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7 15:50:12
近日,有投資者發現通過港股通買入港股后,交易系統提示“虧損”約6%。業內人士表示,港股通交易實行港元報價、人民幣交收,涉及兩次換匯,參考匯率有正負3%波動區間。買入時按賣出價凍結資金,賣出時按買入價計算收回資金,若股價不變,一買一賣會出現參考虧損。券商人士提醒,頻繁交易仍會帶來資金占用問題,建議減少不必要操作。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編輯 趙云
最近港股市場火熱,騰訊、阿里、小米集團等熱門個股持續走高,吸引了大量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殺入”港股市場。由于港交所是T+0交易,還沒有漲跌幅限制,更加吸引很多短線高手想去搏一把。
然而,有不少初入港股的投資者發現,若通過港股通買入港股,剛一買入,交易系統便提示“虧損”了約6%。究竟是怎么回事?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券商人士進行了咨詢。相關人士表示,這確實是很多投資者都面臨的困惑,也是近期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之一。
據介紹,在港股通交易中,實行的是港元報價、人民幣交收的規則。所以,在交易過程中,買入股票時,需要將人民幣轉為港元后,再用港元到港交所買入股票。而在賣出時,要將港元轉換成人民幣,資金才會最終回到投資者的資金賬戶。所以,這就涉及兩次換匯的問題。
而在換匯過程中,需要參考的匯率是上交所、深交所公布的換匯匯率參考價。而這個參考價,一般約為離岸市場中間價的正負3%。之所以匯率參考價會設置正負3%的波動區間,主要是考慮到歷史上匯率單日波動的范圍,一般都在3%以內。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有足夠的風險準備金來預防匯率波動。
以2月18日交易所公布的匯率參考價為例,投資者提交港股通買入申報時,證券公司可利用參考匯率賣出價(0.96090)計算投資者需要預凍結的人民幣資金;投資者提交港股通賣出申報時,證券公司可利用參考匯率買入價(0.90490)計算投資者預計得到的人民幣資金。
舉個例子,如果投資者購買股價為100港元的港股100股,不考慮手續費的情況下,需要1萬港元,在凍結人民幣資金時,按照賣出價0.96090計算,需要凍結9609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如果不考慮匯率波動,不考慮股價波動的話,這筆買入交易的參考成本為9609元人民幣。
如果股價不變,立刻就以相同價位賣出這100股港股,在賣出時,則按照參考匯率買入價(0.90490)來計算預計得到的人民幣資金,那么賣出收回的資金自由9049元人民幣,這一買一賣,等于直接虧了約5.83%。于是,就出現了前述“剛一買入就虧損約6%”的情況。
不過,也不用擔心。這種虧損,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虧損,而只是一種參考盈虧。真正在結算的時候,是按照當天收市之后的實際換匯匯率來進行結算。
同樣以今日為例,根據規則,日終結算時,投資者的港股通買入交易,按2月14日的賣出結算匯率(0.93686)計算所需支付的人民幣;賣出交易,則按照買入結算匯率(0.93714)來計算實際可以得到的人民幣。
之前買入時多凍結的那部分人民幣會解凍,并在“T+1”之后,我們會看到之前的持倉“虧損”會明顯減少。
券商人士表示,盡管這6%的“虧損”并不是真實發生,而是因為換匯而多凍結的一部分資金。但如果頻繁交易,甚至是通過港股通進行T+0交易,每一次買入都會多凍結一部分資金,因此而帶來的資金占用依然不容忽視。所以,如果要想避免虧損假象的出現,還是建議減少不必要的頻繁操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