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1 19:21:45
當地時間2月10日,Anthropic發布新報告,深入剖析了各行業的AI使用情況。該研究基于數百萬次匿名對話,發現AI在軟件開發等領域廣泛應用,但在體力勞動密集型行業使用率較低。工資處于中高水平的特定職業,如計算機程序員和文案撰稿人,是AI使用率最高的職業。報告還指出,目前,AI在超過一半的用例中更多是作為輔助工具,但在43%的任務中已經實現了自動化。
每經記者 岳楚鵬 每經編輯 蘭素英
毋庸置疑,AI正在重塑現代職場,但要具體量化其對個人任務和職業的影響卻很難。當地時間2月10日,ChatGPT勁敵Claude背后的AI初創公司Anthropic發布了一份38頁的新報告,以數據為依據,展示了人們如何將人工智能(AI)融入其工作。
該報告名為《Anthropic經濟指數》,基于數百萬次在Claude上的匿名對話,該研究深入剖析了各行業的AI使用情況,旨在了解AI對勞動力市場和經濟的長期影響。Anthropic表示,這項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圖景,展示了AI如何融入現代經濟中的現實任務。”
研究發現,AI在軟件開發、技術寫作和業務分析等領域已被廣泛應用,但在體力勞動密集型領域如醫療保健、交通運輸和農業中的使用率卻較低。
從工資層面看,高薪酬的工作和低薪酬的工作使用AI的比例都很低。而工資處于中高水平的特定職業,如計算機程序員和文案撰稿人,是AI使用率最高的職業。
目前,AI在超過一半的用例中更多是作為輔助工具,但在43%的任務中已經實現了自動化。
與之前依賴專家預測或分析調查的研究不同,Anthropic的研究是基于堆用戶實際使用AI的方式的直接分析。
Anthropic利用其隱私保護分析工具Clio檢查了數百萬次用戶與Claude的對話,然后根據美國勞工部(DOL)的分類選擇任務,Clio工具將用戶與Claude的匿名對話(位于下圖頂部左側)轉化為職業任務(下圖頂部中間),并進一步映射到DOL維護的數據庫O*NET(職業信息網絡)提供的職業/職業類別(頂部右側)。(注:O*NET里面包含約20,000項具體工作任務。)
分析流程圖 圖片來源:Anthropic報告
根據這一方法,Anthropic發現了一系列有趣的發現。
報告發現,盡管AI尚未廣泛實現整個工作的自動化,但它已被廣泛用于增強特定任務,尤其是在軟件開發、技術寫作和業務分析領域。“AI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軟件開發和寫作任務上,這兩項任務占總使用量的近一半。”
如果按照工作類型來劃分AI的使用情況,報告發現,采用AI最多的任務和職業是“計算機和數學”類別。其中,大部分屬于軟件工程,發送給Claude的查詢中有37.2%屬于此類別,相關任務包括軟件修改、代碼調試和網絡故障排除等。
第二大類別是“藝術、設計、體育、娛樂和媒體”(占查詢的 10.3%),主要進行的是進行各種寫作和編輯任務。
而在需要體力勞動密集型領域,如醫療保健、交通運輸和農業,AI的使用率明顯較低。例如,只有0.1%的分析對話與農業、漁業和林業任務有關。
圖片來源:Anthropic報告
這種差異也凸顯了AI目前的局限性,它擅長基于文本和分析的任務,但在需要人工操作、手動靈活性或復雜人際互動的工作中適用度較低。
從工資層面來分析,高薪酬的工作和低薪酬的工作使用AI的比例都很低。而工資處于中高水平的特定職業,如計算機程序員和文案撰稿人,是AI使用率最高的職業。
這是因為低薪和高薪職業都需要大量的實際動手操作,例如洗發師和婦產科醫生在實際工作中都不太會使用AI。這意味著AI在需要分析和技術技能但不一定需要最高水平專業知識的崗位上得到最積極的應用。
圖片來源:Anthropic報告
對于人們最關心的AI是否會取代人類,這篇報告也給出了階段性的答案:至少在目前,超過一半的情況下,AI并沒有被用來取代人們完成任務,而是被視為一個好用的助手。
追溯到具體任務上,報告發現,AI在57%的任務中更傾向于輔助,43%的任務如格式化文檔則實現了自動化。也就是說,在超過一半的案例中,AI并沒有被用來取代人們完成任務,而是與人們一起工作,參與驗證(例如,仔細檢查用戶的工作)、學習(例如,幫助用戶獲得新知識和技能)和任務迭代(例如,幫助用戶集思廣益或以其他方式執行重復的生成性任務)等任務。
圖片來源:Anthropic報告
很少有職業在大多數相關任務中使用AI,只有大約4%的工作至少在75%的任務中使用了AI。不過,適度使用AI的情況比較普遍:大約36%的工作在至少25%的任務中使用了AI。
這種選擇性采用表明,盡管AI正在改變工作方式,但尚未導致大范圍的工作流失。
不過,比爾·蓋茨在最近的訪談中也警告道:“AI將‘徹底改變就業’,并從根本上改變勞動力市場。對年輕人而言,了解AI對于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具有重要性。”
未來的挑戰不僅在于衡量這些外部變化,還在于為之做好準備。如果AI繼續擴大其在勞動力中的作用,那么,學會如何有效利用它的企業和員工將會獲得很好的發展,忽視它的人可能會被淘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