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0 06:43:50
每經編輯 馬子卿
|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
NO.1 央行公布2024年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表
2月19日,人民銀行公布2024年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表。從數據來看,2024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最大值為江蘇省的28852億元,其次為浙江省、廣東省、山東省,這些地區去年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均在2萬億元以上。
點評:江蘇等經濟大省融資活躍,反映出這些地區經濟活力強。這對相關省份的上市公司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增強了市場對其業務擴張和業績增長的預期。此外,這些地區的金融板塊,尤其是銀行業可能因此受益,市場表現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鞏固。
NO.2 兩部門:取消外商投資性公司使用境內貸款限制
2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其中提出,取消外商投資性公司使用境內貸款限制。允許外商投資性公司使用境內貸款開展股權投資,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為跨國公司在華投資設立總部型機構提供便利。
點評:取消外企投資性公司境內貸款限制,便利其在華股權投資,將增強外資企業投資動力,對涉及金融、地產等板塊的公司產生積極影響。跨國公司設立總部機構的便利化,有望提升市場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對相關行業板塊形成正面效應。
NO.3 1月全國吸收外資近976億元
日前,商務部消息顯示,全國1月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229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75.9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27.5%。從行業看,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287.8億元人民幣,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667.8億元人民幣。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22.4億元人民幣,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12.5%,較2024年全年提高0.8個百分點。
點評:外資對我國市場的信心增強,將對制造業和服務業相關上市公司帶來正面效應,提升其市場表現。同時,高技術制造業的資本流入增加,預示著該行業板塊的發展潛力,可能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
NO.4 金融監管總局:要保持對民營企業穩定有效的增量信貸供給
日前,金融監管總局黨委召開會議。會議要求,要保持對民營企業穩定有效的增量信貸供給,加大民營小微企業的首貸、續貸、信用貸支持力度。為重點民間投資項目搭建銀企精準對接平臺,充分發揮“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作用,落實好無還本續貸政策,加強科技賦能普惠金融,切實提高民營企業融資滿足度。
點評:這將有助于緩解其資金壓力,提升市場活力。此舉預計將對涉及民營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板塊產生積極效應,增強投資者信心。同時,銀企對接平臺的搭建,有望促進金融產品創新,對資本市場的穩定與發展起到正面推動作用。
NO.5 工商銀行原副行長張紅力一審被判死緩
2月19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張紅力受賄一案,以受賄罪判處被告人張紅力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追繳在案的張紅力犯罪所得財物及孳息依法上繳國庫,不足部分繼續追繳。
點評:該案判決體現我國對金融領域腐敗“零容忍”態度。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金融系統反腐持續深化,此次判決再次釋放監管層對金融腐敗“露頭就打”的明確信號。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