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強化制度落實、引入技術手段??開年以來多家銀行為案防工作“劃重點”,探索從“被動防控”到“主動融合”之路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19 21:39:32

2025年伊始,已有多家銀行通過召開專題會議、強化制度落實、引入技術手段等方式,全面加強案件防控。例如,西部地區某上市城商行召開案防形勢分析會,邀請監管機構培訓,并通報2024年案防薄弱環節。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獲悉,監管機構向金融機構下發了相關通知,要求做好安全穩定工作。

每經記者 劉嘉魁    每經編輯 馬子卿    

2025年伊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已有多家銀行通過召開專題會議、強化制度落實、引入技術手段等方式,全面加強案件防控。

不少農商銀行將案防會議嵌入年度工作會議中,簽署相關責任書,強化風險管理和合規考核。例如,西部地區某上市城商行則召開案防形勢分析會,并邀請監管機構開展涉刑案件管理培訓,通報2024年案防薄弱環節。

國有大行亦不例外,通過警示教育學習、員工行為排查等方式,進一步筑牢防線。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獲悉,監管機構向金融機構下發了相關通知,要求做好安全穩定工作。

金融機構案防工作全面強化:從會議到行動的密集布局

日前,西部地區某大行二級分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相對于往年,今年開年以來最大的變化是警示教育學習更多了,全面加強了案防工作。”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銀行召開了案防工作專題會議,或者將案防工作會議嵌入到年度工作會議中,加強了案防工作力度。

例如,中原銀行商丘分行于2月17日召開年度工作及案防會議,明確簽署《合規及案件防控責任書》,對2025年合規案防相關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2月18日,鳳縣農商銀行召開了案件風險防控領導小組會議,會議明確了2025年合規管理工作、案防工作、員工異常行為排查的重點任務和目標,通過主動發現內控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有效識別和揭示業務經營中的風險隱患,持續完善內控制度和風險防控措施;同時通過系統的教育規劃與培訓計劃,強化全體員工合規操作意識,提升識別、防范案件風險能力,營造良好合規文化氛圍,有效遏制違法違規行為發生。

記者觀察發現,從具體措施看,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案防工作呈現三大特征。

一是制度體系精細化。如部分銀行在案防計劃中明確“案件發生率下降”的目標,并將員工案防考核與績效掛鉤,通過培訓、背景調查提升員工合規意識。

二是技術手段深度應用。多家銀行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強化風險監測,建立風險預警模型,實時識別異常交易,運用區塊鏈技術提升數據安全性。例如,近兩年,昆山農商銀行致力于案件防控體系建設和科技手段綜合運用,逐步實現了案防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側重案件風險源頭治理,實行全鏈條預防,而非事后處置。

三是外部協作常態化。銀行與公安、監管機構的信息共享機制逐步完善。例如,據監管部門通報,2024年,重點領域風險有力有序防范化解,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白名單”項目審批通過貸款超5萬億元,防范系統性風險。

全面加強案防工作背后的多重動因:風險、監管與客戶信任

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何在2025年集中強化案防工作?

一是風險復雜性加劇。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催生了新型風險。例如,線上交易場景中,網絡攻擊、數據泄露事件頻發,部分銀行因員工操作疏漏導致資金損失。同時,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較為突出,2024年,全國中小銀行數量較年初減少近200家,高風險機構處置壓力顯著。

在金融機構案防工作方面,監管層面亦同步發力。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在2025年工作會議中,將“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列為首要任務,要求從治理重塑、管理重構、業務重組三方面化解風險這一政策導向直接推動了金融機構案防工作的提速。

此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銀行保險機構涉刑案件風險防控管理辦法》(金規〔2023〕10號)的頒布,也對銀行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和風險防控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是監管要求趨嚴。2025年金融監管呈現“立法+執行”雙軌推進特征。一方面,《商業銀行法》《保險法》等修訂加速,填補法律空白;另一方面,監管機構通過“穿透式檢查”強化問責,例如對違規網點實施經濟處罰、權限排查。此外,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具體化要求,倒逼銀行將合規嵌入業務全流程。

三是客戶信任與行業聲譽的剛性需求。銀行業案件頻發將會直接沖擊公眾信心,甚至會產生輿情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因此銀行聲譽風險與客戶流失間的強關聯性,使得案防成為維護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未來發力方向:從“被動防控”到“主動融合”

盡管案防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難點仍存。例如,部分基層網點存在“重業務輕合規”傾向,員工行為排查流于形式,技術應用與業務需求脫節。西部地區某接近監管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未來銀行業案防工作需從以下四方面深化。

一是構建“人防+技防”的立體防線。例如,強化員工行為管理,通過八小時外行為監測、客戶走訪等非現場手段,破解“信任代替制度”的頑疾;優化技術工具,探索AI驅動的實時風險預警系統,將區塊鏈應用于交易溯源,提升反欺詐能力。

二是平衡考核導向,推動合規與業務協同。當前部分銀行考核機制仍偏重業績指標,導致管理層“重營銷輕內控”。需調整績效考核權重,例如將案防成效與資源分配掛鉤,對合規優秀機構給予獎勵;或探索通過“內控評優評先”納入績效考核,實現業務與風控雙提升。

例如,昆山農商銀行在案防數字化轉型方面,實現“面談家訪、案防承諾登記、案防臺賬、員工異常排查、案件風險報告、員工互保”等各類功能全面線上化,并運用員工行為監測模型,建立“點-面-點”排查機制,將員工行為監測模型可疑數據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同時,通過分析案防異常數據,健全覆蓋全行資金、信貸、運營、電子銀行等全部條線的“查改罰評”閉環管理流程,最大限度開展問題根源整治、屢查屢犯問題分析、日常流程優化等工作。

三是深化外部協作與行業共治。強化跨機構聯防聯控,共享案防經驗與風險數據,例如建立行業級反欺詐信息庫。同時,繼續深入開展政銀合作,例如依托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擴大“白名單”項目覆蓋范圍,防范區域性金融風險。

四是將案防嵌入業務創新全流程。金融產品設計需前置風險防控。例如,在推廣科技金融產品時,同步制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風控策略;在普惠金融中,通過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實現風險分層與精準服務。

如何探尋出一條案防與業務發展的“共生”之道?上述接近監管機構人士認為,2025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加強案件防控,既是應對風險的必然選擇,亦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未來,唯有將合規意識融入企業文化、將風控技術嵌入業務動脈、將外部協作轉化為長效機制,才能實現“控風險”與“促發展”的動態平衡。

合規是發展的根基,案防是信任的基石。在這一理念下,我國金融業或將在風險與創新的交織中,走出一條更具韌性的發展路徑。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2279613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銀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