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7 19:58:19
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包括比亞迪、小鵬汽車在內的多家車企紛紛推出高階智駕系統或相關布局。智能駕駛保險成為行業關注焦點,當前市場上備案或推出的專門產品較少,仍在探索階段。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三年內,智能駕駛保險將逐步重構車險市場格局,產品將更加定制化和多樣化,市場規模和滲透率有望提升。保險公司利用智能駕駛產生的大量數據實現更精準的風險評估和定價,保費定價更加科學合理。
每經記者 袁園 涂穎浩 每經編輯 廖丹
從深藍汽車發布全場景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到嵐圖夢想家發布了新車型預熱海報,從比亞迪發布高階智駕系統“天神之眼”到小鵬汽車規劃2025年的智能化布局,智能駕駛已成為汽車領域眾多新老玩家的“必爭之地”。
而與智能駕駛技術同樣受關注的則是相關的保險問題。如何確保智能駕駛功能的安全性,讓更多車主安心使用。保通社注意到,已有新能源車企跟保險機構合作,推出與智駕相關的服務權益和計劃。
2024年11月,平安產險與賽力斯汽車在重慶賽力斯超級工廠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圍繞智駕保障產品、數字化保險服務、生態資源共享三大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據悉,小鵬汽車將于近日聯合保險機構推出定制化智駕保險產品。
我們離成熟型的智能駕駛保險有多遠?“目前市場上備案或推出智能駕駛保險的產品不多,行業還在探索和積累數據階段。”有業內人士對保通社表示,當前市場上提出的智駕保障計劃更多的是一種后端的服務。
業內普遍認為,智能駕駛保險的推出還面臨著一些責任認定和風險評估問題。“不可否認智能駕駛會重塑整個車險市場格局,但仍需要時間。”
2024年初,極越汽車宣布推出“智駕保”服務:極越車主在使用“PPA領航輔助”功能時發生事故,產生的費用由該服務承擔;第二年的車輛保費上漲,將由該服務承擔。
隨后,平安產險與賽力斯旗下AITO問界汽車,推出行業首個智駕保障服務計劃——智駕無憂服務權益,面向泊車輔助、巡航輔助、領航輔助以及網絡安全等智能網聯汽車的新型風險點,針對性地設計了保障方案,能有效覆蓋各類功能風險責任。
“消費者往往關注單車的保險保障,包括傳統的車損、第三者責任等;而車企和運營商,會額外關注其客戶以及自身資產的保障,如駕乘人員的安全或軟硬件設備損失等。”平安產險方面此前表示,公司針對企業不同的保險需求開發差異化的保險保障產品,并匹配提供個性化的保險服務。
據悉,在當前已落地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案例中,投保的險種主要包括傳統車險、責任險和意外險等,并未有針對智能駕駛內容推出較為完善的保險產品。“從內容來看這些只是一種附加服務,目前沒發現單獨針對智能駕駛方面的保險產品在備案。”某車險中介內部人士對保通社表示,險企在這方面早就已有研究,但是由于沒有具體的政策和數據支撐,所以對外宣傳得不多,但是新政策的出臺肯定會推動險企加快相關產品的制定和研究。
《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統籌保險行業力量,全面系統研究智能駕駛、車型快速迭代等對車險經營的中長期影響,及早謀劃轉型發展。
“保險行業對智能駕駛的發展視為機遇。智能網聯汽車的廣泛應用是未來趨勢,將催生出巨大的保險需求,形成潛在的車險增量市場和保險產品創新。”律商聯訊風險信息(簡稱“律商風險”)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戴海燕表示。
除政策支持外,讓保險從業者對智能駕駛保險的前景充滿信心的還有技術的進步。
春節期間,DeepSeek一經發布就引發全球關注。據媒體報道,2月8日至2月10日內,已有包括吉利、奇瑞、東風及長城汽車在內的近20家車企官宣在智艙端或AI運營領域完成與DeepSeek的深度融合,包括一汽大眾新媒體AI內容運營數字化平臺、深藍汽車的車機系統DEEPAL OS3.0、嵐圖汽車的逍遙智能座艙等都將接入DeepSeek模型。
“DeepSeek大模型憑借其開源及較低算力需求等特點,受到各大車企的追捧,將推動智駕模型加速迭代升級,提高智駕能力的上限與精度。”東莞證券分析稱,比亞迪發布“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并將搭載到仰望、騰勢及比亞迪王朝/海洋各類車型,進一步增強品牌競爭力。
長安汽車、吉利汽車、鴻蒙智行、嵐圖汽車等十余個汽車品牌均提出了“智駕平權”相關計劃,上述券商分析師認為,這將推動汽車發展步入智能化下半場,“智駕平權”將成為下一步車市競爭關鍵,有望促進整個汽車市場智能駕駛配置滲透率的提高。
“有數據研究結果表明,L3/L4級測試車在簡單道路環境中的駕駛技術已超過約70%的人類駕駛員,事故率顯著下降。”律商風險產品總監高偉對保通社表示,伴隨著科技賦能下的出險頻度降低,更令人興奮的是看到上游車企提供科技與數據、中游險企提供損失保障、終端消費者理賠時效和保障范圍雙提升的用車及投保體驗的整體提高。
“智能駕駛時代的來臨,將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保險難和投保難的問題。”車車科技CEO張磊引用了一組數據:2024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燃油車,智能駕駛汽車在減少交通事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華為鴻蒙系列車型截止到2024年10月避免了77萬次碰撞,特斯拉自動駕駛下的交通事故率也遠低于人工駕駛。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使得自動駕駛模式下的交通事故責任不再由車主承擔,而是轉嫁給車企。
張磊預測,未來三年內,我國智能自動駕駛車輛將可以實現無方向盤駕駛,車主只需作為乘客,或無需購買傳統車險。
“責任認定一直伴隨智能駕駛發展而在不斷完善。智能駕駛涉及車輛制造商、傳感器制造商、軟件開發者等多個主體,一旦出現事故,責任可能分散在多個主體上,導致追責過程復雜。”戴海燕表示。
“這就導致L3級別自動駕駛的責任認定需綜合多方面因素。”戴海燕舉例稱,如果事故發生時車輛處于自動駕駛模式且駕駛員未被要求接管,系統存在故障或設計缺陷導致事故,責任可能更多歸于汽車制造商或系統供應商;若系統已請求駕駛員接管且駕駛員未能及時或正確接管,駕駛員可能需承擔主要責任。
如果事故發生時系統提前發出警告并要求駕駛員接管,但駕駛員沒有及時接管或采取適當行動,駕駛員可能需承擔部分或全部責任;若系統在不合理的短時間內突然失效并要求駕駛員接管,駕駛員沒有足夠反應時間,責任可能主要在系統一方。
此外,智能駕駛汽車的風險特征需考慮硬件可靠性、軟件安全性等全新因素,在無法獲得車企數據的情況下,難以準確評估風險,導致保險產品定價困難。而車企共享數據又會有數據安全問題和隱私保護風險擔憂,若數據被泄露或篡改,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個人隱私,也會干擾保險理賠的公正性。
戴海燕介紹,結合市場事故發生實際情況,從律商風險內部多數L2級輔助駕駛功能的車型數據庫中的參數分析看,L2級輔助駕駛功能還不能完全解放駕駛員,讓車輛自主完成所有加速、尤其是躲避等操作。
“智能駕駛保險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將逐步重構整個車險市場格局,而基于智能駕駛技術的新型保險產品將成為主流。這一變革不僅將改變保險業的商業模式,更將推動整個交通出行生態的數字化轉型。”戴海燕預測,未來智能駕駛保險將呈現產品創新與多樣化、服務智能化與高效化、合作模式多元化等特點。
具體來看,依據智能駕駛的不同等級、車輛使用場景、用戶駕駛習慣等,高度定制化的保險產品可能針對主要使用L3級輔助駕駛在城市通勤的車主推出,設計側重于特定場景下系統故障保障的產品;“車險+非車險”的組合產品模式,如涵蓋智能駕駛系統功能缺陷、數據泄露、網絡安全等風險的非車險產品,為智能駕駛提供全方位保障;利用車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理賠流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通過實時監測智能駕駛車輛的數據,提前發現潛在風險并向車主發出預警,幫助車主預防事故發生,降低保險賠付風險。
“智能駕駛保險也將呈現出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滲透率提升等特點。”戴海燕表示,隨著智能駕駛技術不斷進步和普及,智能駕駛汽車的銷量和保有量將快速增長。工信部等部門推動L3級別車輛試點上路等政策,將加速智能駕駛汽車的商業化進程,為智能駕駛保險市場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智能駕駛技術的接受度逐漸提高,對智能駕駛保險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同時,車企和政府的推動也將促使更多車主購買智能駕駛保險,提高保險滲透率。
未來車險保費會如何變化?在戴海燕看來,保險公司利用智能駕駛車輛產生的大量數據,可實現更精準的風險評估和定價,使得保費定價更加科學合理。
此外,高價值保障需求增加的特點也會十分明顯。“智能駕駛汽車的技術含量和價值較高,一旦發生事故,損失可能較大。車主和車企對保險保障的需求也會相應提高,愿意支付更高的保費以獲得更全面、更高額度的保障,推動保費收入進一步增長。”戴海燕認為。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