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8 07:51:05
我國科學家實現“雙環路”腦機“互學習”新突破;
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任正非、馬云、王興興等出席;
第二屆北京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北京亦莊舉辦;
八部門:推動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新型儲能制造業廣泛應用;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彭水萍
|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NO.1 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據新華社報道,國家領導層17日上午在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希望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胸懷報國志、一心謀發展、守法善經營、先富促共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NO.2 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任正非、馬云、王興興等出席
據新華社報道,國家領導層17日上午在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在聽取民營企業負責人代表發言后發表了重要講話。據央視新聞視頻報道畫面,參加座談會的民營企業家包括: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小米董事長雷軍、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等等。
NO.3 華為靳玉志談高階智駕必要條件
2月17日,在央視《中國經濟引力場》節目中,華為車BU CEO靳玉志談到,高階智駕需具備高速和城區智駕領航NCA能力,才能實現“全國都能開,有路就能開”,同時,安全、舒適、高效也是關鍵。他表示,華為乾崑智駕的CAS 3.0全向防碰撞系統和eAES功能,已幫助用戶避免超200萬次碰撞,同時已實現車位到車位智駕,VPD泊車代駕功能則讓低速場景無人駕駛成為現實。
NO.4 我國科學家實現“雙環路”腦機“互學習”新突破
據新華社報道,天津大學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出一款“雙環路”腦機接口系統。此系統不僅精度更高、能耗更低,還能處理更為復雜的任務。這款基于憶阻器神經形態器件的無創演進腦機接口系統,成功揭示了腦電發展與解碼器演化在腦機交互過程中的協同增強效應,實現了人腦對無人機的高效四自由度操控。2月17日,這一成果在最新一期《自然·電子》上刊發。
NO.5 重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深度適配DeepSeek-R1系列模型
近日,重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昇騰Atlas系列硬件已深度適配DeepSeek系列模型,實現從基礎模型、AI算力到服務部署的全國產化服務能力。據悉,重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昇騰Atlas系列硬件與DeepSeek系列模型的深度適配,涵蓋了從1.5B到70B六種不同參數量的模型,可滿足科研攻關、行業應用、高效編程、內容創作等多樣化需求,為用戶在垂域打造專屬模型。
NO.6 新一輪穩外資行動蓄勢待發
2月11日,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投產,彰顯外資加碼中國的積極態勢。這一積極態勢,離不開存量和增量政策利好的不斷釋放。2025年2月10日召開的首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該行動方案將于近日正式公布。專家認為,在全球跨國投資低迷、國際引資競爭加劇背景下,我國吸引外資面臨較為嚴峻復雜的形勢,推出新一輪穩外資舉措,有利于引入更多高質量外資項目,穩定外資基本盤。
NO.7 超1300萬臺!全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駛上“快車道”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今天(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超1300萬臺。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2025年1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321.3萬臺,同比上升49.1%。1月份,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9.5萬臺,同比上升49.5%。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為18.1萬臺,同比增長222.5%,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為21.4萬臺,同比上升2.9%。
NO.8 第二屆北京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北京亦莊舉辦
2月12日,第二屆北京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舉辦,政府部門、行業領先企業、科研院校、金融機構等600余人齊聚現場,通過主旨報告、專題發言、項目推進、平臺搭建等環節,共同研究商業航天產業創新驅動、應用拓展、行業建設等共性問題,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實施,加快商業航天產業持續高質量發展。大會現場,北京市商業航天十大應用場景逐一發布。
NO.9 八部門:推動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新型儲能制造業廣泛應用
工信部等八部門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方案提到,推動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新型儲能制造業廣泛應用。加快智能工廠建設,鼓勵新型儲能產品生產制造以及系統集成關鍵工序數字化改造,應用機器視覺、超聲、紅外熱成像等在線檢測技術優化質量管控系統。提升各類新型儲能產品原材料生產、包裝等環節的自動化水平。支持制造企業延伸服務鏈條,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模式。
NO.10 自變量機器人完成Pre-A++輪融資
具身智能公司自變量機器人日前宣布完成數億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光速光合和君聯資本領投,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神騏資本跟投。融資將用于下一代統一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的訓練與場景落地。自變量機器人成立于2023年12月,致力于通過研發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實現通用機器人。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