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0 22:55:03
近日,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火熱,但續航問題成隱憂。目前人形機器人續航時間多在2至6小時,電池技術待提升。人形機器人主要使用高鎳三元、磷酸鐵鋰電池,未來可通過電池技術更新、快充技術革新等方式增加續航。有分析認為,固態電池是人形機器人未來增加續航的方式之一。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每經編輯 董興生
近日,資本市場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持續火熱,以長盛軸承為代表的概念股股價連創新高。不過,火熱之下也有隱憂,即人形機器人的續航問題。
2月20日,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盧瀚宸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人形機器人目前大部分廠商的續航都是2小時以內,應該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喬安然也表示:“當下人形機器人續航時間在2到6個小時之間,需要至少1小時的充電時間。”
不過,盧瀚宸也強調:“當前電池續航問題還未成為人形機器人廠商優先關注的問題,預計未來會逐漸被更多關注。”
近期,宇樹科技在京東官方旗艦店開售Unitree H1和G1人形機器人,不過上線后不久就顯示無貨。
據了解,G1人形機器人身高約130cm,體重約35kg,配備3D激光雷達和深度攝像頭,電池續航約為2小時,移動速度約為2米/秒,價格為1.6萬美元。
而登上2025年央視春晚的H1人形機器人,高約180cm,體重約47kg,移動速度達3.3m/s,潛在運動性能5m/s,其配備15Ah(0.864KWh)電池,最大電壓67.2V(伏)。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相比之下,特斯拉Optimus Gen-2高1.72米,重57kg,負載20kg(手臂附加5kg),行動速度最高可達8公里/小時(2.22米/秒),其配備2.3千瓦時/52伏電池包。
可以看出,H1人形機器人比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更輕、更快,但電池包相對小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款都屬于兩足人形機器人。此前,一位人形機器人行業專家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池是個短板,現在市面上很多人形機器人不到半小時就沒電了。傳統兩足人形機器人一方面移動很慢,另一方面也很耗能。”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人形機器人需要高性能的電源來提供持久的動力。Figure AI公司發布的Figure 02人形機器人搭載2.25 KWh(千瓦時)的電池組,一次充電可以運行5小時。我國目前大部分人形機器人的運行時間通常為2至4小時。
中國信通院認為,電池方面,目前鋰離子電池是主流,但其在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方面仍無法滿足未來人形機器人長時間、高負荷工作的要求。國內企業如寧德時代等正在研發更高性能的電池技術。
需要注意的是,若人形機器人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或將增加GPU芯片配置,而GPU芯片同樣是“耗電大戶”。
為了解決能耗等問題,就有人形機器人廠家改“兩足”為“輪式”。據廣汽研究院介紹,廣汽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GoMate采用可變輪足移動結構的獨特構型設計,不僅提高了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下的適應性和穩定性,而且大幅降低了能耗,相比同類產品節能達80%以上。得益于廣汽集團全固態電池的支持,GoMate的續航能力達到6小時。
可以看出,廣汽GoMate之所以能取得6小時的續航,一方面得益于輪足設計,另一方面便是因為采用了全固態電池。
目前,人形機器人仍然主要使用高鎳三元、磷酸鐵鋰電池作為動力源。喬安然表示:“高鎳和鐵鋰均有采用,形狀上面,目前行業內人形機器人大多數使用圓柱電池,如特斯拉Optimus的電池系統是由2個磷酸鐵鋰圓柱電芯組成。”
與高鎳相比,磷酸鐵鋰的能量密度小得多。
喬安然認為:“固態電池是人形機器人未來增加續航的方式之一,除電池技術更新外,還可以通過快充技術革新以及結構件輕量化等方式來增加人形機器人續航時間。”
對于是否需要固態電池來提升人形機器人續航,真鋰研究院創始人墨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應該是需要的,磷酸鐵鋰不合適。”
據了解,特斯拉近期更新人形機器人量產指引,2025年目標生產1萬臺機器人,產能擴至1000臺/月,到2026年達到1萬臺/月,2027年達到10萬臺/月,同時二代Optimus將于2025年進行小批量生產,在2026年進行大批量生產并交付給特斯拉以外的客戶。
那么,在固態電池沒有大規模量產的背景下,人形機器人是否面臨續航不足的困擾?對此,墨柯認為:“人形機器人的技術發展也是逐步的,一開始也就是一些耗能不高的簡單動作。”
喬安然則表示:“在人形機器人方面,當下已有不少電池公司如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蔚藍鋰芯等表示會研發更適合人形機器人使用的鋰電池,預計2026年至2027年固態電池將有一些技術試點或者小范圍應用,但在技術成熟度上仍需要時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