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持續增長背后:西安都市圈的下一個風口在這里?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2 21:30:51

截至2024年12月,西咸新區在西安市乃至陜西省的經濟版圖中嶄露頭角。過去一年,西咸新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450家,占全市第一,GDP達到941.2億元,同比增長5.4%,高于全省和全市水平。西咸新區市場主體總量達85.28萬戶,同比增長14.03%,新增市場主體20.19萬戶,占西安市新增量的46.88%。這些成績的背后是西咸新區對新興產業的迅速布局和政策支持。例如,西咸新區率先出臺氫能產業政策,引入及培育氫能企業65家,并啟動全域智能駕駛商業化試點。此外,西咸新區還與西安、咸陽共建8條重點產業鏈,承接兩地產業溢出項目,形成錯位互補的發展格局。作為國家級新區,西咸不僅承擔著創新試驗田的角色,更通過高端醫療、教育、交通等資源的配置,為高端人才提供全方位保障,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每經記者 夏子博    每經編輯 賀娟娟

當下,“杭州6小龍”的出現,正讓一眾城市開始反思發展模式。

相比之前“大招商、大項目”模式,在這些無人而至的領域,市場上可能根本都沒有所謂的“大企業”,培育起來更像是種下一顆種子。

杭州的成功并非偶然,陜西各地也在思考自己的“種子”在哪里?——那些在新時代成長起來的高企、科小,很可能跑出一只引領風潮的“獨角獸”,讓城市借機在新賽道搶占一席之地。

查閱西安的數據我們發現,去年西安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450家)第一名落在了西咸新區:其高新科技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總量、年均增速、全市占比首次位列全市開發區第一。

把西安比作一片創新森林,西咸正成為“種子”最多的地方。在這背后,西咸的底氣是什么?

GDP增速5.4%

西咸似乎越來越像“主戰場”的模樣了。

先來看一組數據,截至2024年12月,西咸新區新登記市場主體20.19萬戶,占西安市新登記市場主體的46.88%;累計達到85.28萬戶,同比增長14.03%。6項市場主體指標在西安市各區縣、開發區繼續領跑。

這里,西咸用了“繼續領跑”。我們搜索數據發現所言非虛,2020年(243.34萬戶)到2024年間(327萬戶),西安市市場主體增長了84萬戶。西咸4年間(27.72萬戶到85.28萬戶)增長了57.56萬戶,貢獻了全西安市場主體近70%增量。

作為國家級新區,這是西咸本該承載的使命,其本就擔著為西安都市圈吸納人口、創造活力的任務,眾多市場主體也是最大的發展底氣。

但跳過增速,看總量,西咸也已成為主戰場。我們發現,西咸新區2024年GDP實現941.2億元、同比增長5.4%、高于全省(5.3%)全市(4.6%)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3%、總量保持10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1%、工業總產值達923.3億元,增速均位列全省各開發區前列。

西咸新區總量(941.2億元)坐穩了西安各開發區第三把“交椅”,且這個增長頗為扎實——2024年新增“五上”企業362家、總數達到1750家,均位列全市第2。

還有一份頗為關鍵的數據是:西咸新區去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450家,全市第一。高新科技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總量、年均增速、全市占比均位居全市第一。

在陜西,西咸的“顯示度”越來越高。1月2日,陜西省2025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開工活動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舉行,背后顯示出西咸新區在全省范圍的“產業高地”定位,其堅持產業立區戰略,持續推動“4+1”重點產業集群,項目儲備充足,資本活躍,結構頗具代表性。例如,本次開工的包括新能源汽車智能傳動系統及中試基地、中馬食品產業園、空天產業研發制造基地等項目,涵蓋先進制造、新材料、城建及基礎設施、現代農業等領域。

站在千億門檻上,2025年西咸新區定下“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千億規模”這“三個千億”目標。以2024年的成績來看,2025年或許西安可以收獲第三個千億體量開發區。

爆發邏輯?

西咸的高企、科小“爆發”的邏輯是什么?

作為“創新”定位的國家級新區,西咸本就秦創原、創新港、生態牌傍身,不過之前布局的許多產業屬于前沿,當這些賽道真正走上發展快速路,一個更好更強更具活力的西咸才開始真正坐在牌桌上。

以氫能產業為例,截至2024年8月,西咸新區已引入及培育落地氫能企業65家,其中上游制儲加氫技術及裝備29家,中游燃料電池及配套19家,下游運用及測試17家,企業數量約占陜西省的1/2,西安市的2/3。

產業聚集在這里并非偶然,除了秦創原、創新港等源頭科研外,早在2023年西咸新區就在全市率先出臺《西咸新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同樣的邏輯復制在無人駕駛方面,西咸新區也是全市率先啟動全域智能駕駛商業化試點,并出臺配套政策護航,招引27家鏈上企業,西咸新區已實現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超30億元,帶動就業超萬人。

產業引擎正在變換。隨著以深度求索為代表的“杭州6小龍”出世,已經有很多城市主政者開始重新思考產業招引、成長邏輯。

相比“招大商、大招商”模式,這些高新產業更像是一個“新物種”:因為新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上可能根本都沒有所謂的“大企業”,培育產業或招商,更像是招引一顆種子,可能是某一個獨角獸企業,可能是一個初創團隊或一個創意想法,甚至可能只是一個人……

相比土地、稅收優惠等,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尊重人才、尊重市場的觀念,以及如何通過長時間的培育、陪伴來成就一個產業。

這也是西咸正在做的事。再看西咸的產業路徑,立足國家級新區,其用反應迅速的政策環境搭建一片高新科技“試驗田”,給予任何敢想、敢干、敢為人先的創業者一片空間,找準錯位,創造出政策,把握住人工智能、氫能、儲能、增材制造、量子信息產業和低空經濟、數字經濟,加速聚集戰略性產業和未來產業。

當一批敢想、敢干、敢為人先的人聚集在這里,才是支撐西咸新區預期最扎實的底氣。若把西安比作一片創新森林,這里正成為“種子”最多的地方。

一座橋梁

新城的另一面,這里也是一座橋梁。

過去人們在討論西咸產業時,經常說空間、規劃、人才等等,但2025年再重新審視,需要嘗試回歸它的本源任務——橋梁作用。

作為新區,西咸每年開年都有近千億的項目打底。2月7日,西咸新區舉行2025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暨簽約竣工活動,涉及制造業、新興產業、文旅產業金融產業、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領域的120個項目,總金額922.13億元。

但很少有人關注的數據是,去年,西咸新區還與西安、咸陽共建8條重點產業鏈,承接西安、咸陽主城區產業溢出工業項目32個、轉移企業1391戶,聯合創建創新聯合體10家。

這個“橋梁紐帶”定位,在整個關中城市群發展中都頗為關鍵,也讓一眾資源導入西咸惠及自身。

一來,這條橋梁,惠及雙方,更需兩方共建,這條路修得好,修得寬,效率才能更高,反之則會堵塞,勢必效率低下。

二來,當舊方法不再奏效,一眾新城要出頭,不再簡單地拉開框架,建設骨干道路、超大公園等基礎設施,更包括文教、醫療等,為高端人才安心創業提供公共服務。

因此,可以預期的是西咸將一直配備“頂配”資源。例如,醫療上從咸陽延伸過來的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延伸來的省人民醫院、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創新港醫院、空軍軍醫大學;科教轉化上的西交大創新港,西藏民族大學;文教上各類教育集團投資;交通上多條地鐵規劃。

一批民生項目正在西咸加速兌現,占地280畝的地標建筑西安國際足球中心即將投用,是西北地區唯一符合國際足聯標準的專業足球場館,可承接世界杯在內的國際一流足球賽事;備受關注的西安咸陽國際機場T5航站樓也將預計2月20日正式投運,迎接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的旅客。

這種代表“西北頂尖”的高端投入,是一座尊重新時代人才、市場、創新的新城必備要素。例如,讓西安匯川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洪敏記憶猶新的是,在溝通初期,西咸新區灃東新城就成立了項目推進小組,通過專員負責制,一對一、點對點為企業排憂解難,并在過渡廠房租賃裝修、員工食宿、隨遷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了全要素保障。如今過渡廠房投產不到9個月,已實現產值超10億元,新廠房完全達產后年產值80億元。

此外,隆基、秦川機床、匯川技術、三一重工、同力重工等高端制造業項目,T5航站樓、國際足球中心、空軍軍醫大學、西安戲劇學院、西安理工學院、創新港醫院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西咸。

西咸越來越有增長極的樣子,一幅帶動灃渭兩岸,錯位關聯、互補互促、共生共榮的一體化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建立,隨著新舊發展模式的劇變,西咸在西安都市圈的“顯示度”或許越來越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西安市 西安 都市圈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