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8 15:52:37
2月18日,A股市場午后持續走低,創業板指領跌。截至收盤,滬指、深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下跌0.93%、1.61%和1.98%。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8萬億元。板塊方面,電池、銀行、貴金屬等表現較好,Sora概念、教育、傳媒、DeepSeek等跌幅較大。大盤股優于小盤股,四大行和比亞迪股價盤中創新高。熱點切換明顯,蛇年以來熱門題材熄火,DeepSeek概念深度回調。
每經記者 趙云 每經編輯 肖芮冬
2月18日,市場午后持續走低,創業板指領跌。截至收盤,滬指跌0.93%,深成指跌1.61%,創業板指跌1.98%。
板塊方面,電池、銀行、貴金屬等板塊漲幅居前,Sora概念、教育、傳媒、DeepSeek等板塊跌幅居前。
全市場超46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8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縮量1424億元。
兩句話總結今日A股盤面:
(1)大盤股優于小盤股。5只萬億市值龍頭——四大行和比亞迪,股價盤中均創下歷史新高;
(2)熱點明顯切換。蛇年以來的熱門題材紛紛熄火,DeepSeek概念深度回調。上午銀行板塊走強、儲能概念爆發;下午半導體設備板塊也短暫異動,但受到大盤壓制。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
一方面,蛇年以來久漲不跌的題材,以及持續上行的大盤,難免有回調需求;
另一方面,昨日的最高規格座談會持續發酵,也為盤面風格的轉向提供了一定契機。
同花順數據顯示,“國有大型銀行”指數今天創下歷史新高,上一個高點發生在去年12月25日。今天之前,該指數已走出6連陽。
今天的爆發,又帶動整個銀行板塊小幅走強。
所謂“權重搭臺,題材唱戲”,蛇年以來AI方向持續領漲,某種程度上也離不開銀行等權重板塊的“默默支撐”。
Wind數據顯示,銀行ETF在行業類產品中漲幅領先。雖然日K起起伏伏,年內漲幅僅2%出頭。但從周K來看,去年11月底以來,呈明顯上升趨勢。
財通證券指出,1月社融、信貸表現強勁,企業信貸需求有一定改善,但仍需持續關注改善的持續性,短期建議關注順周期復蘇標的。中長期來看,銀行板塊基本面穩健、股息率高,具備中長期投資性價比,有望在資金面上持續受益,建議關注高股息個股。
早盤儲能概念高開高走,受大盤情緒低迷影響,午后回落,但仍帶動了固態電池等新能源產業鏈逆勢飄紅。
受此影響,多只電池ETF也在主題類ETF中漲幅居前。
這主要得益于一則利好消息。
據“工信微報”微信公眾號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能源局、國家消防救援局近日聯合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以加速完善產業體系,培育3至5家生態主導型企業,顯著增強產品性能,持續拓展應用領域,培育發展新動能為目標,引導新型儲能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工信部表示,鼓勵地方出臺支持新型儲能制造業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發展的專項政策;支持新型儲能關鍵技術攻關,開展多場景新型儲能應用試點示范;推動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鋰電池行業規范管理。
中信建投認為,儲能是新能源板塊增速最快的環節之一。儲能的核心邏輯在光儲平價趨勢下儲能經濟性凸顯。數據中心為光儲打開進一步成長空間,數據中心配儲有望成為產業趨勢,建議關注有競爭力的頭部儲能系統供應商、儲能PCS制造商。
另一方面,儲能板塊年內的漲幅比較落后,也令其得到諸多“高低切”資金的關注。
同花順數據顯示,年內迄今漲幅超過20%(甚至10%)的板塊,今天幾乎全線飄綠。
而今天逆勢領漲板塊中,僅“貴金屬”的年內漲幅超過10%。
截至收盤,全市場共21只個股跌停,除ST個股外,大多是蛇年以來飆漲的DeepSeek及相關概念股。
據同花順數據,“DeepSeek概念”指數已走出二連陰,今天錄得“誕生”以來最大單日跌幅(4.29%)。
受此影響,午后短線情緒明顯承壓,小微盤股繼續走弱,將大盤也整體帶了下來。(注意:很多個股是“跟風”下跌的。)
這是否意味著,后續A股的風格偏好又將轉向趨勢行情(而非連板)呢?
站在今天這個節點,或許還難以直接下定論。
但我們可以觀察一些焦點個股或板塊的后續表現,作為指標。比如:
光線傳媒何時止跌?(今天尾盤,該股已有部分資金入場博弈反彈)
“DeepSeek概念”下,能否有新的成分股,走出連板高度?
后續若有新利好催化,場內資金回流的意愿是否強烈?
長城證券研報認為,昨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參會企業家來自半導體、人形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行業,相比2018年,此次座談會的“科含量”顯著提高,表明國家對高科技民營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其表示,從中國的科技巨頭來看,民營經濟正在充當這場競賽的領跑者,新質生產力是否能夠持續的煥發活力關鍵點之一就在于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和融資能力的進一步改善。
天風證券吳開達團隊也指出,即將到來的“兩會”有望進一步加大民營企業支持。“我們預計除了《民營經濟促進法》以外,3月兩會可能進一步在提振消費、人工智能+、先進制造、新能源等領域出臺民營企業支持政策,激發民營企業活力,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
照此來看,高彈性成長的科技主線,在調整到位后,并不乏再次走強的動能。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9488207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