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新能源發電迎市場化大考 上市公司:將促進需求放量 提升綠電消納能力 丨新能源市場化變革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3 20:05:26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這是為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國內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超煤電裝機。多家上市公司評估認為,這對綠電行業是長效機制上的利好,將推進新能源消納能力提升。未來,新能源上網電價將由市場供需關系決定,并非一定會降低。

每經記者 張寶蓮    每經編輯 董興生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按照價格市場形成、責任公平承擔、區分存量增量等思路,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

新能源發電全面入市,大考在即。有市場聲音擔心,未來的光伏上網電價是否會變得更低?2月12日、13日,多家光伏行業上市公司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化并不意味著電價一定會降低,而是交給市場的供需關系決定。

晶科科技(601778.SH,股價2.78元,市值99.27億元)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電價端,本次可持續發展電價結算機制的提出,將更加在國家政策層面,穩定全面入市后新能源新老項目的收益水平,較之前市場普遍預期總體基調要好。對單個項目而言,市場化交易時代,不允許再“躺平”,而是要通過設備更新、技術改造,以及電力交易策略,包括結合儲能等方式,積極提升交易電價;較固定電價模式,也不排除向上創造更高收益空間的可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15872825

新能源發電將全面入市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國內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約14.1億千瓦,占全國電力總裝機規模40%以上,已超過煤電裝機。

為何要推進新能源發電全面市場化?據新華社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新能源大規模發展,新能源上網電價實行固定價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場供求,也沒有公平承擔電力系統調節責任,亟需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當前,新能源開發建設成本比早期大幅下降,各地電力市場快速發展、規則逐步完善,也為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創造了條件。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報告》,盡管化石燃料價格回歸到歷史水平,但可再生能源仍具有較大競爭力。2023年,有81%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在成本上低于化石燃料替代品,這為各國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長至3倍的目標提供了極具說服力的商業和投資理由。

事實上,推進新能源發電市場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長時間的籌備與推進。2017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選擇了南方(以廣東起步)、浙江、山西等8個地區作為第一批試點,加快組織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

2023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放開各類電源參與電力現貨市場,按照2030年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交易的時間節點,現貨試點地區結合實際制定分步實施方案。

2024年4月19日,國家能源局就《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綠色電力交易專章》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文件作為《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發改能源規〔2020〕889號)的補充,首次在國家層面將綠色電力交易的相關規則以專章形式進行明確。

風光儲氫大規模替代存量火電,在技術上已經具有可行性。據不完全統計,為了推動新型電力市場構建,2024年,國家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法規,對規范和推動能源發展做出了規劃與指示,如先后推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規劃藍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以下簡稱《能源法》)、《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

2024年11月出臺的《能源法》提到,加快建立主體多元、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監管有效的能源市場體系。同月,由國家能源局統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聯合多家單位共同編制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規劃藍皮書》正式發布。其中提出,在構建適應綠色低碳轉型的市場機制方面,2025年前,新能源市場化消納占比超過50%;2029年前,實現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在構建功能完備、品種齊全的市場體系方面,推動現貨市場按程序轉入正式運行,在2029年前全國絕大多數省份電力現貨市場正式運行。推動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在2029年前實現正式運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57061827

多家上市公司評估影響:長期利好,推進新能源消納能力提升

晶科科技主營業務覆蓋以光伏電站為主的各類型新能源電站的開發、投資、建設、運營、管理和轉讓及光伏電站EPC(工程總承包)。主營收入來源于光伏電站開發運營、轉讓及光伏EPC業務等。

2月13日,公司董秘辦通過郵件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新能源電價的全面入市對綠電行業屬于長效機制上的利好,該文件確定了新老劃斷和差價合約的兜底機制,后續各省確定了機制電價競價范圍之后,市場以及電力運營商對新項目盈利的能見度會有明顯提高,有助于行業長期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遠期來看,電價全面市場化也將進一步推進新能源消納能力提升,打開新能源滲透率的天花板。隨之相應的,新能源需求也將持續放量。”

2月12日,天合光能(688599.SH,股價17.7元,市值385.75億元方面人士向記者表示:“長期肯定是有利,短期還需要評估。”對方稱,綠電市場化始終是大趨勢,而綠電的成本現在多數情況下都要低于傳統能源,需要解決的是穩定性和消納問題。短期消納存在過剩的問題,但是長期來看,新能源占比會逐步增加。

“穩定性問題,因為之前有電價補貼,很多都不愿意配儲,強制配儲效果不好。但長遠來看,市場化之后,為了提高收益率,配儲意愿自然會增加。現在只是一個特殊的時間段。”上述人士向記者表示。

兆新股份(002256.SZ,股價2.49元,市值48.68億元)董秘辦通過郵件向記者介紹,公司光伏電站業務的收入構成——地面電站以“地方脫硫煤上網電價+補貼電價”模式為主,分布式屋頂光伏電站則是以“地方脫硫煤上網電價(如有上網電量)+業主結算電價+補貼電價”模式為主。針對上述通知,公司認為,新能源電價實行全面市場化符合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趨勢。

嘉澤新能(601619.SH,股價3.31元,市值80.58億元)已形成新能源電站開發—建設—運營—出售、新能源電站運維管理服務、屋頂分布式光伏、新能源產業基金、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建設五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的業務形態。2月12日,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政策發布后,各省市實施還需要一定時間,目前每個省的情況可能不同。

市場化交易并不一定讓電價更低

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未來,新能源上網電價會變得更低嗎?以新能源發電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又將如何應對?

據了解,光伏電站的盈利模式主要通過發電收入、政策補貼、碳交易和資產增值等方式實現。目前,國內多家上市公司以光伏發電、光伏電站投資開發運營為主營業務,光伏產業鏈上游企業也在向下游光伏電站拓展業務。

一位光伏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說通俗點,以前新能源電站賣電是個粗放的活,找個包工頭就能干,以后是個精細活,需要數據算法工程師。”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蘭素英 攝(資料圖)

晶科科技在2024年半年報中指出,市場化交易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電價上下波動,進而改變新能源電站項目原有固定電價結算的收益模式,對新能源項目和運營企業圍繞電力交易為中心構建綜合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戰。同時,企業的項目資源儲備,從產品類型到所屬地區更加合理的電站資產配置情況,以及覆蓋電站項目從開發到投資、建設、運營再到轉讓的全生命周期資產運營能力,都會進一步構筑行業核心競爭壁壘。

“市場化并不意味著電價一定會降低,而是交給市場的供需關系決定。從近期政策上,電網投資的加速、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提升,儲能、售電、虛擬電廠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市場機制的確立,再加上產業端用能負荷的遷移、AI算力對電力需求的迅速增長、下游綠色化工技術的逐步成熟,這些都將對消納產生積極影響,從而穩定新能源快速發展帶來的供需平衡。”晶科科技董秘辦通過郵件向記者稱。

晶科科技方面表示,公司在較早期已做了相應布局和策略調整。一方面,通過制定針對性的電力交易運營策略,積極參與市場化交易以及綠電綠證交易,穩定甚至追求提升自持項目交易電價。另一方面,公司主動調整開發側重,依托儲備資源優勢,新增項目集中到經濟發展較好、消納能力強和電價堅挺地區。同時,公司打造多樣化的電站產品,適應不同政策和產業環境,保障項目模式的引領創新和收益率水平,并通過加快電站周轉向輕資產化運營模式轉型的方式,充沛公司現金流和兌現經營業績。

兆新股份董秘辦工作人員則向記者表示:“公司將積極擁抱政策,結合當地出臺的相關政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影響可控、時機成熟的前提條件下,穩步展開光伏電站方面的相關工作。若取消固定電價,電力市場價格短期或有波動,也可能出現區域分化的現象,例如在電力供需緊張、新能源消納能力強的地區,電價可能保持相對韌性;而消納壓力較大的區域,則可能需要通過一些增值服務提升電價競爭力;部分地區可能因供需寬松或競爭加劇出現電價下行壓力。”

光大證券分析師指出,新能源投資進入有序發展時代。對增量項目,短中期收益通過設定電價下限鎖定底部位置,保障新能源裝機的可持續性。長期看,新老項目電量全面入市(不包括帶補貼項目)趨勢不改,電價根據當地電力供需及消納能力而定。

國聯民生證券研報分析指出,長期看有望打開需求空間天花板,現貨市場峰谷價差的擴大或推動高質量風光儲產品需求提升,項目有望向頭部廠商集中,優化競爭環境。發電主體更需要大量的數據和精確的預測模型以制定合理報價策略,電力智能化、信息化等相關投資有望提速。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1587282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按照價格市場形成、責任公平承擔、區分存量增量等思路,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 新能源發電全面入市,大考在即。有市場聲音擔心,未來的光伏上網電價是否會變得更低?2月12日、13日,多家光伏行業上市公司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化并不意味著電價一定會降低,而是交給市場的供需關系決定。 晶科科技(601778.SH,股價2.78元,市值99.27億元)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電價端,本次可持續發展電價結算機制的提出,將更加在國家政策層面,穩定全面入市后新能源新老項目的收益水平,較之前市場普遍預期總體基調要好。對單個項目而言,市場化交易時代,不允許再“躺平”,而是要通過設備更新、技術改造,以及電力交易策略,包括結合儲能等方式,積極提升交易電價;較固定電價模式,也不排除向上創造更高收益空間的可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15872825 新能源發電將全面入市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國內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約14.1億千瓦,占全國電力總裝機規模40%以上,已超過煤電裝機。 為何要推進新能源發電全面市場化?據新華社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新能源大規模發展,新能源上網電價實行固定價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場供求,也沒有公平承擔電力系統調節責任,亟需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當前,新能源開發建設成本比早期大幅下降,各地電力市場快速發展、規則逐步完善,也為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創造了條件。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報告》,盡管化石燃料價格回歸到歷史水平,但可再生能源仍具有較大競爭力。2023年,有81%的新增可再生能源在成本上低于化石燃料替代品,這為各國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長至3倍的目標提供了極具說服力的商業和投資理由。 事實上,推進新能源發電市場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長時間的籌備與推進。2017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選擇了南方(以廣東起步)、浙江、山西等8個地區作為第一批試點,加快組織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 2023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放開各類電源參與電力現貨市場,按照2030年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交易的時間節點,現貨試點地區結合實際制定分步實施方案。 2024年4月19日,國家能源局就《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綠色電力交易專章》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文件作為《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發改能源規〔2020〕889號)的補充,首次在國家層面將綠色電力交易的相關規則以專章形式進行明確。 風光儲氫大規模替代存量火電,在技術上已經具有可行性。據不完全統計,為了推動新型電力市場構建,2024年,國家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法規,對規范和推動能源發展做出了規劃與指示,如先后推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規劃藍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以下簡稱《能源法》)、《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 2024年11月出臺的《能源法》提到,加快建立主體多元、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監管有效的能源市場體系。同月,由國家能源局統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聯合多家單位共同編制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規劃藍皮書》正式發布。其中提出,在構建適應綠色低碳轉型的市場機制方面,2025年前,新能源市場化消納占比超過50%;2029年前,實現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在構建功能完備、品種齊全的市場體系方面,推動現貨市場按程序轉入正式運行,在2029年前全國絕大多數省份電力現貨市場正式運行。推動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在2029年前實現正式運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357061827 多家上市公司評估影響:長期利好,推進新能源消納能力提升 晶科科技主營業務覆蓋以光伏電站為主的各類型新能源電站的開發、投資、建設、運營、管理和轉讓及光伏電站EPC(工程總承包)。主營收入來源于光伏電站開發運營、轉讓及光伏EPC業務等。 2月13日,公司董秘辦通過郵件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新能源電價的全面入市對綠電行業屬于長效機制上的利好,該文件確定了新老劃斷和差價合約的兜底機制,后續各省確定了機制電價競價范圍之后,市場以及電力運營商對新項目盈利的能見度會有明顯提高,有助于行業長期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遠期來看,電價全面市場化也將進一步推進新能源消納能力提升,打開新能源滲透率的天花板。隨之相應的,新能源需求也將持續放量。” 2月12日,天合光能(688599.SH,股價17.7元,市值385.75億元方面人士向記者表示:“長期肯定是有利,短期還需要評估。”對方稱,綠電市場化始終是大趨勢,而綠電的成本現在多數情況下都要低于傳統能源,需要解決的是穩定性和消納問題。短期消納存在過剩的問題,但是長期來看,新能源占比會逐步增加。 “穩定性問題,因為之前有電價補貼,很多都不愿意配儲,強制配儲效果不好。但長遠來看,市場化之后,為了提高收益率,配儲意愿自然會增加。現在只是一個特殊的時間段。”上述人士向記者表示。 兆新股份(002256.SZ,股價2.49元,市值48.68億元)董秘辦通過郵件向記者介紹,公司光伏電站業務的收入構成——地面電站以“地方脫硫煤上網電價+補貼電價”模式為主,分布式屋頂光伏電站則是以“地方脫硫煤上網電價(如有上網電量)+業主結算電價+補貼電價”模式為主。針對上述通知,公司認為,新能源電價實行全面市場化符合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趨勢。 嘉澤新能(601619.SH,股價3.31元,市值80.58億元)已形成新能源電站開發—建設—運營—出售、新能源電站運維管理服務、屋頂分布式光伏、新能源產業基金、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建設五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的業務形態。2月12日,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政策發布后,各省市實施還需要一定時間,目前每個省的情況可能不同。 市場化交易并不一定讓電價更低 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未來,新能源上網電價會變得更低嗎?以新能源發電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又將如何應對? 據了解,光伏電站的盈利模式主要通過發電收入、政策補貼、碳交易和資產增值等方式實現。目前,國內多家上市公司以光伏發電、光伏電站投資開發運營為主營業務,光伏產業鏈上游企業也在向下游光伏電站拓展業務。 一位光伏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說通俗點,以前新能源電站賣電是個粗放的活,找個包工頭就能干,以后是個精細活,需要數據算法工程師。”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蘭素英 攝(資料圖) 晶科科技在2024年半年報中指出,市場化交易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電價上下波動,進而改變新能源電站項目原有固定電價結算的收益模式,對新能源項目和運營企業圍繞電力交易為中心構建綜合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戰。同時,企業的項目資源儲備,從產品類型到所屬地區更加合理的電站資產配置情況,以及覆蓋電站項目從開發到投資、建設、運營再到轉讓的全生命周期資產運營能力,都會進一步構筑行業核心競爭壁壘。 “市場化并不意味著電價一定會降低,而是交給市場的供需關系決定。從近期政策上,電網投資的加速、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提升,儲能、售電、虛擬電廠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市場機制的確立,再加上產業端用能負荷的遷移、AI算力對電力需求的迅速增長、下游綠色化工技術的逐步成熟,這些都將對消納產生積極影響,從而穩定新能源快速發展帶來的供需平衡。”晶科科技董秘辦通過郵件向記者稱。 晶科科技方面表示,公司在較早期已做了相應布局和策略調整。一方面,通過制定針對性的電力交易運營策略,積極參與市場化交易以及綠電綠證交易,穩定甚至追求提升自持項目交易電價。另一方面,公司主動調整開發側重,依托儲備資源優勢,新增項目集中到經濟發展較好、消納能力強和電價堅挺地區。同時,公司打造多樣化的電站產品,適應不同政策和產業環境,保障項目模式的引領創新和收益率水平,并通過加快電站周轉向輕資產化運營模式轉型的方式,充沛公司現金流和兌現經營業績。 兆新股份董秘辦工作人員則向記者表示:“公司將積極擁抱政策,結合當地出臺的相關政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影響可控、時機成熟的前提條件下,穩步展開光伏電站方面的相關工作。若取消固定電價,電力市場價格短期或有波動,也可能出現區域分化的現象,例如在電力供需緊張、新能源消納能力強的地區,電價可能保持相對韌性;而消納壓力較大的區域,則可能需要通過一些增值服務提升電價競爭力;部分地區可能因供需寬松或競爭加劇出現電價下行壓力。” 光大證券分析師指出,新能源投資進入有序發展時代。對增量項目,短中期收益通過設定電價下限鎖定底部位置,保障新能源裝機的可持續性。長期看,新老項目電量全面入市(不包括帶補貼項目)趨勢不改,電價根據當地電力供需及消納能力而定。 國聯民生證券研報分析指出,長期看有望打開需求空間天花板,現貨市場峰谷價差的擴大或推動高質量風光儲產品需求提升,項目有望向頭部廠商集中,優化競爭環境。發電主體更需要大量的數據和精確的預測模型以制定合理報價策略,電力智能化、信息化等相關投資有望提速。
能源 新能源 光伏 現貨市場 電價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