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內陸大省,優勢再造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1 00:36:39

每經記者 劉旭強    每經編輯 金冥羽 劉艷美    

wzRMnLyrf34AA5IuIp4D4IvQibBViagiculdfr1xNlCfsLgu0h7ufHjOct7a3fSId5BEK7iav5Tb8EtzhGD8guGj4A.jpg

“樞紐”和“支點”

近日,鄭州國際貨運航線密集“上新”:2月16日,開通鄭州至馬德里航線2月17日,新開鄭州至達卡(孟加拉國)航線;2月18日,鄭州至奧斯陸(挪威)的航線又接連起飛。

這背后,是河南“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的新目標。

內陸大省河南,近來壓力不小。2024年,河南GDP連續第二年被四川趕超,未能重回經濟第五大省的位置,“中部外貿第一省”的寶座也被安徽奪走。

在這樣的背景下,河南正試圖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對自身進行精準定位,開啟一場“優勢再造”。

壓力

在這一輪省域經濟的比拼中,河南的處境并不輕松。

河南與四川圍繞第五經濟大省的爭奪,很是膠著。2023年,四川經濟總量首次超越河南,躋身全國第五,引發外界對川豫經濟競爭的廣泛關注。

2024年,河南前三季度均保持對四川的領先,但還是在年末被四川反超。據統計,2024年,四川GDP為64697億元,同比增長5.7%。相比之下,河南2024年GDP為63589.99億元,同比增長5.1%。這意味著,四川進一步鞏固了對河南的領先優勢。

CFF20LXzkOyIUCNgTmc0Wa2SOHxIiblqV6g187OSsrjcyic6bKOGDVTAUJeoickKl3kicXc08NKibBhkDwQwBViaAbng.jpg

對河南而言,比“前有標兵”更嚴峻的,是“后有追兵”。

河南身后,湖北、福建等省份也展現出更為強勁的發展勢頭。2024年,湖北、福建兩省分別以5.8%、5.5%的GDP增速,向河南逼近

當競爭加劇,河南需要通過一場深度的自我審視,校準發展方向。

具體來看,河南經濟發展承壓,主要受進出口增速拖累。2024年,河南進出口總值為8201.7億元,增速僅1.2%。同年,鄰省安徽外貿規模逾8600億元創新高,取代河南成為新的“中部外貿第一省”。

拉長時間來看,河南外貿在2021年以22.9%的高增速,首次突破8000億元大關后,已在8000億元出頭的規模徘徊多年,未有大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外貿指標背后,河南正經歷深層次的產業變革。

“盡管近年來河南外貿規模提升不大,但產業結構有所調整。”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經濟學院院長郝愛民向城市進化論談到,河南外貿失速,主要是由于支撐出口的手機制造業數據跳水;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強勢崛起,對下滑份額形成一定補充。他指出,這對河南是一個積極變化,表明河南外貿抗風險的能力在提升,向上發展的動能在蓄勢。

郝愛民進一步指出,河南產業轉型還遠遠不夠,應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產業升級,激發市場活力,提升區域影響力。

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也獲得河南官方層面的定調。

1月21日,在河南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會上,河南省委書記劉寧表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河南省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優越、產業體系完備等比較優勢。

今年“新春第一會”,河南也將主題聚焦到“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上,釋放出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造更加開放市場的強烈信號。

樞紐

定位決定地位,格局決定布局。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河南首先要找準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定位。

交通區位優勢是河南的傳統優勢。郝愛民分析,河南連接東西、貫通南北,可在推動中部地區與東、西部協同發展方面,發揮樞紐和支點作用。

此外,經濟、人口、糧食、文化、資源,也是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獨特優勢和有利條件。

基于此,河南最新提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

wzRMnLyrf34AA5IuIp4D4IvQibBViagiculbyn1fbMHOOApBttjXcQuMNGvQPYuicv8icOsa5MZWpxqTyuZzXYA7uEQ.png

圖片來源:看鄭州客戶端

除河南外,其他省份也有類似提法。如廣東、江蘇這兩個經濟大省代表,在各自最新省份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中,都提到要“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支點”。

又如湖北,也在國家層面被賦予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的定位。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長江經濟帶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表示,同為中部大省的湖北、河南,“支點”定位范圍有所不同。湖北定位是圍繞中部六省的區域戰略支點,河南則把自身放在了全國新發展格局中進行定位。

更高的定位,意味著更高的要求。

在郝愛民看來,河南樞紐經濟更像是“通道經濟”,存在樞紐大而不優、大而不強的問題——多式聯運標準化體系尚未建立,機場、各類口岸以及公路、鐵路貨運場站之間相關運營信息還是各自為戰,影響了市場運行效率。

在市場競爭力方面,河南相比于其他省市,也存在產業層次較低,創新能力弱、龍頭企業數量少、競爭力不強的制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仍有不少梗阻點。

而當下河南最直接的痛點,還在于市場經濟不活。以鄭州為例,郝愛民認為,鄭州的營商環境在中部省會中常年處于靠后位置,外商來鄭的隱形經營成本較高。

為完善市場公平競爭制度體系、提升市場活力,河南已經動了起來。

2月2日,農歷大年初五,河南省委書記劉寧、省長王凱在鄭州與多名民營企業家代表餐敘交流。

2月5日,節后上班第一天,鄭州召開營商環境大會,提出優化營商環境是把握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新機遇的關鍵一環。

2月6日,河南“新春第一會”,也將“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視為建設統一大市場的一大抓手。

郝愛民指出,“制度和規則是市場公平有序、高效競爭的基礎,河南亟需通過市場制度和規則的統一,保護經營主體特別是民營經濟的利益”。

開放

為放大“樞紐”和“支點”功能,河南把“開放”放到突出位置。

對此,秦尊文表示,中部大省由于不沿海、不沿邊,普遍存在開放水平不足的問題。具體而言,中部地區中,安徽靠著長三角一體化機遇,開放水平整體處于領先地位。河南近年在中歐班列和空中絲綢之路上有所建樹,但仍有提升空間。

開放,不僅是河南引進外資、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的渠道,更是其強化在全國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秦尊文特別提到,河南要奮起直追,不僅要重視對外開放,也要強調對國內市場的開放。通過對內對外開放協同,對“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形成支撐。

wzRMnLyrf34AA5IuIp4D4IvQibBViagiculiaYy2IXVfpE4suibiaJcjXUq2iaJicFUZibvuk4yvtNqh2q0tKOibcMOCC1ibg.jpg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560396

河南也對強化區域協同進行布局,提出向北對接京津冀,向東融入長三角,向南挺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向西聯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新亞歐大陸橋。

這意味著,河南省內鄭州、洛陽、商丘、南陽等綜合性交通樞紐,定位和功能都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變化。

近段時間以來,河南部分地市也提出新的發展抓手:

鄭州提到,要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洛陽提到,主動開展跨區域產業協作,形成“總部研發在沿海、生產配套在洛陽”等跨區域合作模式;

南陽提出,常態化開行南陽—舟山港鐵海聯運班列,提升河南自貿區南陽聯動創新區建設水平。

同時,處于河南省際邊緣地帶的商丘、信陽、安陽等地市,也有了新的任務:以交界區域為重點,深化省際協同發展,加強重大規劃、政策、項目等方面的對接,從省際邊緣地區走向開放前沿。

郝愛民表示,每個城市地理條件、交通區位、產業基礎各不一樣,應結合自己的固有的優勢,定位自身在全省樞紐經濟中的角色。

郝愛民強調,發展樞紐經濟,仍以交通物流為根基。目前,相比鐵路、航空和公路運輸,水運是河南的突出短板。

實際上,河南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水系,淮河、沙潁河、唐白河、沱澮河等均具有較好的航運條件。

根據河南此前確立的“11246”工程目標,力爭到“十五五”初,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1億噸,完成投資1000億元,通航里程達到2000公里以上,打造淮河等4條通江達海新通道,基本建成周口港等6個中心港口。

料想本輪內河建設完成后,河南內河航運水平將進一步提高。

記者|劉旭強?編輯|金冥羽?劉艷美 杜波

校對|陳柯名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