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0 19:58:37
2月13日,廣州開發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發布《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實施細則》,在廣東省探索國資支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方面邁出重要一步。該細則明確了母基金直投運作管理的創新措施,特別是收益分配和考核制度,允許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100%虧損,整體容錯率上限放寬,以鼓勵大膽試錯。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彭水萍
從佛山探索政府引導基金投資容錯率可達80%,再到近期廣州黃埔推出科創母基金直投容錯率最高100%,廣東省在探索國資支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方面不斷嘗試新的舉措,吸引相關資方和投資管理機構關注。
不過,現階段創投行業內部投資進程趨緩也是客觀事實,機構、投資人、創業者之間的需求相互制約,難以形成高效的一級市場投融資服務。在業內人士看來,進一步放寬機構參與國資直投管理的容錯機制,能激發更多市場活力,更多有潛力的初創型企業和專業投資機構將更有底氣參與市場。
2月13日,廣州開發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實施細則》,重點對母基金直投運作的管理進行了創新,其中就有備受關注的收益分配和考核制度。
根據風險容忍機制的設定,未來將按照投資階段,允許種子直投、天使直投、產業直投分別出現最高不超過各類別投資總額50%、40%、30%的虧損,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按照直投資金投資整個生命周期進行考核。
同時規定,當年超出部分的虧損以風險準備金與受托管理機構當年度和以后2個年度所分得的直接投資獎勵資金進行彌補,直至扣減完畢。
簡單來說,政策的制定對于母基金直投的容錯率上限進行了拓展,此前有佛山國資探索基金建立以80%容虧率進行實踐,一舉刷新了國資容虧率的紀錄。此次上限設定為最高全免責,也為企業大膽重新試錯提供了制度保障。
根據此次細則的規定,擬設立的科創母基金規模達50億元人民幣,適用于直接股權投資的資金占比為30%。據悉,該基金的設立是在原黃浦區人才引導基金的基礎上設立的,且對直投種類進行了量化確認。
其中,種子直投將聚焦初創企業,設定企業估值在1億元以下(含),科技團隊股權占比超過40%(含)。天使直投項目則關注成長期企業,要求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及以下,企業人數不超過200人,研發人員占比至少在20%及以上。而在產業直投方面,實繳注冊資本要求在500萬元及以上,近兩年經審計后每年營業總收入在3000萬元及以上。
從前述政策的嘗試和探索不難看出,在涉及國資直投考核容錯機制方面,進一步放寬容錯比例。同時也對適用直投的范圍及相關企業性質有明確要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局限于企業成長周期的不同,實務中基金的投資效率也會受到影響。
作為政府引導基金的一種,類似的科創母基金管理需要委托專業的基金管理人進行,后者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項目的盡職調查、確認、投資等事宜。不過,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行業內部的投資進程相對放緩。
“除了符合要求的企業資質越來越少外,被投企業當中的跟投及再融資計劃也相對放緩。”2月20日,華南一家政府引導基金管理人投資總監在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交流時表示,一些被投企業甚至是重點項目的發展規劃調整后,影響基金存續期與項目存續期的匹配。
據介紹,由于引導基金管理的機構參與時間不統一,不同管理人為了搶抓時效忽略更早期項目培育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靈活的投資時限非常重要。根據此次細則的規定,種子直投項目、天使直投項目以及產業直投項目的投資時限分別為10年、8年、6年。
同時,細則中明確,經管委會、區政府批準,投資期限還可以延長。充分考慮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成長規律為企業提供穩定、長期的資金支持,陪伴企業成長壯大。
事實上,放寬投資時限既可以使得管理人更加從容布局長期項目,也能夠增加優質項目命中的概率,進而提升整體的投資收益,長期收益的顯現對于基金吸引更多資本參與至關重要。
前述兩方面當中,一是政策對于投資端的容錯率進一步提升,二是行業內部面臨著投資難影響投資效率等問題。歸根到底,還是整體的考核要求難以與實際的管理水平相契合。如何進一步打通這些堵點是關鍵。
前述投資總監告訴記者,包括他們公司在內,行業現在不少基金的負責人都難以交出滿意的答卷,體現在考核的標準難以在短期內兌現。“我們公司的做法是,讓基金負責人放開手腳,納入基金投資項目的再融資考核,不再以基金整體的收益作為目標。”
該人士指出,按照被投企業新一輪融資的情況,對于估值提升的企業來說,機構所持股權的權益也在增加。而按照短期業績考核來看,這些賬面收益的增加或許不值一提。
此外,也有險資機構向記者表示,盡管政策鼓勵其投資長期項目,但實際上要做好幾十年回本的準備。“客戶的現狀是產品偏好短期化,快回本。恰恰成為制約險資投資乃至參與基金投資的積極性。”
那么,如何通過考核機制的改變,讓管理人、投資人都愿意嘗試?從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業內呼吁施行“全容錯”機制,也就是說,對于一個項目投資,只要流程、程序合法合規,且對項目的調研調查盡職盡責,那么將來不管項目虧損多少,都應該免責。
此次細則雖然對種子、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但并非所有直投項目都按照100%“全容錯”機制來算,例如在種子直投、天使直投、產業直投等制定了常規的風險容忍比例。當年超出部分的虧損以風險準備金與受托管理機構當年度和以后2個年度所分得的直接投資獎勵資金進行彌補,直至扣減完畢。
因此,目前就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需求和創投投早、投小的容錯需求方面依然存在不小分歧。但至少從目前越來越多地方政府愿意放寬容錯上限的態度來看,投資機構、創業者、投資人的投資愿景正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18415434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