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ESG一周|證監會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發行上市;兩部門發文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4 12:58:09

證監會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發行上市;兩部門發文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新能源電力全面入市,配套得跟上;2024年氣溫影響評估:全球或已進入平均氣溫上升1.5℃數十年時期。

每經記者 付克友    每經編輯 梁梟    

ESG政策

證監會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發行上市

證監會2月7日發布《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其中要求豐富資本市場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產品制度體系。一是完善資本市場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包括持續優化綠色債券標準,統一募集資金用途、信息披露和監管要求,研究完善評估認證標準;鼓勵評級機構將環境信息指標納入債券發行評級方法;落實交易所可持續信息披露規則,持續強化上市公司踐行綠色發展的信息披露要求等。二是豐富資本市場綠色金融產品,包括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發行上市、融資并購及發行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等。

點評:證監會支持綠色產業企業發行上市,是資本市場踐行ESG理念、助力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舉措。完善標準體系,強化信息披露,能引導資金流向綠色領域,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兩部門發文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

國家發展改革委2月9日發布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通知提出,按照價格市場形成、責任公平承擔、區分存量增量、政策統籌協調的總體思路,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同步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價格結算機制,區分存量和增量項目分類施策,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點評:兩部門發文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意義深遠。這一舉措推動價格市場化,優化資源配置,讓新能源公平承擔調節成本,促進其與電網、調節電源協同,契合環境可持續發展要求,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我國將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環境治理

生態環境部12日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環境治理嚴密防控環境風險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6年,全國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單位實現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全覆蓋;到2027年,全國危險廢物相關單位基本實現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全覆蓋,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穩中有降,利用處置保障能力和環境風險防控水平進一步提升;到2030年,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國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控制在10%以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控。

點評:危險廢物危害環境與公眾健康,加強治理,通過信息化監管與降低填埋占比,提升利用處置能力,防控風險,利于生態安全;在社會層面,保障居民健康,推動社會公平;對企業而言,也促使其遵循公司治理中的環保合規要求。

ESG發布

最新一期中國清潔能源建設景氣指數(CEPI)發布環比上升6.59點

日前,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發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清潔能源建設景氣指數(CEPI)。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清潔能源建設景氣指數(CEPI)為116.46,同比上升2.02點,環比上升6.59點,CEPI處于較景氣區間。2024年第四季度清潔能源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6635萬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87.25%,同比增長26.1%。2024年第四季度清潔能源發電量為1397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約占全國發電量的48.9%,相當于減少11.74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點評:相關數據表明,我國清潔能源建設發展勢頭強勁,在能源結構調整中作用愈發關鍵,持續推動能源綠色轉型。

ESG觀點

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新能源電力全面入市,配套得跟上

近日,廈門大學管理學院講席教授、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環球時報》發文表示,新能源電力全面進入市場不能一蹴而就,還需要其他配套政策作為支撐。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發揮新能源電力的綠色價值,通過綠色價值的差異化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可發展和完善綠電、綠證和碳交易市場,為新能源電力開發新的收入來源,充分發掘新能源電力的綠色價值。另一方面,要加強新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彌補新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短板。目前,進一步提升風電光伏增長速度的瓶頸在于消納能力,所以如何提升消納能力應當成為能源結構改革遠期調整的重要課題。

點評:林伯強教授觀點切中新能源電力市場化要害。新能源電力全面入市意義重大,但因其不穩定特質,配套政策不可或缺。挖掘綠色價值,發展綠電等市場,可增強其競爭力;加強新型能源基建,提升消納能力,方能補齊短板,助力新能源電力穩健入市。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鄭琴琴:不能只將ESG看作成本、負擔

日前,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鄭琴琴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表示,對于中國企業而言,不能只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看作成本、負擔,或是為企業提升形象的“裝飾”。我們更應該運用中國智慧,基于中國情境,讓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更好地趨同,從而實現ESG的賦能創造。ESG體系的發展應當立足本土特色。中國企業可以在“雙碳”、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上,充分體現競爭力,探索新賽道,實現價值創造。

點評:鄭琴琴教授觀點極具前瞻性。ESG絕非企業的成本負擔與表面裝飾,而是價值創造的新路徑。立足本土,將ESG融入“雙碳”等戰略,挖掘經濟與社會價值趨同點,既契合國家發展方向,又能助力企業開辟新賽道,提升國際競爭力。

ESG研究

2024年氣溫影響評估:全球或已進入平均氣溫上升1.5℃數十年時期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兩篇評估2024年氣溫對《巴黎協定》目標影響的論文顯示,2024年升溫超過1.5℃,或提示全球已經進入一個平均氣溫上升1.5℃的數十年時期,需要采取嚴格的氣候緩解措施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2015年,《巴黎協定》設定目標,要求將人因全球變暖控制在比工業化前基線水平高1.5℃的范圍內。《巴黎協定》的氣溫目標被理解為是指20~30年期的平均氣溫,以便消除短期自然變化(如厄爾尼諾)對氣候系統的影響。

點評:《自然-­氣候變化》的論文揭示全球或進入升溫1.5℃數十年時期,形勢嚴峻。《巴黎協定》目標實現迫在眉睫,嚴格落實氣候緩解措施,各國需強化節能減排、加速能源轉型,以遏制全球變暖趨勢,守護地球家園。

ESG投資

山東累計“賣碳”1.33億噸

2月11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首場“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山東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電力企業數量與履約量均居全國首位,履約任務最重,目前已圓滿完成三個履約周期的履約任務。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累計共有323家重點排放單位參與交易,全國碳排放配額累計買入量1.01億噸,成交額58.32億元;累計賣出量1.33億噸,成交額84.72億元,交易量和交易額均居全國首位。

點評:山東在全國碳市場表現亮眼。作為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大省,相關成果彰顯其在碳減排與能源結構優化的顯著成效,為全國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參考經驗。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8412052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ESG政策 證監會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發行上市 證監會2月7日發布《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其中要求豐富資本市場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產品制度體系。一是完善資本市場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包括持續優化綠色債券標準,統一募集資金用途、信息披露和監管要求,研究完善評估認證標準;鼓勵評級機構將環境信息指標納入債券發行評級方法;落實交易所可持續信息披露規則,持續強化上市公司踐行綠色發展的信息披露要求等。二是豐富資本市場綠色金融產品,包括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產業企業發行上市、融資并購及發行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等。 點評:證監會支持綠色產業企業發行上市,是資本市場踐行ESG理念、助力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舉措。完善標準體系,強化信息披露,能引導資金流向綠色領域,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兩部門發文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 國家發展改革委2月9日發布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通知提出,按照價格市場形成、責任公平承擔、區分存量增量、政策統籌協調的總體思路,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同步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價格結算機制,區分存量和增量項目分類施策,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點評:兩部門發文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意義深遠。這一舉措推動價格市場化,優化資源配置,讓新能源公平承擔調節成本,促進其與電網、調節電源協同,契合環境可持續發展要求,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我國將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環境治理 生態環境部12日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環境治理嚴密防控環境風險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6年,全國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單位實現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全覆蓋;到2027年,全國危險廢物相關單位基本實現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全覆蓋,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穩中有降,利用處置保障能力和環境風險防控水平進一步提升;到2030年,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國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控制在10%以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控。 點評:危險廢物危害環境與公眾健康,加強治理,通過信息化監管與降低填埋占比,提升利用處置能力,防控風險,利于生態安全;在社會層面,保障居民健康,推動社會公平;對企業而言,也促使其遵循公司治理中的環保合規要求。 ESG發布 最新一期中國清潔能源建設景氣指數(CEPI)發布環比上升6.59點 日前,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發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清潔能源建設景氣指數(CEPI)。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清潔能源建設景氣指數(CEPI)為116.46,同比上升2.02點,環比上升6.59點,CEPI處于較景氣區間。2024年第四季度清潔能源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6635萬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87.25%,同比增長26.1%。2024年第四季度清潔能源發電量為1397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約占全國發電量的48.9%,相當于減少11.74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點評:相關數據表明,我國清潔能源建設發展勢頭強勁,在能源結構調整中作用愈發關鍵,持續推動能源綠色轉型。 ESG觀點 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新能源電力全面入市,配套得跟上 近日,廈門大學管理學院講席教授、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環球時報》發文表示,新能源電力全面進入市場不能一蹴而就,還需要其他配套政策作為支撐。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發揮新能源電力的綠色價值,通過綠色價值的差異化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可發展和完善綠電、綠證和碳交易市場,為新能源電力開發新的收入來源,充分發掘新能源電力的綠色價值。另一方面,要加強新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彌補新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短板。目前,進一步提升風電光伏增長速度的瓶頸在于消納能力,所以如何提升消納能力應當成為能源結構改革遠期調整的重要課題。 點評:林伯強教授觀點切中新能源電力市場化要害。新能源電力全面入市意義重大,但因其不穩定特質,配套政策不可或缺。挖掘綠色價值,發展綠電等市場,可增強其競爭力;加強新型能源基建,提升消納能力,方能補齊短板,助力新能源電力穩健入市。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鄭琴琴:不能只將ESG看作成本、負擔 日前,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鄭琴琴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表示,對于中國企業而言,不能只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看作成本、負擔,或是為企業提升形象的“裝飾”。我們更應該運用中國智慧,基于中國情境,讓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更好地趨同,從而實現ESG的賦能創造。ESG體系的發展應當立足本土特色。中國企業可以在“雙碳”、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上,充分體現競爭力,探索新賽道,實現價值創造。 點評:鄭琴琴教授觀點極具前瞻性。ESG絕非企業的成本負擔與表面裝飾,而是價值創造的新路徑。立足本土,將ESG融入“雙碳”等戰略,挖掘經濟與社會價值趨同點,既契合國家發展方向,又能助力企業開辟新賽道,提升國際競爭力。 ESG研究 2024年氣溫影響評估:全球或已進入平均氣溫上升1.5℃數十年時期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兩篇評估2024年氣溫對《巴黎協定》目標影響的論文顯示,2024年升溫超過1.5℃,或提示全球已經進入一個平均氣溫上升1.5℃的數十年時期,需要采取嚴格的氣候緩解措施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2015年,《巴黎協定》設定目標,要求將人因全球變暖控制在比工業化前基線水平高1.5℃的范圍內。《巴黎協定》的氣溫目標被理解為是指20~30年期的平均氣溫,以便消除短期自然變化(如厄爾尼諾)對氣候系統的影響。 點評:《自然--氣候變化》的論文揭示全球或進入升溫1.5℃數十年時期,形勢嚴峻。《巴黎協定》目標實現迫在眉睫,嚴格落實氣候緩解措施,各國需強化節能減排、加速能源轉型,以遏制全球變暖趨勢,守護地球家園。 ESG投資 山東累計“賣碳”1.33億噸 2月11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首場“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山東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電力企業數量與履約量均居全國首位,履約任務最重,目前已圓滿完成三個履約周期的履約任務。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累計共有323家重點排放單位參與交易,全國碳排放配額累計買入量1.01億噸,成交額58.32億元;累計賣出量1.33億噸,成交額84.72億元,交易量和交易額均居全國首位。 點評:山東在全國碳市場表現亮眼。作為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大省,相關成果彰顯其在碳減排與能源結構優化的顯著成效,為全國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參考經驗。
ESG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