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0 21:28:33
每經編輯 陳柯名
繼京東、美團之后,餓了么也披露了旗下騎手社會保障情況!
? ? ?
?
2月20日下午,餓了么發布消息稱,公司在2023年已啟動藍騎士社保繳納試點,將加快推進騎手全方位保障。
? ? ? ? ?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 ? ????
?
餓了么表示,在人社部門統一指導下,餓了么已經在全國首批7個省市啟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全量足額為騎手繳納保費,未來餓了么將繼續全面積極響應人社部門的統一部署,在更多城市推進“新職傷”保險覆蓋。
? ? ? ? ?
?
從2023年2月起,餓了么就與生態伙伴一起按計劃在部分城市展開試點,為餓了么藍騎士繳納社保,并持續加大對穩定騎手的專項補貼力度,擴大補貼范圍。餓了么將繼續落實政策倡導和要求的各項新就業群體社保方案,全面加快推進外賣騎手全方位權益保障。
? ? ? ? ?
?
過去一年,餓了么投入逾2億元,加強騎士用餐、勞動保護、生活福利等權益保障。從2023年開始,餓了么啟動行業首個騎士驛站體系,聯合多方在全國建設了15萬個騎士驛站,持續推出一個站(騎士驛站)、一張床(騎士公寓)、一頓飯(騎士餐)、一個碼(“碰一下”進門碼)、一點碳(換電)等服務,在“衣食住行用”等全方面保障藍騎士。
? ? ? ? ?
?
同時,在社會工作部和市場監管等部門指導下,餓了么構建起多層次溝通機制,通過藍騎士圓桌會等方式,持續聽取騎手心聲,圍繞騎手勞動安全、報酬權、知情權和休息權等不斷完善勞動權益。去年8月起,餓了么已在全國上線防范騎手疲勞作業機制。
? ? ? ? ?
?
京東、美團相繼官宣
? ? ? ? ?
?
2月19日上午,京東發文稱,自2025年3月1日起,逐步為京東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此前于2月11日,京東外賣正式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2025年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傭金。
繼給快遞小哥繳納五險一金后,京東也成為首個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平臺。據悉,在京東物流退休的快遞員可以領養老金,過有保障的退休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2月20日,京東外賣上線一周后,記者通過相關業務人士了解到,部分城市訂單量增長超100倍。目前京東外賣已迅速在全國39個城市上線,目前已有近20萬餐飲商家申請入駐。
? ? ? ? ?
?
? ? ? ? ?
?
2月19日下午,美團宣布,將為全國范圍內的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預計2025年二季度開始實施。
? ? ? ? ?
?
美團表示,2022年7月以來,在人社部指導下,美團率先啟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已出資14億元為7個試點省市的騎手繳納職業傷害保費,未來將進一步覆蓋所有省市所有騎手。
? ? ? ? ?
?
此外,文內還提到2025年,美團將全面取消配送超時罰款,落實“防疲勞”措施,加快“騎手友好社區”等全領域友好場景建設,發揮工會關愛作用,讓更多外賣騎手感受到溫暖與關懷。
據新華社,從平臺數據看,餓了么活躍騎手超過400萬人;美團的騎手以年均近20%增速攀升至745萬人,2024年數量依然快速增長。1000多萬外賣騎手,已經成為城市的日常風景,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新就業群體。
騎手繳納社保外賣會變貴嗎
隨著各大外賣平臺推進繳納騎手社保工作,話題#騎手繳納社保外賣會變貴嗎#登上熱搜高位。
有網友表示:騎手小哥要繳社保了,這當然是好事!但我只想知道,我以后的
外賣會不會更貴?
對此不少網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財經時事評論員畢舸表示,外賣配送費不能搞一刀切。“像北京CBD的白領,他可能就愿意多付5塊錢買這個保障,但是學校周邊的小餐館它就必須要維持平價策略,這需要平臺有更精細化的運營能力。”“可以借鑒京東的品質商家免傭金的模式,讓商家承擔部分(外賣配送費)的成本,畢竟這些高端餐廳原本是要被平臺抽成相當一部分的,零傭金環境下,多給騎手一點外賣配送費也是合理的。”畢舸認為,這一舉措的推進,“短期可能會有一定的顛簸,但是長期來看會讓整個生態更加健康,這其實是多方共贏的一個布局。”
據每經記者報道,也有部分業內人士對平臺后續規則的具體調整提出了疑問。比如,跨地區社保的銜接問題。外賣騎手在定居城市,通過平臺規則獲得五險一金等權益的確是實在利好,但在一、二線城市打拼的來自外地的外賣騎手該如何獲得相關權益?此外,也有不少外賣小哥表示,繳納五險一金對自己是一份保障,但如果繳納比例過高,自己也難以承擔。
近日,東方財經隨機詢問了一名快送外賣員,對方表示,“對于社保這件事情,就更加規范化的管理,對外賣員也是一種保障,讓他的工作更加穩定。增加社保,對我們外賣員肯定會增加很多安全感和幸福感。”
騎手繳納社保外賣會變貴嗎?各位網友,您怎么看?
編輯|陳柯名 杜波
校對|金冥羽
封面圖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公開消息、荔枝新聞、新華社、每經網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