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AI眼鏡概念爆發!繼“六小龍”之后,又一家杭州企業獲關注——道達投資手記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0 18:24:57

近期,“杭州六小龍”爆火出圈,引發市場關注。與宇樹科技機器人、DeepSeek等相關的概念股,獲得了資金的關注。

除了“六小龍”之外,杭州還有一些科技公司也獲得了市場的關注,比如靈伴科技(Rokid)。

據浙江日報旗下潮新聞的報道,靈伴科技創始人兼CEO祝銘明表示,今年會將(智能眼鏡)產品進一步推向全球。

此外,據新華每日電訊視頻號,靈伴科技方面表示,公司的智能眼鏡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上太空的AR產品,領先美國派公司至少一年。

相比手機、電腦等傳統設備,AI眼鏡因便攜性、人體貼合性、可擴展性,使其成為AI的最佳載體之一,也是端側AI最佳落地場景之一。

從場景及體驗來看,AI眼鏡能適合日常全天候佩戴,可以獲得眼鏡、OWS耳機、運動相機、AI的四重體驗。從價格來看,產品定價多在1000元-3000元,用戶嘗試成本低。

產業資本方面,除了初創企業及中小企業,如雷鳥、Rokid、李未可等,消費電子巨頭也在布局AI眼鏡。百度、三星、小米等大廠,預計2025年均有新款眼鏡產品推出。

此前,有數碼博主爆料,小米AI眼鏡已獲得入網許可。消息稱,小米AI眼鏡原定于2025年3月至4月發布,現計劃提前至2月,與小米15 Ultra同臺亮相。

今天,小米集團的盧偉冰預告,他將在2月22日舉辦一場小米15 Ultra爆料直播。明天就將進入2月下旬,小米AI眼鏡會不會在2月發布,值得關注。

華西證券研報顯示,泛AI智能眼鏡(AI音/視頻眼鏡+AR眼鏡)長期有望對標手機出貨。據Statista數據,2023年全球太陽眼鏡出貨量約8.5億副,傳統眼鏡出貨量約5.8億副,合計14.3億副,而2023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1.7億部。

華西證券進一步表示,展望未來,隨著產品形態的豐富、成本的持續下探、光學顯示方案的迭代升級、AI端側算力的提升,AI眼鏡有望成為下一個出貨量過億的消費電子終端,未來潛在市場規模巨大。

我們回到市場。

今天,A股三大指數震蕩整理。截至收盤,上證指數下跌0.02%,深證成指上漲0.20%,創業板指數下跌0.06%。

滬深兩市成交額達到17566億元,較昨日小幅放量356億元。滬深京三市共有3377只個股上漲,1842只個股下跌,個股漲跌幅的中位數為上漲0.56%。

昨天達哥提到,最近幾天,上證指數在圍繞去年10月-12月的高點連線及去年10月-11月的低點連線區間運行。

到今天為止,技術指標方面依然沒有更多的信號。后續重點關注上證指數結束上述區間震蕩后的方向選擇。

板塊方面,今天與AI應用有關的板塊走強,其中,AI眼鏡的漲幅位居概念板塊第一位,與機器人有關的PEEK材料、人形機器人、減速器,以及與消費電子有關的智能穿戴、蘋果概念、AI手機、AI PC等板塊漲幅居前。行業板塊方面,元器件板塊的漲幅,位居行業漲幅榜第二名。

AI眼鏡板塊,今天有近20只個股漲停或漲幅超過10%。

對于AI眼鏡板塊,后續可以關注小米AI眼鏡進展的催化。由于小米過往產品的成功及擁有眾多的“米粉”基礎,銷量預期容易引發市場的想象。

人形機器人板塊今天高舉高打。從板塊走勢來看,去年11月以來,板塊指數連續兩三日大漲之后,單日上漲的力度會有所削弱,速度也會有所放緩。

上述兩個行業都是AI方向的重要應用,接下來達哥再說兩個板塊。

首先是與消費電子行業有關的板塊,包括元器件、智能穿戴、AI手機、AI PC、AI眼鏡等,AI產品的推出將推動行業復蘇。

從板塊指數來看,蘋果概念、混合現實、智能穿戴這三個板塊的指數今天跳空突破,并創下歷史新高;無線耳機、AI手機PC這兩個板塊指數均創下歷史新高。

其次是汽車零部件板塊。昨天達哥在談到機器人行業時,重點提到了汽配板塊。因為很多汽車零部件類個股,涉及到了自動駕駛、機器人、固態電池行業,這會提升相關公司的業績預期。

汽車零部件行業指數在2月6日大漲后,橫盤整理了8個交易日,并于昨天向上突破。

最后是半導體板塊。昨天達哥在文章中提到,算力的基礎是半導體,且半導體行業已開啟復蘇的周期。

從半導體板塊指數來看,2月6日大漲后,進入橫盤震蕩。目前,板塊指數距離去年11月的高點、2021年10月階段底部,均不遠。

最后達哥作一個總結:市場目前以震蕩為主,并沒有出現選擇方向的信號,因此以重板塊個股為主。

板塊方面,關注以人形機器人、AI眼鏡等為代表的AI應用,同時關注有AI加持且復蘇的消費電子、元器件、半導體等。在全國兩會即將臨近的背景下,市場對人工智能行業的政策充滿預期,有助于AI行情的發展。

PS:想了解達哥的更多觀點,或想和達哥交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道達號”。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ai眼鏡 半導體 小米 固態電池 蘋果概念 消費電子 人形機器人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