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4 23:10:23
2月14日晚間,財政部將持有的中國信達、東方資產、長城資產股權全部無償劃轉至中央匯金公司,中證金融公司66.7%的股權也將劃轉。此舉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旨在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厘清金融監管部門與國有金融機構之間的權責關系,推進管辦分離、政企分開。此次股權劃轉標志著四大AMC出資人與監督管理人“一體”時代結束。
每經記者 陳植 每經編輯 張益銘
2月14日晚間,財政部所持有的中國信達、東方資產、長城資產股權全部劃轉至中央匯金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匯金)。此外,中證金融公司股東擬將所持有66.7%股權也劃轉至中央匯金。
具體而言,中國信達公告稱,近日接到控股股東財政部的通知,財政部擬將其持有的全部221.37億股公司內資股(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的約58%)無償劃轉至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匯金公司)。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5年2月14日收到通知,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有關部署,公司控股股東財政部擬通過無償劃轉方式將所持488.3億股公司股份(約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71.55%)全部劃轉至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2025年2月14日收到通知,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有關部署,公司控股股東財政部擬通過無償劃轉方式將所持376.7億股公司股份(約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的73.53%)全部劃轉至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這意味著四大AMC出資人與監督管理人“一體”時代正式結束。此前,作為四大AMC之一的中國華融,被正式劃入中信集團,更名為“中國中信金融資產”。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三大AMC劃轉至中央匯金,主要是為了響應機構改革方案,與此前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一脈相承。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包括按照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相關管理規定,將中央金融管理部門管理的市場經營類機構剝離,相關國有金融資產劃入國有金融資本受托管理機構,由其根據國務院授權統一履行出資人職責。
國家相關部門人士對此介紹,此舉主要是為厘清金融監管部門、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的機構和國有金融機構之間的權責關系,推進管辦分離、政企分開,促進國有金融機構持續健康發展。
資料顯示,中央匯金公司在2003年12月成立,總部設在北京,代表國家依法行使對國有商業銀行等重點金融企業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中央匯金公司根據國務院授權,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出資額為限代表國家依法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和履行出資人義務,實現國有金融資產保值增值。中央匯金公司不開展其他任何商業性經營活動,不干預其控股的國有重點金融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央匯金公司直接持有19家金融機構股權。
記者獲悉,此前中央匯金公司母公司中投公司委托律師事務所與會計師事務所對中國信達、東方資產、長城資產等三家AMC開展前期盡職,盡調內容主要包括這三家AMC的總體情況、資產質量、涉訴情況等,這也給中央匯金公司接手相關AMC控股權做好鋪墊。
一位AMC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上述三家AMC公司劃至中央匯金公司,意味著財政部作為大股東的四大AMC模式已完成“歷史使命”。未來AMC公司將進一步強調公司屬性,增強公司治理與運營,以更規范的市場參與者身份聚焦主責主業發展,深耕傳統金融不良資產處置業務。
資料顯示,1999年財政部出資400億元成立四大AMC公司,并規定存續期為10年。具體而言,東方資產、中國信達、中國華融(現更名為中信金融資產)、長城資產分別負責收購、管理、處置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所剝離的不良資產。
2009年后,隨著政策性任務逐漸完成,四大AMC紛紛開啟各自的轉型發展,通過發起設立或收購相關子公司,逐步搭建涵蓋證券、期貨、信托、融資租賃、基金、銀行和保險等業務生態。期間,AMC經歷過多牌照擴張所帶來的行業高速發展期,也遭遇行業至暗時刻。
此后,在監管部門推動下,四大AMC開始逐步剝離非主業資產,聚焦不良資產處置等主業發展。
上述AMC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未來四大AMC在中國不良資產處置領域的發展前景依然相當廣闊,尤其是國家對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的重視度日益增強,四大AMC將在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地方債務風險、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等方面發揮強大作用,為中國經濟穩健發展做出貢獻。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未來中小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將是AMC公司的一大業務增長點。通過提升針對中小銀行不良資產的處置服務能力,四大AMC還能輸出不良資產處理經驗與業務能力,助力地方AMC提升各類不良資產處置能力。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