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8 21:00:38
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迅速,為保險行業帶來機遇與挑戰。太平再保險(中國)業務總監王明忠、精算部負責人李宏軍近日接受專訪時表示,保險行業對智能網聯汽車新型風險保障需求漸增,智駕保險市場正處快速發展初期,將迎爆發式增長。目前,智駕保險研發存在缺少經驗數據和統一責任認定標準兩大難點。此外,智能駕駛汽車風險特征需考慮全新因素,其保險方案需針對特定場景和風險設計,且可能會有新險種。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廖丹
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為保險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作為國內較早開展智能網聯汽車保險研究的專業再保險機構,太平再保險(中國)在這一領域進行了深入布局和創新探索。
近日,太平再保險(中國)業務總監王明忠、精算部負責人李宏軍在聯合接受保通社專訪時表示,目前,保險行業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所帶來的新型風險保障需求越來越關注,相關創新型保險產品將不斷涌現。
有關機構預計,2026年我國自動駕駛乘用車滲透率將達到90%以上。隨著高階智駕技術的成熟,智駕保險有望成為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上述負責人看來,智駕保險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的初期階段,將在未來數年內迎來爆發式增長。隨著一些智駕保險方案的落地,今年多家大型車企將陸續開始啟動智駕保險投保項目,保險規模將迅速提升。從長期來看,隨著高階智駕技術的成熟落地,智駕保險有望成為行業剛需,成為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其看來,智能駕駛車輛的普及會對保險產品結構產生重要影響,主要體現在投保主體的轉變、保險產品內容更加豐富兩個方面。
2025年1月,金融監管總局等四部門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統籌保險行業力量,全面系統研究智能駕駛、車型快速迭代等對車險經營的中長期影響。同時,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政府陸續出臺支持政策,鼓勵保險機構對智能網聯汽車相關保險產品的開發及落地。此外,部分地方政府要求智能網聯汽車投保商業保險,保險保障已成為智能網聯汽車試點運行或上路的基礎配套措施。
在王明忠看來,保險行業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所帶來的新型風險保障需求越來越關注,但在實際落地方面,目前智駕保險研發主要有兩大難點:一是缺少相關經驗數據,保險產品的精確定價存在較大難度。二是缺少統一的責任認定標準,事故責任劃分較為模糊。
據悉,傳統車輛的事故認定一般根據現場勘察、證據收集和技術鑒定結果,由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認定書》確認,責任主體通常為車輛駕駛員;智能駕駛車輛的事故認定則更加復雜,涉及主機廠、上游軟硬件供應商、車主等多個主體,同時需要車企配合提供智能駕駛系統在事故發生時的狀態數據,以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
“隨著智能駕駛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駕駛行為將越來越多地從駕駛員轉向智能駕駛系統,傳統車險定價方式中從人因素的影響將不斷減弱。”王明忠告訴保通社。
從投保人角度而言,智能駕駛保險的投保人可以是車主,也可以是車企或運營方:
對于L1、L2級輔助駕駛場景,車輛仍主要由駕駛員操控,因此車主是主要的投保人,部分車企為提高智駕產品的認可度,也可能會主動為用戶投保智駕保險。
對于L3及以上的高級別智能駕駛,智能系統會有更多的車輛控制權,當車輛在自動駕駛模式下發生事故時,責任可能更多地由車企或運營方承擔,車企或運營方將可能成為智駕保險的投保人。
王明忠還提到,自動駕駛狀態下車輛發生事故的概率也會發生變化,而目前車險定價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以往出險的情況。因此,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和推廣必然對車險產品和定價產生深遠影響。
在業內人士看來,智能駕駛汽車的風險特征需考慮硬件可靠性、軟件安全性等全新因素,在無法獲得車企數據的情況下,難以準確評估風險,導致保險產品定價困難。
在李宏軍看來,由于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專業性強、迭代很快,保險公司自身的能力很難去準確評估風險,而且現階段也缺乏足夠的保險數據。因此,需要與汽車產業端合作解決數據和風控的問題。
“產業端擁有大量的車輛測試數據和運行數據,可以作為風險評估的數據源,同時也可以提供一些專業手段(事故鑒定、風險評級、風險監測等)幫助保險公司進行風險控制。”李宏軍介紹稱,從2022年開始,公司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端的專業機構開展數據合作和技術研究,并且開發了智能網聯汽車保險精算定價模型,用于智能駕駛風險因素評估、保險產品的開發和定價。
李宏軍告訴保通社,智能駕駛保險方案需要根據不同級別智能駕駛的適用場景和風險特點進行設計。
對于L1、L2級智能駕駛,主要對駕駛員在部分特定場景中操控車輛行駛提供輔助,如自動泊車輔助、自動變道輔助以及車道居中輔助等,因此智駕保險方案一般針對這些特定場景進行設計,重點針對智能駕駛輔助功能提供風險保障,包括車身損失、第三者責任等。
對于L3、L4級智能駕駛,該級別下的智能駕駛車輛在特定條件下可實現自動駕駛,具有不同種類道路的領航輔助功能。由于智駕產品自身缺陷或故障造成的事故風險,可能需要通過產品責任險進行轉移。
對于L5級完全自動駕駛,保險責任將完全由車企或上游產品供應商承擔,智駕保險方案將涵蓋車輛運行的全部場景,并更加關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其他衍生風險。
“智駕保險產品將基于不同車企、不同車型、不同應用場景進行定制化的內容設計和定價,并隨著需求的提升而不斷迭代升級。”李宏軍表示,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不斷進步,保險產品及服務也將持續創新并迭代升級,一步一步不斷完善,從而更好地服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
按照《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中的通用規范標準,可將智能網聯汽車的風險分為四大類,包括功能安全風險、預期功能安全風險、網絡安全風險以及數據安全風險。
王明忠在受訪時對保通社表示,除了與傳統車輛相同的車輛功能安全風險之外,智能駕駛車輛還增加了預期功能安全風險、網絡安全風險等新型風險。在設計智能駕駛車輛的保障方案時,還需要考慮對于這些新增風險的保障。
所謂預期功能安全風險主要是指智能駕駛算法的缺陷導致車輛在自動駕駛時無法執行正確的駕駛決策進而發生事故,而網絡安全風險指智能駕駛車輛的系統或者車企的云平臺遭受網絡攻擊,導致車輛事故的發生或者數據信息的泄露等損失。
“智駕保險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的初期階段,將在未來數年內迎來爆發式增長。”據王明忠預判,首先,智能駕駛滲透率增長迅速。
在其看來,隨著一些智駕保險方案的落地,今年多家大型車企將陸續開始啟動智駕險投保項目,保險規模將迅速提升。從長期來看,隨著高階智駕技術的成熟落地,智駕保險有望成為行業剛需,成為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僅僅是產品,智能駕駛車輛與傳統車輛在理賠服務環節也存在較大的不同。王明忠指出,智能駕駛車輛保險可借助搭建的數據平臺,利用車聯網技術和傳感器實時數據,更容易實現事故信息的即時上傳和自動化理賠,長期來看會縮短理賠周期。
“保險公司與車企的合作與資源共享將會形成一個雙贏的局面。”在王明忠看來,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基于汽車行業的數據,可以更加精確地評估風險,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定價方案。對于車企來說,借助保險公司的專業化全流程保險平臺,可以擁有更加合適的專屬定制化保險方案,優化理賠流程,降低維修成本,改善用戶體驗。保險公司與車企有望在數據共享、產品設計、風險管理等方面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
上述負責人在受訪中還表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內容。作為專業再保險機構,“公司將進一步與汽車產業、保險機構、高等院校、科技公司以及第三方平臺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網聯汽車保險創新生態圈,助力智能網聯汽車保險產品開發和服務創新,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7909196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