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8 19:48:31
2月18日,香港財庫局副局長陳浩濂表示,香港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人民幣存款總額達約1.1萬億元。國家多項舉措為港注入活力,港也吸引境外資金支持國家發展。此外,香港積極推動虛擬資產發展,近兩年動作頻頻,已提交穩定幣監管制度立法草案。陳浩濂稱,監管框架聚焦儲備管理、投資者保護和合規監管三領域。
每經記者 黃婉銀 實習生 劉姝 每經編輯 楊夏
“香港能夠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離不開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天香港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外匯市場及場外利率衍生工具市場。”
2月18日,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以下簡稱財庫局)副局長陳浩濂公開發文表示,截至去年年底,香港人民幣存款總額(包括存款證)達約1.1萬億元人民幣,為全球離岸人民幣交易和金融活動提供流動性支持。香港的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亦持續增長,2024年日均交易額達30975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近五成。
他提到,從國家財政部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到內地地方政府選擇香港作為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的平臺,以及中國人民銀行也已建立在港發行中央銀行票據的常態機制,這些舉措既為香港市場注入活力,也體現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吸引境外資金支持國家經濟發展的功能。
2月17日,在2025未來穩定幣峰會中,陳浩濂還發表了關于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演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陳浩濂在現場表示,作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不僅在鞏固傳統金融市場,還積極推動新興金融創新。近年來最顯著的發展之一,就是隨著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DLT)的廣泛應用,虛擬資產領域迅速擴張。
近一兩年來,香港在虛擬資產領域動作頻頻。2023年,香港特區政府在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成功發售8億港元的代幣化綠色債券,這也是全球首批由政府發行的代幣化綠色債券。
2024年4月,亞洲首批虛擬資產現貨ETF在港上市。2024年11月,香港交易所正式推出虛擬資產指數系列。
2024年12月,香港特區政府已向香港立法會提交了穩定幣監管制度的立法草案。“我們的方法與國際標準一致,并納入了金融穩定委員會的建議,以確保香港的監管框架在適應本地情況的同時,保持全球競爭力。”
陳浩濂說,在擬議的發牌制度下,任何在香港從事發行法幣掛鉤穩定幣、發行以港元計價的穩定幣,或積極向香港公眾推廣發行法幣掛鉤穩定幣的實體,都必須獲得牌照。鑒于穩定幣有潛力成為廣泛接受的支付手段,它們也給貨幣和金融穩定帶來了潛在風險。為了在鼓勵創新的同時應對這些風險,政府致力于為穩定幣發行方建立健全且適宜的監管框架。
陳浩濂認為,監管框架聚焦三個關鍵領域:第一是儲備管理,持牌發行方必須建立健全的儲備穩定機制,確保支持穩定幣的儲備資產由高質量、高流動性的資產構成,儲備資產的總價值必須始終至少等于流通中穩定幣的面值,并對這些資產進行妥善隔離和保護。第二是投資者保護,確保穩定幣持有者有權按面值贖回穩定幣,贖回申請需在合理時間內處理,且不收取不合理費用。最后是合規監管,發行方必須遵守反洗錢和風險管理措施、信息披露義務、審計要求,以及關鍵人員的資質標準。
“從理論上講,加密貨幣的交易成本已經處于較低水平,但穩定幣的交易成本更低。這就是穩定幣的作用,也是我們必須重視它的原因。如果沒有完善的穩定幣體系,我們又怎么能成為Web3中心呢?這就是我們建立相關監管制度的原因。”香港金融發展局總監及政策研究主管董一岳也在現場提到,隨著不斷采用區塊鏈技術,能夠以更低成本、更高效地實現資產證券化,希望在監管明確的情況下,能將來自內地和其他地方的資產證券化項目引入香港,在香港推廣,這樣就能抓住很多與代幣化資產相關的機遇。
注:穩定幣是指追求幣值相對穩定的一種加密貨幣,通常與法定貨幣(如美元、歐元等)或大宗商品(如黃金、石油等)等穩定資產掛鉤,以維持其價值的穩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