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5 13:36:38
每經編輯 孫志成 杜宇
2月15日,據貓眼專業版平臺數據顯示,導演餃子憑借哪吒系列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鬧海》已拿下157.78億元票房成績,登頂中國影史導演票房榜。隨后依次是陳思誠、徐克。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據紅星新聞,公開報道顯示,餃子原名楊宇,1980年出生于四川省瀘州市,大學畢業于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從大三起,因熱愛動畫,這名“藥學生”開始自學三維動畫,并堅持在這條道路上走了下去。
據錢江晚報,在此前接受采訪時,餃子回應了“啃老”三年這一話題。他說,在自己準備自學三維動畫的時候,母親對他很包容,“甚至站在我的角度,我成了父母,我覺得我都很難做到這一點。”
作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知名人物,哪吒在中國家喻戶曉。“哪吒鬧海”“剔骨還父、削肉還母”的故事也為人所熟知。
但餃子卻在他的動畫作品中,完全改寫了哪吒原有的故事——哪吒的父母對他充滿了包容與愛意,這也讓不少網友非常感動。
對此,餃子表示,所有的作品都有作者本身的人生經歷的映射。“因為我的家庭是很和諧的,我能走上這條道路也是多虧了父母對我的支持與包容。所以我是希望能把自己的真實感悟、感觸,融入我的作品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榜單當中,大多數導演都是憑借兩位數的作品登上榜單,只有餃子一位導演只憑借“哪吒”系列的兩部作品就能登頂。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據@人民日報 報道:《哪吒2》總共做了1900多個特效鏡頭,一萬多個特效元素,但因為時長的壓力和劇情的考慮,不得不砍掉了大量的鏡頭設計。
導演餃子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首次公開了部分《哪吒2》被刪減的過程版資料,一起來看!
視頻截圖
據此前報道,《哪吒之魔童鬧海》近日頻頻對各類電影紀錄發起沖擊。2月6日,《哪吒之魔童鬧海》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2月13日19時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全球總票房(含預售)正式突破100億元大關,成為中國影史首部破百億的電影:2月15日9時52分,《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含預售)已超108億元,位列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第2位,全球影史票房榜第14位。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據貓眼專業版最新預測數據,《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總票房將達到160.39億元。
圖片來源:貓眼專業版
隨著《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票房不斷上漲,讓不少觀眾好奇:影院和片方將如何分賬?導演餃子能賺多少錢?
業內人士分析,電影票房的分賬模式復雜,但核心公式為:在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其中扣除的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由專資辦收繳并用于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除去上述兩項合計8.3%的“不可分賬票房”,剩下的部分是“可分賬票房”,俗稱“凈票房”,由片方和影院等共同分得。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哪吒之魔童鬧海》累計票房破百億之際,累計分賬票房超90億元,其中片方所得部分已經超過35億元。
據紅星新聞了解,《哪吒之魔童鬧海》一共只有5家出品公司,分別是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成都自在境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彩條屋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App顯示,導演餃子(楊宇)是成都可可豆和成都自在境界的實際控制人,持有前者56%的股權,后者則擁有51%。
其余三家公司,則歸屬于上市公司光線傳媒,其中北京彩條屋持有成都可可豆的控股股東——霍爾果斯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的30%股權。
在A股市場上,2月14日,光線傳媒(SZ300251)再度20%漲停,錄得8天6板,期間股價累計漲超264%,截至2月14日收盤,光線傳媒報34.73元,總市值達1018.8億元。
2月14日,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在社交媒體發文回應,內容僅僅9個字:“百尺竿頭,還有好多步。”
2月13日晚間,光線傳媒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公告,公司及子公司出品、發行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鬧海》已于2025年1月29日起在中國大陸地區公映,目前正在熱映中,近期公司經營情況正常,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
據證券時報,有分析指出,《哪吒之魔童鬧海》表現大幅超出市場預期,預計該作將為光線傳媒一季度提供較高業績支持。
群益證券指出,長期來看,《哪吒之魔童鬧海》作為系列第二部作品在前作極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驗證了公司的內容制作產出能力,全片近2000個特效場景的打磨也將為未來公司的內容制作提供經驗和技術支持,且后續無論是公司的動畫產品矩陣還是“封神宇宙”概念都將獲得更高的觀眾認可度;此外哪吒等動畫IP的周邊商業價值也將持續提升,為公司提供巨量的無形資產。后續公司電影項目儲備充足,包括《喬妍的心事》《勝券在握》《“小”人物》《她的小梨渦》《透明俠侶》等超50個電影項目有望于年內及后續陸續上映;《去你的島》《大魚海棠2》《姜子牙2》《西游記之大鬧天宮》《三國的星空》等電影也正在有序制作中。
編輯|孫志成 杜宇 易啟江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紅星新聞、錢江晚報、證券時報、公開資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