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破凈股的“春天”來了,國有四大行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多家長期破凈央國企正籌劃估值提升計劃(附名單)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9 16:29:21

每經記者 吳永久  張宛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中,破凈股也是監管層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國務院國資委要求央企“高度重視控股上市公司破凈問題,將解決長期破凈問題納入年度重點工作,指導長期破凈上市公司制定披露估值提升計劃并監督執行。”在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中要求,“長期破凈公司應當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計劃,并經董事會審議后披露。” 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旨在引導上市公司正視破凈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投資價值。

破凈股的投資潛力正受到市場關注。2月18日,銀行股逆勢走強,國有四大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再創歷史新高,而目前這4家公司還處于破凈狀態。為便于投資者全面了解破凈股的投資機遇,每經資本眼專欄記者對長期破凈央國企(注:同花順數據顯示企業屬性為夬企國資控股的公司)進行了全面梳理,采訪機構人士進行專業解讀,以饗讀者。

長期破凈央國企上市公司約43家,銀行、建筑行業公司數量多

回顧A股過去20年間的破凈數據可以發現,當破凈比例較高時,往往對應市場大底,隨后的行情中,很多破凈股被“消滅”。歷史數據顯示,2005年6月破凈率達到13.42%,2008年10月破凈率達到13.5%,2013年6月破凈率達到7.5%,2018年12月破凈率達到11.9%左右。在上述破凈高峰之后,破凈股大面積被“消滅”。而此輪行情的底部在2024年2月5日,當時盤中破凈占比約16.31%。截至2025年2月11日收盤,滬深兩市破凈股數量為409只,破凈比例在7%左右,可見本輪行情之中同樣正在“消滅”破凈股。

所謂破凈,即是股票的市場價格低于每股凈資產。而長期破凈公司,按照中國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中的定義:是指股票連續12個月每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于其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每股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資產的上市公司。反映在財務指標上,長期破凈公司要求股票連續12個月的市凈率(PB)<1。

長期破凈,意味著公司資產情況被市場低估,它們或者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或者因市場情緒、行業周期長等因素無法達到市場預期而破凈,并不意味著缺乏價值。

以同花順iFinD統計的中證官方發布的市凈率數據為準,以2024年2月8日-2025年2月14日為統計節點進行模擬測算(2024年2月14日為春節假期,因此統計節點往前遞推至春節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即同年2月8日),目前A股央國企上市公司共有484家,在上述時間范圍內,每經資本眼專欄記者梳理出符合長期破凈條件的公司約有43家,其中包括銀行股9家、建筑裝飾股9家、鋼鐵股6家、房地產3家等。

上述43家長期破凈公司均是央企國資控股,萬億市值以上的公司共有5家,均為銀行股;千億市值級別的公司共有11家,整體經營相對穩健。同時,每經資本眼專欄記者通過電話采訪或翻閱投資者互動平臺梳理發現,包括中信銀行、中國交建、華僑城A、中油工程和招商港口等在內的十余家公司均表示正在研究制定或將按照管理層相關工作要求制定估值提升計劃。而在分紅方面,有36家公司在2024年發布有利潤分配方案(包括2023年度分紅、2024中期分紅等),其中有15家發布了兩次方案,這里面也不乏高比例分紅,比如新鋼股份2023年度分紅比例占該年度合并報表中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的94.80%;大秦鐵路2023年度分紅比例占該年度合并報表中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的58.08%。對于投資者來說,深入了解這些公司的基本面,識別其真正的價值,或許能從中挖掘出更多更大的投資機會。

信達證券近日發布研報指出,對于符合長期破凈條件的公司來說,可以關注以下幾方面機會:第一是從公司內在價值的角度,關注資產質量好、盈利能力強的公司,尤其是部分傳統行業如銀行、鋼鐵等行業的龍頭企業和央國企。二是從估值提升計劃的角度,關注目標明確、執行力度強、計劃切實可行的公司。三是部分破凈股仍然具備較強的分紅能力,能夠給投資者帶來穩定的現金回報。

9家央企國資控股銀行長期破凈,多家銀行正籌劃估值提升計劃

銀行業是破凈股中的“大戶”,此次上榜的9家央企國資控股銀行,截至2025年2月14日,市凈率最高的是招商銀行,為0.92倍;最低的是光大銀行,為0.38倍;平均值0.58倍。

但銀行業同時也是高股息的代名詞,上述9家銀行截至2025年2月14日,近12個月的股息率平均值為6.84%,郵儲銀行最高,達到了7.77%。

分紅方面,2024年,除招商銀行外,其余8家銀行均進行了2023年度分紅和2024中期分紅,有6家銀行的分紅比例均在30%(含)以上;其中郵儲銀行、中信銀行還發布有股東回報規劃。而招商銀行在2024年進行了2023年度分紅,分紅比例為35.01%。另外,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和光大銀行等六大行,在2024年都有控股股東增持本行股份的相關公告發布。

板塊基本面穩健,分紅和股息相對可預期,再加上該行業股價在2024年一路高歌猛進,全年漲幅居前,都讓市場和投資者對銀行股2025年的表現有更高期待。東莞證券研報認為,中長期看,低利率環境中,銀行高股息、穩定分紅仍是確定性布局方向,險資增配高股息板塊趨勢或持續增強。

而對于監管層提出的估值提升計劃,每經資本眼專欄記者電話采訪了上述部分銀行,有兩家銀行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會有這方面的規劃,其中中信銀行稱,估值提升計劃目前公司內部正在研究制定,預計會跟隨2024年度報告一起披露。工商銀行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復稱,我行將認真落實《指引》相關工作要求,制定估值提升計劃,以提高公司質量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依法合規運用相關方式,推動我行投資價值合理反映公司質量。

9家建筑央國企上榜長期破凈名單,機構稱中長期資金入市有望促進行業估值修復

除銀行股外,建筑裝飾行業在本文梳理的43家長期破凈公司中也占據了9家,它們分別是:中國能建、中國核建、中國化學、中國電建、中國建筑、中國交建、中國中鐵、中國中冶和中國鐵建。截至2025年2月14日,中國能建市凈率最高,為0.83倍;中國鐵建最低,為0.36倍;平均值0.56倍。

和恒咨詢創始人、資本市場市值管理專家徐朝華以建筑類央國企上市公司為例,向每經資本眼專欄記者表示,長期破凈原因可以從外部與內部兩個方面來分析:外部層面包括經濟周期波動、流動性導致的宏觀經濟壓力,以及行業周期低估、疊加政策調控與技術變革沖擊帶來的產業發展環境波動較大。內部層面包括諸如連續虧損或利潤增速放緩,凈資產收益率(ROE)低于資金成本等表現導致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資產創造價值的能力失去信心;以及高負債、現金流緊張、商譽減值等問題導致凈資產“虛高”,實際資產價值低于賬面價值,公司財務質量不高導致的投資者悲觀預期。

而國信證券日前也發布研報稱,從市凈率角度出發,建筑企業長期破凈的原因在于長期資產占比提升、資產質量下降,隨著一系列化債政策落地實施,建筑企業相關應收款將有望得到清償,對應資產質量回升、PB估值修復。

上述9家建筑類央國企上市公司也在通過各種措施來穩定股價、維護公司和股東利益。比如2024年9家公司都進行了2023年度分紅,中國交建和中國能建還增加了2024年中期分紅。另外,有5家公司發布了股東回報規劃。增持股份方面,中國化學、中國建筑、中國能建和中國鐵建在2024年均發布過股東增持相關公告。

對于估值提升計劃,中國鐵建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每經資本眼專欄記者,交易所要求在不晚于年報披露日披露,公司也會制定相應的市值管理制度。中國交建工作人員也表示,估值提升計劃公司已經在準備,會按照證監會和交易所的要求去做。中國中鐵和中國建筑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復稱,將按照證監會市值管理指引要求,推進制定估值提升計劃。

和恒咨詢創始人、資本市場市值管理專家徐朝華也對估值提升計劃的制定給出了方案設計:他指出,估值提升計劃的核心內容可以遵循“做價值、賣預期”兩個具有遞進關系的工作維度予以展開。“做價值”包括價值創造、價值塑造、價值經營三個層面;“賣預期”包括贏來耐心資本、贏得投資信任、甚至最終可以贏到投資信仰的預期傳播、預期穩定、預期釋放三個層面,予以明確目標、策略與計劃、事項。

1月22日,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財政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強調優化投資生態,引導上市公司加大回購力度、落實分紅政策,并支持戰略投資者參與定增。多家券商認為,中長期資金入市,低估值、高股息建筑央國企有望受益。比如中信建投指出,中長期資金入市有望促進建筑央國企估值修復加快,提升股東長期投資者比例,且考核機制的長期化使得部分高股息建筑央企投資性價比上升,結合央企市值管理持續推進,未來數年建筑央國企估值中樞將持續抬升。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7198972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長期破凈股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