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3 22:43:02
2月12日下午,國藥集團通過“中國生物”微信公眾號發表聲明,直指國藥藥材股份有限公司(藥材股份)涉嫌侵害其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并指控藥材股份偽造印章等違法行為。《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月12日及13日分別探訪了藥材股份的辦公地和注冊地,發現藥材股份早已搬離。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張海妮
2月12日下午,“中國生物”微信公眾號發表聲明,直指國藥藥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藥材股份)涉嫌侵害國藥集團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偽造印章等行為。
聲明顯示,藥材股份及其所屬企業多次出現法律糾紛案件,發生拖欠施工單位款項事件,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集團)也時常接到投訴信函。為提醒企事業單位、社會公眾提高警惕,避免利益受損,國藥集團發布該則聲明。
記者注意到,國藥集團方面“聲討”昔日子公司藥材股份,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為何5年過去,雙方的糾紛仍未解決,還愈演愈烈到“虛構偽造”的程度?
在最新的聲明中,國藥集團方面針對公司與藥材股份的關系、是否授權商標使用、藥材股份涉嫌侵害國藥集團權益,做了三條說明:
第一,自2016年11月起,國藥集團下屬中國中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中藥)在藥材股份的持股比例為25%。對藥材股份,國藥集團、國藥中藥既非控股股東,也非實際控制人。
第二,國藥集團從未授權藥材股份及其所屬企業以“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國藥集團”“國藥集團成員企業”等名義開展宣傳、投資等行為,也未授權其使用國藥集團注冊商標。
第三,對藥材股份涉嫌侵害國藥集團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國藥集團、國藥中藥已依法提起訴訟;對藥材股份虛構股東大會會議,偽造股東大會決議、偽造國藥中藥董事簽字、偽造變造公司章程等違法行為,國藥中藥已依法提起訴訟并獲法院支持;對藥材股份偽造印章等涉嫌犯罪行為,已向公安機關依法報案。
2月12日下午,一位藥材股份前員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己對“虛構股東大會會議,偽造股東大會決議、偽造國藥中藥董事簽字、偽造變造公司章程”的相關信息不了解,但有關藥材股份未經授權使用國藥集團注冊商標的糾紛已經很久了,從目前的情況看,矛盾還沒有真正解決。
記者也發現,國藥集團、國藥中藥曾多次發表與藥材股份及其所屬企業行為無關的澄清聲明,其中最早的為2020年7月1日,國藥集團官網發表聲明,稱公司未授權國藥藥材股份有限公司或其子公司使用公司注冊商標或在企業名稱中使用“中國醫藥集團”“國藥集團”字樣,也未授權其以“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國藥集團”的名義進行任何形式的宣傳、投資或合作。請相關主體對合作方的主體資格、資質信用、履約能力進行嚴格審核,避免利益受損。
2月12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中國生物方面,但未獲回復。
記者致電藥材股份的多個公開電話,被提醒無人接聽或為空號;記者向藥材股份官網郵箱發送的采訪郵件被系統退回。
根據藥材股份官網,公司總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環球金融中心西樓15層。
2月12日至13日,記者兩次前往公司總部,環球金融中心的前臺人士均表示該公司已經搬走很久了,“(15層)已經空了一年多了”。
天眼查顯示,公司的注冊地為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99號院1號樓10層1001。
公司注冊地所在的西海國際大樓中心物業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藥材股份在2023年已經搬走了,沒有可提供的公司聯系方式。該人士表示,2024年下半年,曾有公司客戶或法院等機關單位前來尋找藥材股份,但物業公司并不了解具體原因。
2月13日,另一位離職1年多的藥材股份前員工對記者表示,由于拖欠員工工資,藥材股份在一年前曾有過員工離職潮,自己所在部門的領導和同事也離職了,現在已經不認識還在職的員工了。
記者注意到,國藥中藥和藥材股份在2016年前曾是親密的“母子”關系,彼時前者對后者的持股比例一度達到62.05%。
目前,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藥材股份共有5名股東:第一大股東為國藥中藥,持股比例為25%;第二大股東為國信廣盈股權投資(安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0%;第三大股東為中傳華夏(深圳)實業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0%;第四大股東為本草利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8.6%,該公司已經被吊銷;第五大股東為國藥南方(海南)實業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6.4%。
換言之,國藥中藥還是藥材股份的第一大股東,但其不承認是后者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而這可能與國藥中藥“被動頂位”有關——根據國藥中藥2022年5月發表的《關于對國藥藥材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不實信息披露的聲明》,2021年12月13日,神州孝宇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競拍取得藥材股份56.4%股權,之后未經規定手續擅自轉讓股權,導致國藥中藥被動成為最大股東。
另外,國藥中藥還從自身在藥材股份持股比例及董事會推薦董事情況、藥材股份“4·27”股東大會違法違規等方面,說明“公司無意增持藥材股份股份,更無意與任何其他股東一致行動,藥材股份在故意混淆視聽”。
值得一提的是,藥材股份旗下有中藥材產業、食品與日化產業、大健康服務產業、金融產業四大核心業務板塊,看似與國藥中藥業務契合,為何國藥中藥不愿再做藥材股份的控股股東呢?除了國藥中藥回應過的“藥材股份業務經營方向與公司發展戰略不符”,藥材股份的財務風險可能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天眼查,藥材股份目前有9條失信記錄、13條被執行人記錄、40條限制高消費記錄、12條終本案件記錄和84條股權凍結記錄。
此外,根據華仁藥業(300110.SZ)2024年業績預告,公司對藥材股份13.478億元的欠款全額計提信用減值損失,造成公司巨額虧損。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林姿辰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