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8 17:46:37
每經編輯 何小桃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月18日,俄羅斯和美國代表團在沙特利雅得舉行會晤。
據新華社,俄方參與利雅得會談的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和總統助理烏沙科夫。美方參與會談的是國務卿魯比奧、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和總統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也在會議現場。
據新華社報道,烏沙科夫在抵達利雅得后說:“我們來此是和美國人談判的。談判是雙邊談判,純粹的雙邊。在利雅得不會有三方會談。”
烏沙科夫說,俄總統普京向代表團下達了3項任務:“討論恢復正常關系,討論開始關于烏克蘭問題的可能談判,以及討論最高層接觸的前景”。他說,俄方將在會談中采取“務實”態度。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利雅得會談將“首先討論恢復俄美全面關系的問題”,還“將涉及就烏克蘭問題可能進行的談判的籌備工作,以及兩國總統會晤安排工作”。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在利雅得對媒體說,此次美俄會談是特朗普和普京通話“后續”,美方將觀察俄方對烏克蘭問題談判的誠意。
布魯斯說,雙方將討論“是否有可能邁出第一步,雙方的利益是什么,是否可以處理好(這些問題)”。
據央視新聞此前消息,當地時間17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向媒體表示,烏方并不掌握美國方面稱將在沙特舉行的美俄談判信息,烏方不會參加該談判,也不會承認任何談判方達成的協議。
澤連斯基表示,所有有意愿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國家都應該參與談判。另外,扎波羅熱核電站的安全問題應該成為安全保障的一部分。
俄方團隊:解除制裁非優先議題
總臺記者當地時間2月18日獲悉,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負責人基里爾·德米特里耶夫在沙特阿拉伯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團隊進行了首次會晤。
會晤后接受媒體采訪時,德米特里耶夫強調了俄美關系對全球的重要性,表示兩國應建立良好關系,通過合作解決問題。
在談到是否將解除對俄制裁作為兩國此次會晤的優先議題時,德米特里耶夫明確表示:“這并非俄羅斯的首要目的,更希望能與美國建立良好的對話機制。”他表示,美國企業因退出俄羅斯市場,已遭受高達3000億美元的巨額損失,這對美國經濟也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
德米特里耶夫對此次會晤給予了較高評價,他表示,希望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為兩國乃至全球找到一條更優的合作路徑。
談什么?為何在沙特?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17日在出發前表示,俄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電話交流時達成共識,應恢復就所有可以在俄美參與下解決的問題進行對話,包括烏克蘭問題和中東局勢等。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17日,俄外長拉夫羅夫以及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代表總統普京飛往利雅得。預計他們將于18日在利雅得與美國代表會面。這次會面將主要致力于恢復復雜的俄美關系,會面還將涉及烏克蘭問題可能進行的談判籌備工作,以及兩國總統會晤的相關組織工作。
根據雙方披露的消息,此次會晤,美方代表包括國務卿魯比奧、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以及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等,俄方代表包括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等。
美國方面15日透露了美俄官員要在沙特會晤的消息。沙特外交部當天即對美方釋放的消息表示歡迎,并表示支持通過對話解決俄烏沖突。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沙特官員的消息稱,由沙特國家安全顧問領導的沙特團隊也將參與調停。
至于為何此次會談選擇在沙特進行,總臺記者分析認為,沙特本身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中立立場及其同美俄兩國均保持的緊密合作使其成為俄美進行會談的重要因素。
慕安會主席傷心落淚:
歐洲不是可有可無的
俄烏和談歐洲上不了桌,歐洲越來越著急了。
據看看新聞報道,3月6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閉幕式上,慕安會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在慕安會閉幕式上演講時表示,美國副總統萬斯發表講話后,“我們不得不擔心我們的共同價值基礎不再穩固。我非常感謝所有站出來重申他們所捍衛的價值觀和原則的歐洲政治家們。”同時,他還表示,慕安會傳遞的信息很明確,“歐洲不是可有可無的”。“我堅信,這個更加多極化的世界需要以《聯合國憲章》和《世界人權宣言》為基礎的規范和原則。讓我們繼續堅持這些價值觀。”他在做最后的總結時竟然傷心落淚。
而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德國軍工企業萊茵金屬公司CEO阿明·帕佩格表示,歐洲在美國結束烏克蘭戰爭的談判中被邊緣化,這要怪歐洲自己。
帕佩格表示,“如果你不投資,如果你不夠強大”,當美國和俄羅斯就烏克蘭的未來進行討論時,歐洲人就像小孩子一樣被安排在了另一桌。
另外,在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提議下,歐洲多國領導人當地時間2月17日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緊急會議,商討烏克蘭局勢和歐洲集體安全等議題。
當天出席會議的包括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波蘭等國領導人,以及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北約秘書長呂特。會議持續約3個小時。馮德萊恩會后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和平應該在尊重烏克蘭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前提下,并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歐洲應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同時歐洲防務須得到加強。
歐洲是否會向烏克蘭派遣部隊是本次會議前輿論關注的熱點之一。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會后表示,歐洲應繼續支持烏克蘭,但現在討論向烏克蘭派遣部隊為時過早。朔爾茨強調,歐洲與美國在安全合作方面不會產生裂痕,北約始終是歐美共同行動的基礎。
據法國媒體報道,當天會議最大分歧在于是否在維和框架下向烏克蘭派遣部隊。英國首相斯塔默表示,英國已做好準備,在必要時派遣地面部隊。德國和西班牙持反對態度。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會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階段討論這個問題“為時過早”,他不希望“對烏克蘭實施強制性和平”。
此外,沒有參加此次巴黎緊急會議的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和外交大臣斯蒂納加德17日也表示,瑞典不排除“在必要時”向烏克蘭派遣部隊。
與此同時,歐洲北約成員國的國防開支問題也備受國際關注,此前美國方面表示,北約成員國需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使其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波蘭總理圖斯克17日會后稱,雖然本次會議沒有產生任何有約束力的決定,但所有與會者在關鍵問題上都有著相似的看法。目前歐洲與美國的關系處于新階段,提高歐洲國防能力和國防開支的時機已經到來。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則表示,本次會議是歐洲領導人磋商的論壇,烏克蘭的和平與歐洲的安全息息相關,西班牙致力于使其國防開支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
俄美代表團舉行會晤
外交部:樂見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
今天(2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據報道,俄美雙方18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會晤,為可能舉行的烏克蘭問題談判做準備,歐洲多國領導人17日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緊急會議,商討烏克蘭局勢和歐洲集體安全等議題。
對此,郭嘉昆表示,關于烏克蘭危機,中方始終認為對話談判是解決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始終堅持勸和促談,我們樂見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包括美俄達成的和談共識。同時我們期待所有當事方和利益攸關方都能適時參與到和談進程中。
另外,據北京日報報道,俄新社記者提問,《經濟學人》雜志此前報道稱,美國官員提議,在烏克蘭停火的情況下,派遣外國維和部隊,其中包括中國和巴西等非歐洲國家的軍事人員。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中國是否考慮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
“我們對假設性的問題不作評論,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一貫是公正的,我們已經在多個場合重申過中方的上述立場。”郭嘉昆回應。
編輯|何小桃 杜恒峰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看看新聞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