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8 21:24:15
2月17日晚,芯聯集成召開線上交流會。公司在功率器件和MEMS傳感器領域已達全球領先,積極擴展功率IC和MCU領域代工。董事長趙奇稱,公司針對AI服務器電源作了全面布局,將向行業提供全面國產化方案。在汽車業務方面,芯聯集成可提供約70%汽車芯片平臺,智駕技術正拉動模擬、功率、MCU芯片的增量需求。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每經編輯 董興生
2月17日晚,芯聯集成(688469.SH,股價4.72元,市值333.32億元)召開2025年經營展望線上交流會。
目前,公司功率器件和MEMS(微系統)傳感器領域已經達到了全球技術領先,并開始積極擴展功率IC(集成電路)以及MCU(微控制器)領域的代工。
2024年上半年,芯聯集成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出貨量居全國第一,碳化硅MOS(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的縮寫)市場份額在全球居第六。
芯聯集成在成立后的第一個5年,已成為國內最大IGBT代工基地、最大MEMS代工基地,SiC MOSFET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后續,公司將重點布局模擬IC、MCU和系統代工,在業務路徑上實現從晶圓代工到產品級代工、系統代工,致力于成為中國最大的模擬芯片研發和生產基地。
公司以半導體產業發展為導向,業務覆蓋汽車、AI、消費、工控等領域,當前重點布局新能源和AI人工智能兩大應用方向。公司協同設計公司和終端客戶,加強AI新興應用領域的研發和工藝平臺的開發,為智能傳感器、AI服務器、電源等產品提供最完善的代工平臺,預計AI領域收入會有較大的增長。
關于AI領域,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奇表示,公司針對AI服務器電源作了全面布局:以GaN和SiC為主的高頻功率芯片及配套的BCD驅動芯片、以DrMOS為標志的融合型模擬電源IC芯片,是公司AI領域的兩條主線。前者將實現全系列芯片的大規模量產,后者已經率先實現單點突破。
趙奇認為,DeepSeek將會大大加速中國AI產業化時代的到來,公司將向行業提供全面國產化的AI服務器電源方案,產品可覆蓋AI服務器電源總價值的50%以上。
在汽車業務方面,整車7大領域1000多種芯片中,芯聯集成可以提供約70%汽車芯片的平臺(供應)。目前,功率半導體方面,國產化率已經達到35%左右。除此之外,在其他6個領域中,國產化率目前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這6大領域中,芯聯集成可以提供控制芯片、模擬IC、傳感芯片、通信芯片以及安全芯片。
汽車智駕應用方面,趙奇表示,自動駕駛驅動車載傳感器需求增長。傳感器中,激光雷達已經實現量產,與國內重點客戶在深度合作。
在問答環節,也有分析師問及公司智駕相關汽車芯片情況。對此,趙奇稱,智能化確實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下半場,對芯聯集成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公司正在全面布局,其中一部分已經率先實現突破和量產。
趙奇認為,智駕技術正在經歷技術迭代和產業升級的雙重驅動,直接拉動模擬芯片、功率和MCU芯片的增量需求。
在模擬芯片方面,智駕系統廣泛采用的傳感器融合方案,對高精度模擬芯片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同時,激光雷達在智能駕駛系統中廣泛應用。公司以VCSEL、MEMS振鏡、BCD工藝為基礎的驅動芯片,均為激光雷達的核心芯片,由此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對功率芯片而言,智駕系統的能耗管理對電源管理和功率芯片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不僅帶動芯片使用數量的顯著增長,還提升了技術集成化要求。芯聯集成有望憑借在功率芯片領域的技術優勢,實現市場份額的提升。
此外,智能駕駛系統的電子電氣架構向集中式方向發展,催生了對MCU的新需求。其中,隨著汽車末端電機和車燈等周邊模擬芯片和MCU的進一步融合,單片集成趨勢大大加強。就模擬芯片來說,傳感器驅動的需求增長,導致對模擬芯片的需求在增長。任何一家的智駕系統都依賴傳感器的融合方案,包括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攝像頭等等,這直接推動了對高精度模擬芯片的需求。
趙奇進一步表示,單片集成的趨勢還在快速發展中,芯聯集成提供的高壓模擬嵌入高可靠性控制單元的技術平臺,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將成為公司又一個業務增長點。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5901787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