達四季花海景區開園,不到10天就接待游客約16萬人次。讓當地居民感嘆的是,兩年多前這里還是堆滿尾礦的“黑湖”——堆存尾礦約1.23億立方米的舊礦庫。如今,這里被打造成為1000余畝高品質的生態園林景觀。
一條沒有人氣的老商業街,幾經打理,就“滿血復活”。春節前夕,承載著老瀘州記憶的大河街“煥新”升級后開街。當地對該街道進行升級改造,將瀘州城市歷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通過特色餐飲、商鋪立面打造、風俗體驗活動等內容,將歷史“活化”。節日期間,“老瀘州·大河街”上花燈璀璨、人流涌動、美食飄香,成為瀘州新春文旅消費新場景。
一個主打酒窖、酒缸幾十年的土陶產業,正“玩”出新花樣。國內知名白酒企業使用的酒窖、酒缸和陶酒壇,很多來自隆昌,但用于裝白酒的陶罐附加值很低。前不久,在隆昌新開業的港盈·新街里商業街區,創新打造出隆昌土陶文化藝術館,將工業制品變成生活藝術品,搭建了藝術展、制陶藝術體驗等多種業態的場景,吸引了周邊城市游客專程前來打卡。
四川是經濟大省、消費大省,同樣是文旅大省。2025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文旅消費創新場景、品質場景、人氣場景,讓更多游客走進天府之國,體驗文化味與自然美、國際范與煙火氣、快節奏與慢生活完美融合的獨特魅力,吸引更多“頭回客”和“回頭客”。
發展文旅項目、創造消費新場景,離不開資源要素,但對于既遠離市場又缺少資源的三四線城市和農村而言,怎么辦?“無中生有”創造了機遇。
很難想象,春節期間擠進游客50萬人次的“山河明月·醉酒城”特色街區,就是瀘州納溪區白紙畫圖的一個新項目。“既沒有深厚的地方歷史文化資源,離中心城區又不是最近。”納溪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周文菊坦言,為了激發消費潛能,當地創新設計出一條白酒主題的特色街區,從業態布局、景觀打造和體驗形式等多個方面植入省內沒有的新場景,從此火爆出圈。
行走間,這樣的場景并不少。把資源變資本,用資本換市場,因地制宜挖潛能,消費場景才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因地制宜投資的項目才能在市場中立得更穩更久。
啟示四
堅持厚植“政策土壤”,才能培育壯大充滿活力的可持續發展市場
“政策拉動”——這是我們一路走來聽到頻率最高的一個詞。這既有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也有對加大固定資產投資、擴大民間投資的激勵政策,還有對投資項目的一系列創新管理機制。
去年,四川因應施策、主動作為,拿出超常規舉措全力穩住經濟大盤,接續出臺穩增長“18條”“16條”、“1+3”財政金融互動等系列政策,爭取到“兩重”“兩新”國家資金450億元,以一攬子政策持續助推經濟運行回升向好。
在瀘州中國電信水井溝訊宏旗艦店,自1月20日3C電子產品國家補貼政策啟動以來,不到20天就售出超600部手機,銷量同比、環比均上漲三倍,而瀘州全市手機銷量同比上漲70%。
在內江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園,政府通過搭建多元招聘平臺、精準對接人才企業、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全面構筑人才引育留用“生態圈”。疊加內江市級層面為服務外包企業量身定制的“十條措施”等系列優惠政策,讓人才招得進、留得下。以園區為重點載體,今年內江服務外包業務總量預計將從2024年的超20億元躍升到36億元。
提升投資效益,是實現投資可持續增長和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有效投資能夠滿足需求,同時能夠創造新需求,具有需求端和供給端促進增長的雙重效應。如何提升投資效益,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眼下,瀘州、資陽等地發展改革部門,正加快實施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瀘州建立“四色預警”機制主動識別項目推進困難,針對困難問題分級協調、精準調度,推動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資陽開展“ABC三類項目管理并推動梯次轉化”機制,通過把各類投資項目按不同類型分類推進管理,有效破解“資金等項目”的難題。
當《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屢創新紀錄時,很多人都在驚嘆,為什么是來自成都高新區的企業?為激發區內企業活力,增強企業家善闖、愿貸、敢投的信心,成都高新區綜合運用貼息、基金引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市場化方式,圍繞“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構建起涵蓋“資助—種子—天使—創投—產投—并購”的全生命周期資本支持服務體系,助力企業誕生出一批現象級的產品和作品。
擴大內需,既需要不斷激發和創造新的需求,更需要持續向前推進的內生動力,通過政策的“保駕護航”,厚植發展土壤,讓激發的活力更健康更持久。
“新”“興”向榮,萬象更新。這個春天,巴蜀大地以熱情飽滿的姿態,奏響經濟發展昂揚向上的鏗鏘旋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