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0 23:19:04
京東外賣啟動“0傭金”招募商家僅一周,已吸引近20萬餐飲商家申請入駐,并在全國39個城市上線。部分城市訂單量增長超100倍,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京東外賣通過降低商家成本和提高騎手福利來爭奪市場份額。業內人士認為,京東的進入或將引發新一輪競爭,促使市場格局發生變化。京東能否成功突圍,關鍵在于其能否構建高效的配送網絡并實現規模化運營。
每經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啟動“0傭金”招募商家剛滿一周,在兇猛的地推攻勢下,京東外賣開城拓店的階段性數據出爐。
2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接近京東外賣業務的人士處了解到,當前,已有近20萬餐飲商家申請入駐。而京東外賣上線一周后,部分城市訂單量增長超100倍。目前京東外賣已在全國39個城市上線。
這個數據是否符合京東預期不得而知,但其投出的重石,已讓湖面泛起層層漣漪。京東使出的大招,瞄向了外賣“雙雄”重兵把守的“商家”和“騎手”兩座城池。
2月19日,京東外賣宣布將逐步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美團同日表示,正在搭建騎手社保相關的信息系統,預計自2025年第二季度開始實施,逐步為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2月20日,餓了么也發文,表示將在更多城市推進“新職傷”保險覆蓋。
看似格局穩定的外賣市場,十余年間,百度、滴滴、騰訊,以及抖音、快手,無數巨頭都想過分得一杯羹,他們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但都不曾讓美團和餓了么這對“大小王”有過根本的地位動搖。
穩固難攻的外賣市場真的就是“銅墻鐵壁”嗎?心智和趨勢不斷變化,從外賣到本地生活,從即時零售到近場電商,市場完全容得下更多體量,誰都想要那“第三張門票”。這一把,劉強東能成嗎?
宣布啟動“0傭金”招募商家后,有關京東外賣地推的信息就在社交平臺上傳開了。門店推廣獎金相對較為豐厚,不少用戶分享戰果,“簽了5家,8家拒絕”,“掃街實戰,日入850元”??
圖片來源:社交平臺截圖
入口開放僅一周時間,一位接近京東外賣業務的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已有近20萬餐飲商家申請入駐。此外,京東外賣已在全國39個城市上線,后續還會開城。上線一周后,京東外賣在部分城市訂單量增長超100倍。
記者從京東App了解到,目前京東外賣商家入駐,共分為兩種商家類型,一種是連鎖店,即擁有多門店的連鎖商家和品牌商家,需招商人員配合完成入駐。另一種則是單門店,或門店數少于5家的商家,其可自助完成入駐。
經營品類上,其主要覆蓋快餐簡餐、燒烤小吃、地方菜、火鍋、日韓料理、熟食鹵味等商品。記者還注意到,店鋪信息的填寫上,除門店名稱、門臉、環境及logo(標識)圖外,入駐時還需上傳餐飲平臺評分截圖。分數標準上,大眾點評評分需在3.8分及以上,高德、美團、抖音美食評分需要在4分及以上。
信息錄入并通過初步審核后,還需填寫資質配置,完成合同確認以及實名認證等動作。京東秒送商家端,全國外賣美食和全國咖啡茶飲兩招商項目已被置頂,無需邀請可直接注冊入駐。
目前達成的數據是否符合京東外賣的預期?
知名數字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京東外賣應該還沒有真正發力,這個數據也無法說明和判斷京東進駐外賣市場的真實水平。上線一周時間,這個成績基本符合預期。”
“0傭金”招募商家的風浪還沒平息,另一個招數像一塊重石,再次砸向不平靜的外賣市場。
2月19日,京東外賣宣布將逐步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美團同日也官方發文稱,正在搭建騎手社保相關的信息系統,預計自2025年第二季度開始實施,逐步為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2月20日,餓了么也發文,表示將在更多城市推進“新職傷”保險覆蓋。
針對平臺為專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社保等事項,北京嘉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占領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平臺組建專職騎手團隊,通常是為了在運力匱乏等情況下,保證最基本的配送服務的運轉。這在“勞動三分法”屬于第一種,即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企業應當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
“從過往情況判斷,專職騎手團隊人數相對不多,但后續平臺是否會擴充團隊規模,完全由自己控制。這種情況下,其一定還是會考慮業務的實際需求,同時兼顧控制成本等。”趙占領還認為,“多個平臺發聲要為騎手繳納相應權益的背后,可能與制度創新無關,本身還是市場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競爭倒逼平臺作出業務的調整。”
京東外賣的上線以及伴隨而來的在商家和騎手兩端的動作,是否會對美團、餓了么造成一定的威脅?
盤和林認為應該是確定的。他表示,京東牽涉的其實是一直以來存在于外賣市場的核心問題:“勞動力成本”和“商戶成本”雙高的問題。
“如果有企業肯用讓利的方式,降低商家成本,提高騎手收入,或許短期內能快速占領一定的市場份額。”盤和林接著表示,“相對來說,美團的讓利空間的確有限,因為存在‘棘輪效應’,資本市場上,可能很大一部分投資人,是不愿意看到美團直接燒錢競爭的。”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看似格局穩定的外賣市場,其實這么多年來一直有巨頭來去。從百度、滴滴、騰訊,再到抖音、快手,互聯網代際更迭,但意圖分外賣一杯羹的人一直都在。
去年11月,抖音外賣業務再次調整。抖音生活服務學習中心發布公告稱,原“團購配送”業務將于2024年11月1日起逐步向“隨心團”業務遷移,即同一件團購商品既支持用戶到店核銷,也支持配送到家。
當時,有接近抖音外賣業務的人士喬木(化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調整可以被視為抖音對外賣業務的“戰略性放手”。“(外賣業績)一直沒有增長,始終沒法進行履約。”但當時抖音方面對此暫無回應。
抖音對外賣業務幾經“搖擺”,后續其對外賣業務是否有更進一步的動作不得而知,但包括抖音在內的一眾互聯網大廠從未停止過的布局,是對外賣背后更大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渴望。
盤和林告訴記者,本地生活服務生態擴容,“蛋糕”變大了,完全能夠容得下三家分,消費端,用戶對平臺的選擇,一定也希望是不超過三個。所以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是三家相持。
“如果京東外賣這次真的能夠取得階段性的成功,多方針對商戶和騎手的補貼大戰應該還是會繼續。”盤和林如此判斷,“當然,京東要扎根也沒那么容易,如果不能形成規模化的配送能力,很可能出現‘有價無市’的情況。構建外賣服務配套的基礎能力,一定是京東需要做的。美團、餓了么則還是要深入思考如何在外部攻勢下,將商戶和騎手牢牢抓在手中。不可輕敵。”
毋庸置疑,京東希望將即時零售的物流協同優勢延伸至餐飲領域,這場突圍戰實質是供應鏈效率、資本耐力與生態協同的三維較量。
京東的入局短期刺激市場良性競爭,長期則考驗其能否在外賣領域復制物流神話。競爭的壓力不僅指向美團、餓了么,更提醒著整個本地生活賽道:當品質化、合規化成為新競爭維度,行業或將迎來價值重構。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